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呼吸科 (共6位医生)

科室简介

呼吸科创建于1956年,当时汪敏刚教授从美国归来,在华山医院首先建立了防治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机构。1975年诸君龙教授担任哮喘呼吸组组长。1989年正式建科,由朱惠如副教授担任副主任,呼吸科规模逐渐扩大,着重开展支气管哮喘的防治,支气管镜检查等。现呼吸科主任陈小东,进一步规范了支气管哮喘等慢性肺部疾病的诊治,对肺部肿瘤等疑难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有很大提高,目前呼吸科附设肺功能室、气管镜室及呼吸免疫研究室。

呼吸科临床特色

1、支气管哮喘:

呼吸科医疗工作的重点是开展支气管哮喘的防治,除开展药物防治研究外,还率先在国内开展了过敏原的皮肤试验及脱敏治疗,首先调查确定了上海地区常见的过敏原,并自行采集过敏原制备试剂供临床诊断及治疗之用。随着哮喘发病特点的变化,积累了大量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资料。以上均为进一步开展哮喘的防治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安排有固定的哮喘专科门诊(周一下午)。

2、肺癌: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呼吸科疾病,如社区获得性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扩张症、支气管哮喘等感染性及慢性气道疾病住院治疗比例明显下降,而以肺部恶性肿瘤尤其是各类肺癌已占到收治病人总数的50%以上,成为呼吸科第一大收治病种;该病种综合诊治难度大,对软、硬件要求也较高。呼吸科与胸外科、病理科、影像医学科等科室通力协作,利用医院综合平台优势,强化肺癌早期诊断和规范化治疗。针对肺癌除了传统的放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段外,我科还联合中科院开展了肺癌的免疫治疗。

3、肺部阴影待查:

肺部阴影待查作为肺部疑难疾病,是呼吸科主要收治病种之一。近年来我科充分发挥气管镜、经皮肺活检等技术优势,与胸外科、放射科、病理科积极合作,建立起以病理活检为主要导向的诊疗方式,为该类疑难疾病的诊治提供了良好的路径,有效降低了我科平均住院天数。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成功举办2014年中国红十字医疗救援队培训与演练

          8月27日至9月1日,受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委托,由我院承办的2014年中国红十字医疗救援队培训及演练在沪成功举办!涵盖武警总医院、北京999、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与我院在内的5家医疗机构,以及四个相关省级红会组织的70余名医疗救援队员接受了为期5天的培训与演练。 本次培训是在去年成功承办全国级救援队培训班的基础上,借鉴国际ERU培训经验,深入挖掘“实战”概念所开展的。学习班突出教学与实战相结合,面向现场、面对实战,尤突出救援队员野外生存能力以及生活水平的保障和提升。两天的课堂教学围绕着菲律宾国际救援的得与失、国际红会组织的做法与经验、野外生存装备介绍、使用简单物品开展院前急救的实际操作等内容展开,学员们均积极投身并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8月30日,在一个简短的模拟出征仪式后,全体参训的救援队员即刻开拔!他们携带辎重开始了距离9公里的拉练——顶着烈日,沿途历经数次“灾民群众”的考验,终于在正午12时抵达了演习预定地点。然而,一条150米宽的河流却横亘在面前……队员们想方设法联系船只,协调野战医院的搭设地点,并在同舟共济中抵达了野战医院预设的营地。 争分夺秒的医院搭建随即展开!在本次演练中,我院将国家卫计委紧急医学救援队(移动医院)与红十字国家医学救援队的全套装备悉数搬出,曾屹立在都江堰3个多月的中德红十字野战医院的50平米大帐篷也在6年后再度“现身”。傍晚6:00,一盏月球灯在营地内被点亮,寓意着为“灾区”带来光明和温暖,而队员们也使用随队携带的物资开始准备在“灾区”的第一顿晚餐——来自五湖四海、不同机构的队员们包起热腾腾的饺子,融通红十字队员的融融温情。 第二天一早,所有医疗装备按实战要求展开并进行了详尽的评估,力求在今后的救援中能真正发挥作用。一大批野外生活装备也粉墨登场,刷新着救援队员对确保救援现场生活水准的认知。就在评估与介绍进行的过程中,各类“伤员”、“灾民”突然造访野战医院……全体参训队员起初措手不及,但很快便进入状态,开始沉着应对,审慎分析各种病情,并给予相应的处置…… 一次纯实战的救援演练就这样进行着,其中凝聚了本次活动组织方大量的心血和思索。有句话说的好“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今天的扎实训练是为了磨出一支红十字救援的尖兵,他们能在祖国与人民需要的时候勇敢坚定地站出来,彰显英雄本色,力挽狂澜、砥柱中流。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