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老年病科 (共8位医生)

科室简介

老年病科成立于1988年。1989年11月~1993年1月,病房逐渐迁入2号楼,为14、15、16、17病区。病床数增至104张,保健对象3000人,医师20人,护士40人。科主任分别由高淦教授(1988-1994)、贺凤凤教授(1994~1997),程梅芬教授(1997~2001年),俞茂华教授(2001~2006年),张玉教授(2006至今)担任。2001年10月,病房搬入新落成的综合楼,为27、28、29、30、31病房,其后又增设19病房。现有固定床位217张,保健对象3000余人,医师30人,其中高级职称14人。

老年病科为硕士研究生培养点,硕士生指导教师4人。科主任张玉教授担任上海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老年医学分会委员、复旦大学医学院全科医学系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师分会委员、上海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委员、上海市老年学会老年医学与保健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老年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委员等。黄延焱副主任为中华医学会上海行为医学分会委员,周厚广副主任医师为上海药学会老年药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老年病科于2006年成功申请成为卫生部全科医师专科培训基地,2007年成为上海市全科医师专科培训基地。2008年起开始正式招收全科学员进行规范化培训。

老年病科在完成上海市干部保健局下达的任务的基础上,以发展老年病学为目标,重视各级医师的培养,建立较合理的学术梯队,2001年起,要求全科医师在全面扎实的内科基础上,研究专业有所侧重,成立专业组,分别有心血管、神内、呼吸、消化、内分泌、血液肿瘤、中医等。

老年病科坚持以“以人为本,以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为宗旨,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门诊除内科各专业的专家和专科门诊外,还设有皮肤科、泌尿外科、骨科、普外科等专科门诊。

老年病科近年来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进一步加强,在老年医学研究方面有所突破。先后获得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生物医药科技重点项目、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课题、上海市干部保健局课题等。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包括许多高质量论文,其中SCI论文15篇。承担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任务,共招收硕士生10余名。参与编撰《临床内科学》、《老年医学概论》等专著,负责《西式内科学》“衰老与老年医学”章节的翻译工作。

老年病科自2004年以来主办了上海市继续教育项目2项,为《老年常见病诊治进展》及《老年人代谢综合征及相关疾病防治进展》。2008年起作为卫生部和上海市全科医师培训基地,每年招收全科医师进行规范化培训。根据JCI和医院管理年工作的要求,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曾被评为“全国青年文明号”、“复旦大学巾帼文明岗”、“三八红旗集体”、“先进共青团”、“新长征突击队”、“卫生局干部保健先进集体”、“优质服务创新管理先进集体”、“上海市卫生系统迎世搏文明岗”等光荣称号。

老年病科现有各级医师共30人,其中正高级医师1人,副高级医师13人,主治医师8人,住院医师8人。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成功举办2014年中国红十字医疗救援队培训与演练

          8月27日至9月1日,受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委托,由我院承办的2014年中国红十字医疗救援队培训及演练在沪成功举办!涵盖武警总医院、北京999、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与我院在内的5家医疗机构,以及四个相关省级红会组织的70余名医疗救援队员接受了为期5天的培训与演练。 本次培训是在去年成功承办全国级救援队培训班的基础上,借鉴国际ERU培训经验,深入挖掘“实战”概念所开展的。学习班突出教学与实战相结合,面向现场、面对实战,尤突出救援队员野外生存能力以及生活水平的保障和提升。两天的课堂教学围绕着菲律宾国际救援的得与失、国际红会组织的做法与经验、野外生存装备介绍、使用简单物品开展院前急救的实际操作等内容展开,学员们均积极投身并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8月30日,在一个简短的模拟出征仪式后,全体参训的救援队员即刻开拔!他们携带辎重开始了距离9公里的拉练——顶着烈日,沿途历经数次“灾民群众”的考验,终于在正午12时抵达了演习预定地点。然而,一条150米宽的河流却横亘在面前……队员们想方设法联系船只,协调野战医院的搭设地点,并在同舟共济中抵达了野战医院预设的营地。 争分夺秒的医院搭建随即展开!在本次演练中,我院将国家卫计委紧急医学救援队(移动医院)与红十字国家医学救援队的全套装备悉数搬出,曾屹立在都江堰3个多月的中德红十字野战医院的50平米大帐篷也在6年后再度“现身”。傍晚6:00,一盏月球灯在营地内被点亮,寓意着为“灾区”带来光明和温暖,而队员们也使用随队携带的物资开始准备在“灾区”的第一顿晚餐——来自五湖四海、不同机构的队员们包起热腾腾的饺子,融通红十字队员的融融温情。 第二天一早,所有医疗装备按实战要求展开并进行了详尽的评估,力求在今后的救援中能真正发挥作用。一大批野外生活装备也粉墨登场,刷新着救援队员对确保救援现场生活水准的认知。就在评估与介绍进行的过程中,各类“伤员”、“灾民”突然造访野战医院……全体参训队员起初措手不及,但很快便进入状态,开始沉着应对,审慎分析各种病情,并给予相应的处置…… 一次纯实战的救援演练就这样进行着,其中凝聚了本次活动组织方大量的心血和思索。有句话说的好“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今天的扎实训练是为了磨出一支红十字救援的尖兵,他们能在祖国与人民需要的时候勇敢坚定地站出来,彰显英雄本色,力挽狂澜、砥柱中流。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来大姨妈血是黑的怎么回事
冷启刚
回答: 来大姨妈血是黑的可能与经血氧化、经量过少、宫寒、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炎等因素有关。月经血颜色发黑通常由经血在宫腔内滞留时间较长或氧化导致,可通过调整生活习惯、热敷、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 1、经血氧化 经血接触空气后会发生氧化反应,颜色可能由鲜红变为暗红或黑色,尤其常见于月经后期经量减少时。这种情况属于正常生理现象,无须特殊处理。建议使用透气性好的卫生巾并勤更换,避免经血长时间暴露。 2、经量过少 月经量过少时,经血排出速度缓慢,在阴道内停留时间延长会导致颜色变深。可能与过度节食、内分泌失调有关。可适当饮用红糖姜茶促进血液循环,避免剧烈运动,保证每日摄入足够蛋白质和铁元素。 3、宫寒 中医认为宫寒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经血淤积形成黑色血块。常伴有手脚冰凉、痛经等症状。可用艾附暖宫丸、少腹逐瘀颗粒等中成药调理,配合腹部热敷或艾灸关元穴改善症状。 4、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引起经血排出受阻,陈旧性血液积聚后颜色变黑,多伴随严重痛经、性交痛。需遵医嘱使用地诺孕素片、醋酸亮丙瑞林缓释微球等药物抑制内膜生长,必要时需腹腔镜手术清除异位病灶。 5、子宫内膜炎 慢性子宫内膜炎会导致经血与炎性分泌物混合,呈现黑褐色并带有异味。可能伴有下腹坠痛、发热等症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甲硝唑阴道泡腾片、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治疗,同时避免经期性生活。 日常应注意腹部保暖,避免生冷饮食,经期可适量饮用温热的红枣枸杞茶。若黑色经血持续3个月以上或伴随剧烈腹痛、发热等症状,建议及时进行妇科检查,包括超声检查和性激素六项检测。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有助于调节内分泌,减少经血异常情况发生。 冷启刚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