辽宁省人民医院

呼吸内科 (共17位医生)

科室简介
呼吸内科-内一科是集临床、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临床科室。科室依靠技术优势、科学管理、优质服务、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规范化治疗模式,形成了自己的专科特色,诊治技术达到省内领先、国内先进的水平。
  呼吸内科-内一科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对于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如各种肺炎、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肺癌、胸膜疾病、呼吸睡眠暂停综合症等疾病的诊疗技术,达到省内领先、国内先进水平;在少见病,如肺间质性疾病、肺梗塞、复发性多软骨炎、结节病、韦格氏肉芽肿等疾病的诊治上,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在呼吸科危重症,如SARS、ARDS等疾病的抢救上,建立了完整系统的诊疗措施。对呼吸科疑难病,如L-细菌败血症、淋巴瘤等疾病的诊治亦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呼吸内科-内一科主要的技术特色:
  1、肺癌的内科治疗:以联合化疗为主。根治性、辅助性化疗结合生物、免疫治疗和分子靶向治疗等,根据每个病人的病情、体质,为患者提供专业化、个性化、规范化的治疗方案,以最大限度杀灭全身转移的癌细胞、降低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治疗目标。
  2、支气管镜的临床应用:对肺癌、肺结核、肺部感染、肺间质性疾病等及病因不明的咳嗽、咯血、肺不张、肺内肿块等疾病,可通过支气管镜检查、活检、刷检、灌洗等进行细菌学、细胞学及相关成分检测以明确诊断。采用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支气管镜吸痰等技术,使重症呼吸衰竭病人的抢救成功率大为提高。
  3、支气管狭窄支架置入:支气管结核、肺癌等疾病所致气管、支气管狭窄引起呼吸困难,采用支架置入可明显缓解症状、解除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4、重症监护:科室自80年代开展有创、无创机械通气技术,拥有一支造诣颇深的医护队伍,对于呼吸相关危重症及MODS的救治具有较高的成功率。每年成功救治大量各类呼吸系统的重症患者,如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重症哮喘、各种心脏病合并呼吸衰竭等。
  5、技术精湛的护理队伍:多年来,对呼吸危重症患者的护理,尤其在人工气道管理和对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方面,拥有一只技术精湛的护理队伍,有力地保证了医疗的顺利开展,同时对巨大褥疮的护理建立了有效的护理体系。
  呼吸内科-内一科目前,配备德尔格、美国熊1000、宝马呼吸机各1台,伟康公司双水平无创呼吸机1台,高频呼吸机2台;另有院内配备富士电子支气管镜、耶格肺功能机及无创心电监护仪、输液泵、抢救设备等。开展了多项国内领先的诊疗技术,项目包括肺功能检查、支气管扩张试验、支气管镜检查、支气管肺泡灌洗、经支气管镜肺活检、经皮肺活检、胸膜活检、气管支架置入、有创及无创机械通气、生命体征监护等。
  呼吸内科-内一科发表国家级、省级学术论文40多余篇。完成省级科研课题2项,院科研课题1项,正在进行院课题1项,获院新技术奖1项。
  呼吸内科-内一科设有30张床位。现有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1人、住院医师2人,其中享受国家政府津贴1人、硕士生导师1人、博士1人、硕士1人。主管护师2人、护士7人。
  呼吸内科-内一科全体医护人员恪守医德、刻苦钻研、秉承我院“人道、博爱、奉献”的服务理念,竭诚欢迎广大患者来我科就诊、咨询。
  呼吸内科-内二科是以诊治呼吸系统疾病为技术特色的临床科室,同时承担着临床教学、基层医生进修培训和医学研究工作。
  呼吸内科-内二科拥有一支临床经验丰富、医术精良的医疗队伍。其中多名医务人员曾在国内外大型医院进行专业研修。把握前沿理论知识,在临床机械通气、纤支镜应用、肺癌介入治疗、胸部影像鉴别、睡眠呼吸暂停诊治、抗感染治疗及原因不明的肺内多发病变的鉴别诊断等多方面形成科室的技术优势。
  呼吸内科-内二科前主任张福昌教授从事呼吸专业近40载,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多学科理论知识,为科室重症监护、机械通气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曾多次举办呼吸衰竭机械通气学习班,培养了大批医疗技术人才。现主任刘春艳教授带领中青年骨干医师勤奋学习,把国内外学习的多项先进知识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在诊治呼吸系统常见病、少见病、疑难病等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规范化治疗模式。在危重症的抢救及护理上有较高成功率,赢得了患者的广泛赞誉,在省内同行中有较高知名度。
  呼吸内科-内二科主要诊治范围:以咳嗽、咳痰、咯血、发绀、气短、喘息、呼吸困难、胸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1、感染性疾病:各种感染性肺炎(病毒性、细菌性、真菌性、支原体及少见微生物感染等)、肺脓肿、L型菌败血症及复杂、重症下呼吸道感染、各种原因不明的发热。
  2、气流阻塞性疾病: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哮喘、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支气管扩张症、肺不张、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
  3、呼吸系统肿瘤:气管、支气管、肺良性肿瘤及瘤样变、肺癌、肺转移癌、淋巴瘤和肺部其他恶性肿瘤。
  4、肺血管性疾病:肺栓塞、顽固性肺源性心脏病、原发性肺动脉高压、肺血管炎、韦格纳肉芽肿、类风湿及结缔组织肺炎及肺纤维化。
  5、间质性肺疾病:弥漫性间质性肺病变、急性间质性肺炎、已知和未知原因的肺间质纤维化、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结节病、肺泡蛋白沉积症、淋巴管肌瘤病、药物所致肺疾病、放射性肺炎。
  6、胸膜疾病:胸腔积液、气胸、癌性胸膜炎、胸膜间皮瘤。
  7、呼吸危重症:呼吸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重症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急性呼衰、咯血。
  8、其他少见肺部疾病:先天性支气管肺囊肿、复发性多软骨炎、呼吸道淀粉样变性、肺泡微结石症、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肺隔离症。
  呼吸内科-内二科主要技术特色:
  1、机械通气技术:设有危重呼吸监护室,开展高频、无创、有创机械通气技术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呼吸停止、呼吸衰竭及低氧血症。如:慢阻肺呼吸衰竭、严重肺感染、重症哮喘、呼吸窘迫综合症、呼吸肌麻痹、肺栓塞、心衰并呼衰等。在气管插管的护理、通气模式选择、机械通气并发症的预防处理方面经验丰富。
  2、纤支镜技术:开展经纤支镜支气管黏膜及肺组织活检、刷检、肺泡灌洗、镜下止血、狭窄介入再通、异物钳取、重患吸痰、肺泡蛋白沉积症冲洗、下呼吸道防污染采取病原学标本、纤支镜引导鼻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等多项技术。
  3、经皮肺活检技术:开展B超或CT引导下的经皮肺活检,如:肺结节影、团块影、诊断不明的肺间质病变、胸膜病变、纤支镜难以到达的远端支气管肺病变等。
  4、肺癌的综合介入治疗技术:以循证医学为依据,采取高效、敏感的化疗、支气管动脉和胸腔介入化疗、分子靶向治疗、生物免疫支持疗法等技术为各期肺癌患者提供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有效的提高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
  5、胸腔介入技术:各种原因导致的胸腔积液、气胸(非外科手术适应症)、癌性胸膜炎、胸腔感染等。使用介入技术治疗,对压迫性肺不张、反复气胸、顽固性胸腔积液等疾病的疗效确切、创伤及副作用小。
  呼吸内科-内二科拥有国内外先进的医疗设备,包括德国西门子-900C呼吸机、美国Bear-1000呼吸机、美国韦康BiPAP呼吸机、高频喷射呼吸机、PM-6000多参数插件监护仪、先进的压缩雾化泵及负压吸引装备、中心供氧配置、移动式多功能床等。医院设有纤支镜检查室、肺功能检查室、高清晰16排螺旋CT、HRCT、CT增强+重建功能、核磁共振。开展感染病原体涂片及培养检查及药敏监测、肿瘤脱落细胞学检查、肿瘤标记物检测、过敏变态反应原检测等。
  呼吸内科-内二科目前,依靠技术实力、先进医疗设备及人性化的科学管理,整体医疗质量不断上升,达国内先进水平。科室在国家级、省级杂志及国内、省内学术会议发表医学论文50余篇,其中细菌耐药株分子流行病学耐药机制和治疗策略的研究等论文水平居国内领先。
  呼吸内科-内二科现有医护人员18人,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7人,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2人,护理本科学历3人。住院床位30张,设有重症监护室、二人普通病房、单人高间病房,并配有室内卫生间、电视、中央空调等,病区设有IC卡电话。门诊设有呼吸专科门诊、专家门诊。
  呼吸内科-内二科全体医护人员愿以精湛的医疗技术,良好的人文关怀竭诚为全国人民的健康服务!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小孩老是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
邵红
回答: 小孩注意力不集中可通过行为训练、环境调整、营养补充、心理疏导、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该现象可能由生理发育未成熟、睡眠不足、微量元素缺乏、多动症倾向、家庭教养方式不当等原因引起。 1、行为训练: 通过结构化任务培养专注力,如每天15分钟拼图或积木游戏,采用番茄钟法分段完成作业。建立明确的奖惩制度,完成目标后给予非物质奖励。避免同时布置多项任务,每次只安排单一指令。 2、环境优化: 减少电视、手机等电子设备干扰,学习区域保持简洁无杂物。使用防噪耳塞降低环境噪音,选择自然光线充足的场所。建立固定作息表,确保每天相同时段进行专注训练。 3、营养干预: 增加富含Omega-3的三文鱼、亚麻籽,补充锌含量高的牡蛎、牛肉。早餐搭配全麦面包和鸡蛋,避免高糖零食。检测血清铁蛋白水平,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葡萄糖酸锌口服液。 4、心理评估: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可能表现为持续6个月以上的分心、多动,伴随学习效率低下。通过Conners量表筛查,表现为冲动行为、情绪控制困难。需与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鉴别诊断。 5、医学干预: 确诊ADHD后可考虑盐酸哌甲酯缓释片、托莫西汀等处方药。结合感觉统合训练改善前庭功能,每周3次游泳或平衡木练习。家庭治疗需配合行为契约法,避免体罚等负面管教。 保证每日1小时中高强度运动如跳绳、篮球,促进多巴胺分泌。增加亲子共读时间,选择需要持续专注的绘本故事。定期监测生长发育曲线,学龄儿童每天需保持9-11小时睡眠。持续6周无效或伴随攻击行为时,建议儿童心理科就诊评估。注意避免在餐后立即进行专注力训练,血糖波动可能影响认知功能。 邵红副主任医师马鞍山市妇幼保健院儿科
复旦版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