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皮肤性病科 (共11位医生)

科室简介

皮肤性病科创建于1984年(原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是吉林省成立最早的皮肤性病专业学科之一,为吉林省首批皮肤性病学硕士学位授权科室。皮肤科经过20多年的发展壮大现已成为吉林省皮肤科疾病诊治及科研教学中心,拥有高资历、高学位、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现有教授3人,副教授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4人。科室中获博士学位者4人,硕士学位者8人,出国留学人员3名。
  皮肤性病科主任为李珊山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担任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编委、中华皮肤科学会性病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性病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吉林省皮肤性病学会副主任委员、吉林省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长春市“巾帼英雄”获得者。曾留学英国伦敦大学并在美国纽约大学西奈山医院研修。
  皮肤性病科年门诊量近10万人次,目前科室设有先进的黑素细胞培养室、白癜风治疗室、美容激光室、性病实验室、病理研究室、真菌实验室、过敏源检测及脱敏室、特殊光疗室、外科手术室等多种检查治疗室。
  皮肤性病科在皮肤科疑难病、急重症的诊治方面诊疗水平高超、设备齐全先进。其中在白癜风的治疗方面优势突出,在科主任李珊山教授的带领下,引进国际最先进的自体黑素细胞培养技术,在省内独家开展黑素细胞移植治疗大面积白癜风,并开展了自体表皮细胞移植、自体表皮细胞?黑素细胞混悬液移植,联合药物疗法、308nm准分子激光及窄波UVB等物理疗法、外科疗法,摸索出具有科室特色的个体化白癜风治疗方案,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性病化验室使用符合国际标准的试剂,严格按照国际标准流程操作,进行各种性病病原体的检测,并在在省内独家开展生殖器疱疹病毒抗原、抗体检测项目,结果快速、准确。我科于1999年成为全国性病监测哨点之一,拥有省内最早的艾滋病定点筛查实验室,并于2007年在东三省率先应用光动力治疗尖锐湿疣,性病检测及治疗权威、可靠。在皮炎湿疹、荨麻疹、花粉症、食物过敏等过敏性疾病方面,科室于2007年在东三省率先应用摩拉生物物理治疗仪进行过敏原检测,同时开展斑贴试验和德国敏筛试剂盒检测不同种类的过敏原,针对病因进行脱敏,结合药物及物理治疗,事半功倍。病理研究室自1990年在省内独家开展皮损组织直接免疫荧光,为红斑狼疮、皮肌炎及和自身免疫性疱病的诊断提供有力证据,并与中国医科院皮研所合作建立疑难病理会诊通道,使得病理诊断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皮肤性病科美容激光室为省内治疗色素性皮肤疾病、血管性疾病的示范基地,拥有多款世界顶级激光美容设备,由技术精湛的专业美容医师进行临床治疗。主要设备包括美国酷蓝-V激光仪、韩国神话S6激光仪、科医人Quantum皇后光子嫩肤仪,王者风范Lumenis One光子嫩肤治疗平台、超脉冲点阵王、超脉冲CO2激光等。目前主要开展激光治疗血管瘤、鲜红斑痣、太田痣、激光除皱、美白嫩肤、瘢痕修复、祛斑美容、激光祛痣、祛疣、激光脱毛、祛除纹身等医学美容项目,技术力量达省内顶尖水平!目前已经成功治愈血管性疾病、色素性疾病等七千余例,已使万余例患者焕“颜”一新!
  皮肤性病科承担吉林大学临床医学七年制硕士、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生的教学任务,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4人,已培养硕士生40余名、留学生2名。承担国家卫生部、中华医学会、吉林省科委、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吉林省卫生厅等科研课题近30项,获得科研成果7项,发表论文170余篇,主编及参编专业书籍12部。其中性病病原体的实验诊断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获得了吉林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1项、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在我省高发疾病孢子丝菌病的研究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发表SCI论文2篇。
  皮肤性病科注重人才计划性培养,有计划的派送人员到国内外进修学习,科室曾举办全国淋球菌耐药监测会议及性病防治进展研讨会并定期组织学术活动及业务学习、校内外专家教授的学术讲座、研究生seminar学术讨论、新技术新疗法手术演示等,从而不断提高全体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及科研学术能力。
  皮肤性病科始终秉承严谨、求实、热情的工作理念,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对待每位患者!皮肤科全体医务人员将竭诚为广大患者提供精湛的医疗技术,使您重焕健康肌肤!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省内首例术中“三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获得成功

近日,肝胆胰外科一组王蒙手术团队术中应用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三镜”联合技术,成功为两例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伴发急性胆管炎患者施行了胆囊切除、胆道探查取石、胆管引流、胆道一期缝合术,患者术后痊愈出院,无并发症。 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的患者术后要留置T管进行胆汁体外引流,至少需携带2个月,给患者的术后生活带来了巨大的苦恼。术后还可能引起T管脱落、胆瘘、胆汁性腹膜炎等并发症,严重的甚至需要进行二次手术甚至危及生命。 肝胆胰外科一组的王蒙医生,不但具备腹腔镜和胆道镜技术,而且具备娴熟的十二指肠镜操作技术。此次在腹腔镜、胆道镜联合取石,保证胆道结石无残留的情况下,通过十二指肠镜技术经鼻留置胆道引流管,腹腔镜下实现胆道一期缝合,安全有效地拓展了腹腔镜一期胆道缝合的手术适应症,免除了患者术后长期留置T管外引流的痛苦。术中十二指肠镜的应用,使得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真正做到了术中的完美结合,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节省了住院费用。 术中“三镜”联合技术在全国仅少数几家医院能够开展,最大的问题在于一名外科医生很难同时掌握腹腔镜、胆道镜及十二指肠镜技术。王蒙医生利用自己多年从事ERCP手术的经验,率先在吉林省开展了术中的“三镜”联合技术,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得到了患者及同行的认可。该术式的探索,也得到了第16届中华医学会胆道外科学术大会与会专家的一致认可,并被写进了最新的胆管结石治疗指南专家共识之中。 肝胆胰外科一组通过一步步探索、一点一滴开拓,实实在在解决了临床实际问题,科室的努力使得吉林省的胆道微创外科水平一直处于全国的较好水平。在未来的日子里,王蒙医生ERCP微创手术团队还会进一步努力,结合自己多年的手术技术优势和肝胆胰外科团结优秀的平台,脚踏实地,为学科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打耳洞那边为什么会臭
何海贤
回答: 打耳洞后出现臭味通常与局部感染、皮脂分泌或护理不当有关。主要有细菌感染、皮脂腺分泌物堆积、金属过敏、清洁不足、瘢痕增生等原因。 1、细菌感染 耳洞穿刺后皮肤屏障受损,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易侵入引发感染。表现为红肿、渗液伴腐臭味,严重时可形成脓性分泌物。需用碘伏消毒后涂抹莫匹罗星软膏或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避免触碰污水。若发热需就医口服头孢克洛干混悬剂。 2、皮脂腺分泌物 耳垂部位皮脂腺丰富,与脱落的表皮细胞混合后易产生酸败气味。常见于油性皮肤人群,可能伴随黄色结痂。建议每日用生理盐水清洗,必要时使用医用酒精棉片擦拭,避免使用油性护肤品堵塞创口。 3、金属过敏 劣质耳钉含镍金属易引发接触性皮炎,局部出现湿疹样改变伴异味。典型表现为瘙痒、脱屑及渗出,需立即更换为医用钛钢或纯金耳钉,外用氢化可的松乳膏缓解症状,严重过敏者需口服氯雷他定片。 4、清洁不足 耳洞分泌物未及时清理会滋生厌氧菌产生硫化物臭味。多见于耳钉长期未旋转清洁者,可能形成黑色污垢堆积。应每日旋转耳钉并用双氧水冲洗,佩戴前后用酒精消毒双手,避免使用公共耳饰。 5、瘢痕增生 瘢痕体质者可能形成增生性瘢痕或耳部瘢痕疙瘩,局部血液循环差导致代谢废物堆积发臭。表现为硬结伴分泌物,需注射曲安奈德注射液软化瘢痕,严重者需手术切除配合放射治疗。 日常应保持耳部干燥通风,游泳洗澡时使用防水耳罩,至少半年内避免频繁更换耳饰。选择正规医疗机构穿刺,术后前两周每日用棉签蘸取氯己定漱口水清洁耳洞前后端。若出现持续流脓、剧烈疼痛或淋巴结肿大,应立即到皮肤科或耳鼻喉科就诊。饮食注意少摄入辛辣刺激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C促进伤口愈合。 何海贤主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耳鼻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