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医院介绍 Hospital about us

基本资料

医院等级:三级甲等

医院类型:综合医院

医院性质:公立

医院医保:

特色科室:男科、骨关节科

预约挂号
医院介绍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吉林省首家达标的三级甲等医院、全国百佳医院。医院始建于1949年,曾先后定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第一临床学院、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等。2000年与吉林大学合并,改名为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医院设有53个临床科室、11个门诊科室、11个医技科室、1个转化医学研究院和13个重点实验室,并设有肿瘤中心、心血管疾病诊治中心、泌尿系统疾病诊治中心、消化系统疾病诊治中心、骨科疾病诊治中心、急危重症救治中心、儿科疾病诊治中心、眼科疾病诊治中心、神经外科疾病诊治中心、超声诊断中心、临床检验中心等11个疾病诊治中心,以及干部病房、国际健康促进中心、体检中心、贵宾诊室、临床流行病研究中心、I期药物临床试验病房等。其中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1个,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3个,国家师资培训中心1个,吉林省重点学科8个;2011年,我院被批准为临床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现有职工约5076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50人,副高级职称226人;博士生导师100人,硕士生导师331人,博士后35人。拥有中组部“千人计划”教授、卫生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吉林省突出专业技术人才、吉林省高级专家、吉林大学唐敖庆特聘教授多人。近百人在国家一、二级学会、国家核心杂志担任委员、编委。医院占地面积7.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开放床位3257张。二期扩建工程已经启动,2012年底竣工,新建筑面积约为22.3万平方米,届时医院总病床数约达4500张,手术室将达52间,建筑面积共计47.3万平方米。医院净月分院工程已于2012年启动,拟建项目规划用地面积9.9万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预计2014年投入使用。医院二部占地面积1.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拥有开放床位1000张;设有23个临床科室,8个医技科室,现有职工865人。二期扩建工程已经启动,预计2014年竣工,新建筑面积约为6万平方米,届时医院总病床数达1600张,建筑面积共计11万平方米。“路漫漫其修远兮”,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将秉承“大医精诚,尚美至善”的院训,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护航,为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扬帆!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省内首例术中“三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获得成功

近日,肝胆胰外科一组王蒙手术团队术中应用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三镜”联合技术,成功为两例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伴发急性胆管炎患者施行了胆囊切除、胆道探查取石、胆管引流、胆道一期缝合术,患者术后痊愈出院,无并发症。 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的患者术后要留置T管进行胆汁体外引流,至少需携带2个月,给患者的术后生活带来了巨大的苦恼。术后还可能引起T管脱落、胆瘘、胆汁性腹膜炎等并发症,严重的甚至需要进行二次手术甚至危及生命。 肝胆胰外科一组的王蒙医生,不但具备腹腔镜和胆道镜技术,而且具备娴熟的十二指肠镜操作技术。此次在腹腔镜、胆道镜联合取石,保证胆道结石无残留的情况下,通过十二指肠镜技术经鼻留置胆道引流管,腹腔镜下实现胆道一期缝合,安全有效地拓展了腹腔镜一期胆道缝合的手术适应症,免除了患者术后长期留置T管外引流的痛苦。术中十二指肠镜的应用,使得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真正做到了术中的完美结合,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节省了住院费用。 术中“三镜”联合技术在全国仅少数几家医院能够开展,最大的问题在于一名外科医生很难同时掌握腹腔镜、胆道镜及十二指肠镜技术。王蒙医生利用自己多年从事ERCP手术的经验,率先在吉林省开展了术中的“三镜”联合技术,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得到了患者及同行的认可。该术式的探索,也得到了第16届中华医学会胆道外科学术大会与会专家的一致认可,并被写进了最新的胆管结石治疗指南专家共识之中。 肝胆胰外科一组通过一步步探索、一点一滴开拓,实实在在解决了临床实际问题,科室的努力使得吉林省的胆道微创外科水平一直处于全国的较好水平。在未来的日子里,王蒙医生ERCP微创手术团队还会进一步努力,结合自己多年的手术技术优势和肝胆胰外科团结优秀的平台,脚踏实地,为学科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空腹血糖高,达到了6.9
刘福强
回答: 空腹血糖达到6.9毫摩尔每升属于空腹血糖受损,可能提示糖代谢异常。空腹血糖受损可能与胰岛素抵抗、遗传因素、不良饮食习惯、缺乏运动、肥胖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口渴、多尿、乏力等症状。建议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运动、控制体重等方式改善,必要时需就医评估。 1、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是空腹血糖升高的常见原因,可能与长期高糖高脂饮食、腹部脂肪堆积有关。患者可能出现餐后困倦、皮肤褶皱处色素沉着等症状。改善措施包括减少精制碳水摄入、增加全谷物和膳食纤维,医生可能建议使用盐酸二甲双胍片、阿卡波糖片等药物辅助调节血糖。 2、遗传因素 糖尿病家族史人群更易出现空腹血糖异常。这类人群需定期监测血糖,注意避免高糖饮食诱发血糖波动。建议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等检查,早期发现糖耐量异常时可遵医嘱使用格列美脲片、西格列汀片等药物干预。 3、不良饮食习惯 夜间进食过量或晚餐摄入高升糖指数食物可能导致晨起空腹血糖偏高。典型表现包括晨起口干、食欲亢进。建议晚餐控制主食量,增加绿叶蔬菜和优质蛋白摄入,避免睡前加餐。必要时可短期使用那格列奈片等餐时血糖调节剂。 4、缺乏运动 长期久坐不动会降低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能力。这类人群常伴有体重增加、体能下降。建议每天进行30分钟以上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配合阻抗训练改善胰岛素敏感性。运动干预无效时需考虑联合盐酸吡格列酮片等胰岛素增敏剂。 5、肥胖 内脏脂肪过多会分泌炎症因子干扰胰岛素信号传导。典型体征包括腰围增大、颈部黑棘皮症。建议通过低热量饮食减轻体重,当体重下降5%-10%后多数人血糖可改善。严重肥胖者可考虑使用利拉鲁肽注射液等GLP-1受体激动剂。 建议每日监测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记录饮食和运动情况。主食选择糙米、燕麦等低升糖指数食物,每餐搭配足量非淀粉类蔬菜。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避免连续静坐超过1小时。若生活方式干预3个月后空腹血糖仍超过6.1毫摩尔每升,应到内分泌科进行糖化血红蛋白和胰岛功能检查。 刘福强副主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内分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