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医大二院

呼吸内科 (共12位医生)

科室简介

呼吸内科,一.科室简介:呼吸内科创建于1962年,1985年在省卫生厅批准下成立省内唯一一家呼吸病研究所。首届主任倪子俞教授被德国科技大学聘为客座教授。现有人员中,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7名。教授5名,副教授4名。在职医师中博士10名,其余均为硕士。学科设有呼吸科门诊、戒烟门诊和2个病房,每个病房现有病床70张,共140张床位;拥有肺功能室、气管镜室和脱敏中心。学科力量雄厚,医疗设备先进,在省内具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尤其在下呼吸道感染、呼吸衰竭、机械通气、肺癌的综合诊治和个体化治疗、间质性肺疾病、胸膜疾病等、呼吸康复、变态反应疾病和呼吸系统疑难病的诊治等方面在省内居领先地位。承担国家级课题1项,省级课题9项,市厅级课题10余项。发表多篇SCI收录论文,核心期刊80余篇,在科研方面加大与国际合作,扩宽眼界。在科室人员的努力下获省市级进步奖多项。不断开展新技术,在省内率先开展支气管激发试验、经皮肺活检、电子胸腔镜等技术,为呼吸科疑难杂症的诊治提供了有力保证。

呼吸内科年门诊量在5万人次左右,年收容住院患者约8000人次左右,疾病种类涵盖呼吸系统各种常见、疑难和危重症疾病,住院外地患者比例高达50%以上,每天均有许多外地患者慕名前来就诊。为保证门诊质量,常规门诊由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以上出诊,包括全日制门诊、周末门诊和节假日门诊,另设变态反应门诊和戒烟门诊。

呼吸内科二.医疗设施(科室动态):纤维支气管镜室呼吸内科自70年代中期即已开始应用电子气管镜进行相应的检查。80年代初期成立气管镜检查室,拥有日本产奥林巴斯纤维支气管镜2条,可进行活检、刷检、支气管肺泡灌洗及灌洗液T细胞亚群的检测、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TBLB)技术,目前气管镜操作例数及项目居全省之首。并于今年在省内率先开展电子胸腔镜检查,使不明原因胸水及胸膜疾病的诊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呼吸内科肺功能室80年代初期成立肺功能检测室,现拥有美国森迪斯肺功能仪、德国耶戈肺功能仪、运动肺功能仪、便携式肺功能仪。可进行肺通气功能、支气管舒张试验、弥散功能检查,并于去年首先在省内开展支气管激发实验,使不明原因咳嗽和呼吸困难的诊断水平大大提高。是省内设备最先进、功能最强、检查数量最多的肺功能室。

呼吸内科脱敏中心呼吸科于省内率先跨进全国防治哮喘??“脱敏治疗中心”,与丹麦合作,应用特异性脱敏方法,用标准化技术治疗哮喘病,把哮喘的防治推向免疫水平。

三.专业特色(特色医疗):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支肺气肿)的分级治疗及康复治疗;2.哮喘的个体化治疗及脱敏治疗;3.肺癌的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靶向治疗;4.肺纤维化的病因诊断及个体化治疗;5、顽固性右心衰及呼吸衰竭的综合治疗;6、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的诊断和治疗;7、肺部感染性疾病及器官移植后肺部并发症的诊断及治疗;8、肺栓塞的规范化治疗;9、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及治疗;10、不明原因呼吸困难的诊断及治疗。

四.重点技术:1.各种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常规检查、刷检、活检、支气管肺泡灌洗、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等);2.各项肺功能检查;支气管舒张试验;支气管激发实验。3.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慢性呼吸衰竭;4.CT和B超引导下经皮肺活检术;5.电子胸腔镜检查术。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黑龙江首家弱视儿童医疗培训、治疗中心成立

弱视儿童医疗培训中心和治疗中心启动仪式在哈医大二院举行 儿童弱视发病率高达3% 我省贫困弱视儿童有机会免费治疗 启动仪式现场 焦军东副院长致辞 本报讯(李华虹刘乙辉)8月21日,黑龙江首个弱视儿童医疗培训中心、治疗中心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举行启动仪式。从即日起,黑龙江贫困家庭弱视儿童无需经历奔波之苦,就能享受到先进、便捷的医疗服务,还将有机会得到免费的治疗,黑龙江基层眼科医疗队伍更可获得系统专业的培训,能更好的为我省贫困患儿服务,为他们送去“光明的未来”。 中国少儿基金会宣传部长梁文美,中国少儿基金会项目合作部部长蔡静芝,黑龙江省妇女儿童基金会理事长孙玉才,黑龙江省妇女儿童基金会宣传部长谷秀峰,哈医大二院医疗副院长焦军东,哈医大二院五官医院院长、眼科主任原慧萍教授等出席了仪式。原慧萍教授主持揭牌仪式。 据了解,“弱视医疗培训中心”、“弱视儿童治疗中心”是黑龙江首个公益性弱视医疗培训和康复机构,由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与古驰(中国)贸易有限公司捐建。主要功能是组织眼科医务工作者进行弱视筛查、诊疗等相关知识培训;为黑龙江贫困弱视儿童提供减免费康复治疗。“弱视医疗培训中心”与“弱视儿童治疗中心”设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哈医大二院将会到初级儿童保健机构进行免费筛查,及时发现弱视儿童,已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同时,计划为黑龙江省基层医院的眼科医务工作者开展专项培训。 儿童弱视发病率高达3% 早期治疗是关键 据负责该项目,在儿童眼病及弱视治疗具有丰富经验的哈医大二院眼科副主任张水华教授介绍,弱视是一种儿童常见病,据统计,目前我国发病率为3%,其中有约30%因未能及时治疗而成为终身的低视力人群。如果儿童在生长发育阶段患病,又得不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不仅可能造成视力发育障碍,继发斜视,对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也极为不利。所以,弱视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最佳治疗期为学龄前。 由于弱视患儿的治疗周期较长,平均为16个月,而不少家长对疾病的重视程度不够,难以坚持长时间的治疗,使得不少患儿的病情被延误,发育和学习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对于儿童而言,只要治疗及时、方法得当并持之以恒,弱视是可以治愈的。 莫把儿童弱视当近视尽早发现尽快治疗 张水华教授告诉记者,在临床治疗中发现很多弱视患儿家长发现孩子视力下降就认为孩子得了近视,匆忙的给孩子配上眼镜,误把弱视当近视,从而耽误了孩子最佳矫正时机。 如果发现孩子有以下行为很可能是患上了弱视:动作明显笨拙,行走蹒跚,经常摔倒;较近的距离不能注意或认出事物和人,反应迟钝;在并不强烈的阳光下仍会经常眯起眼睛看东西,对光线敏感;经常为了看得更清楚,而不得不将头侧向一边;将书、玩具凑近脸部,看电视很近;眼睛斜视,双眼不能协调活动;如家长用一只手挡住其眼睛,孩子会本能地甩头用好眼视物或用手打掉家长遮挡的手,或者好动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眼睛不随人或物转动,家长就要带孩子到医院检查了。 儿童弱视诊断治疗有待规范提高 张教授表示,目前,我国各级基层医院开展的弱视诊断标准各异,治疗也不尽相同。弱视的临床治疗报道主要集中在探讨多巴类药物的疗效、综合治疗的疗效及开发弱视治疗仪等方面。还有研究关于弱视发病的分子机制,弱视的电生理研究、弱视的功能成像研究等基础研究。这都需要我们对弱视的诊疗常规进一步规范,使得我国弱视的诊治水平明显提高。 对于弱视治疗黑龙江广大基层医院目前不是十分规范,我们希望能够通过他们到我们这里的规范化培训,增加他们关于这方面的临床知识,从而提高基层弱视的诊断率,培训更多优秀医疗工作者,使黑龙江地区弱视儿童能够就近得到及时治疗,使孩子们拥有更加光明的未来。 作者:  来源: 编辑: 刘乙辉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