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急诊科 (共3位医生)

科室简介

急诊科基本概况:1985年杨涵铭任急诊科副主任,1986年起派杨涵铭,盛振华,于妍赴日本北里大学病院急救中心进修,1987年先后回院,1987年正式成立当时上海最早的急诊科和急诊ICU,购置了先进的配套急诊ICU监护仪,设立ICU床位4张,医务人员5名,一面开展临床急救工作,一面学习和完善建科工作。1989年医院成立门急诊部、急诊室和急诊科在短期内很快发展,10年内已发展到急诊ICU床位13张,病床35张和留现室床35张左右,在设施和设备上均明显改善,现已达到同时可抢救危重病人无呼吸状态3人,同时急救专业人才也很快成长,年轻医生的临床,外文及组织能力的进步,已形成良好的人才梯队,为今后发展打好了坚实的基础,为上海市少数较高级急诊科之一。

急诊科特色:目前围绕抢救重症创伤为中心的管理,对开放气道,人工呼吸,循环管理,营养支持,抗感染等均有独到之处,1995年一组昏迷重危病人100例,半数昏迷大于1个月,其中12例昏迷大于3个月,恢复自理82例,其中最长昏迷280天,人工呼吸121天,成功恢复生活能力,达到目前先进水平。

急诊科人员组成:目前有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4名,住院医师3名。

急诊科科研情况:已开展本科生,培训班等各层次急诊专业教育,并完成大量急诊医学推广的普及教育上作,已出版急诊专著6册,协助出版多册,发表论文40篇,其中2篇论文参加国际学术会,已完成医科大学急诊专业教材,是国内较早出版的专业教材,为本科生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成功举办2014年中国红十字医疗救援队培训与演练

          8月27日至9月1日,受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委托,由我院承办的2014年中国红十字医疗救援队培训及演练在沪成功举办!涵盖武警总医院、北京999、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与我院在内的5家医疗机构,以及四个相关省级红会组织的70余名医疗救援队员接受了为期5天的培训与演练。 本次培训是在去年成功承办全国级救援队培训班的基础上,借鉴国际ERU培训经验,深入挖掘“实战”概念所开展的。学习班突出教学与实战相结合,面向现场、面对实战,尤突出救援队员野外生存能力以及生活水平的保障和提升。两天的课堂教学围绕着菲律宾国际救援的得与失、国际红会组织的做法与经验、野外生存装备介绍、使用简单物品开展院前急救的实际操作等内容展开,学员们均积极投身并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8月30日,在一个简短的模拟出征仪式后,全体参训的救援队员即刻开拔!他们携带辎重开始了距离9公里的拉练——顶着烈日,沿途历经数次“灾民群众”的考验,终于在正午12时抵达了演习预定地点。然而,一条150米宽的河流却横亘在面前……队员们想方设法联系船只,协调野战医院的搭设地点,并在同舟共济中抵达了野战医院预设的营地。 争分夺秒的医院搭建随即展开!在本次演练中,我院将国家卫计委紧急医学救援队(移动医院)与红十字国家医学救援队的全套装备悉数搬出,曾屹立在都江堰3个多月的中德红十字野战医院的50平米大帐篷也在6年后再度“现身”。傍晚6:00,一盏月球灯在营地内被点亮,寓意着为“灾区”带来光明和温暖,而队员们也使用随队携带的物资开始准备在“灾区”的第一顿晚餐——来自五湖四海、不同机构的队员们包起热腾腾的饺子,融通红十字队员的融融温情。 第二天一早,所有医疗装备按实战要求展开并进行了详尽的评估,力求在今后的救援中能真正发挥作用。一大批野外生活装备也粉墨登场,刷新着救援队员对确保救援现场生活水准的认知。就在评估与介绍进行的过程中,各类“伤员”、“灾民”突然造访野战医院……全体参训队员起初措手不及,但很快便进入状态,开始沉着应对,审慎分析各种病情,并给予相应的处置…… 一次纯实战的救援演练就这样进行着,其中凝聚了本次活动组织方大量的心血和思索。有句话说的好“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今天的扎实训练是为了磨出一支红十字救援的尖兵,他们能在祖国与人民需要的时候勇敢坚定地站出来,彰显英雄本色,力挽狂澜、砥柱中流。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