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东新区公利医院

急诊科 (共1位医生)

科室简介

浦东新区公利医院急诊科是由急诊内科、外科组成的综合性科室,拥有主任医师1名,教授1名,副主任医师9名,主治医师12名,住院医师4名,急诊科设有病房床位33张,观察床位50张,急诊抢救监护床位9张,急诊监护室床位8张,配备有呼吸机,临时心脏起搏器,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床边超声,X线机,洗胃机等高级抢救设备。承担着周围约60万居民的医疗抢救任务,在内、外科各个领域的危重病抢救中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雄厚的抢救能力,迅速开通急救绿色通道,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在多发伤、复合伤、危重病、心肺复苏、脑卒中、中毒、化学事故等危重病抢救中在浦东新区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承担辖区医疗联合体内八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急救指导任务;我科是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科医学科基地,年招收全科医学科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拾余名。

急诊内科:全面开展内科常见病的急救,特别是在心肺复苏、心血管疾病、脑卒中、呼吸衰竭、急性中毒、各种内科疾病引起的大出血的诊治方面成绩显著。科室能够紧跟国际潮流,开展POCT技术,联合仁济医院心胸外科建立胸痛中心,使各种胸痛患者得到快速有效诊治;同时与心内科、神经科联合开辟了急性卒中的绿色通道,确保心脑卒中患者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得到各种快速有效治疗,使许多病人起死回生。

急诊外科:对多发伤、复合伤等各种创伤的急诊、急救具有丰富经验及较高的知名度;对组织缺损的整复、异物的摘除、手外伤的诊治具有一定经验并形成特色;对急腹症的诊治具有丰富经验。

科室具有相当的科研和教学能力,科主任在全国及本市有一定的学术地位,是宁夏医科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是中华医学会急诊分会危重病专家委员会全国委员、中华医学会灾害医学分会专家委员会全国委员、华东地区危重病急救医学专业协作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委员、上海市急诊ICU质控专家小组成员。科室成员曾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并与新加坡总医院和法国普瓦提埃大学附属医院急救和危重病科保持学术交流。科室承担了上海市科委课题1项及浦东新区科委课题多项,并参加了多项全国、市、区等合作科研项目,曾成功举办了国家级急诊医学继续教育学习班6期,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数拾篇,已出版主编及副主编专著多本。成功申请国家专利多项。

公利医院急诊科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为病员同志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以行动践行 “公益服务,利泽民众”的办院理念。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运动神经元病与周围神经病有什么不同?
邵自强
回答: 运动神经元病与周围神经病在发病机制、受累神经及临床表现上存在明显差异。运动神经元病主要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运动神经元,而周围神经病则影响周围神经系统。 1、发病机制 运动神经元病属于神经退行性疾病,与遗传因素、氧化应激及谷氨酸兴奋毒性相关,典型病理表现为运动神经元选择性死亡。周围神经病多由代谢异常、感染、免疫因素或外伤导致,常见轴索变性或脱髓鞘改变。 2、受累神经 运动神经元病选择性损害大脑皮层、脑干和脊髓的前角运动神经元,表现为上、下运动神经元联合受累。周围神经病主要侵犯脊神经、脑神经及其分支,可影响感觉、运动或自主神经纤维。 3、临床表现 运动神经元病典型表现为进行性肌无力、肌萎缩伴锥体束征,无感觉障碍。周围神经病常出现手套-袜套样感觉异常、肌无力及自主神经症状,神经传导检查可见传导速度减慢。 4、疾病进展 运动神经元病呈不可逆进展,多数患者3-5年内出现呼吸肌受累。周围神经病部分类型可通过治疗改善,如吉兰-巴雷综合征多数患者能恢复功能。 5、诊断方法 运动神经元病依赖临床评估结合肌电图显示广泛神经源性损害,需排除其他疾病。周围神经病通过神经传导测定、神经活检等可确定具体类型,如脱髓鞘性或轴索性病变。 两类疾病均需神经科专科诊治,运动神经元病患者需注重呼吸功能监测和营养支持,周围神经病患者应针对病因进行控制。早期识别差异有助于制定个性化康复方案,建议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时及时完善肌电图、神经影像学等检查明确诊断。 邵自强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