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甲状腺外科 (共4位医生)

科室简介

甲状腺外科成立于2005年,专门从事甲状腺、甲状旁腺及颈部各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是一支由多年从事甲状腺疾病诊治及研究的资深专家和优秀的中青年医师队伍组成的优秀团队。年治愈甲状腺及颈部各类疾病患者千余人。现任科主任著名甲状腺外科专家陈光教授,1996年获博士学位。主要从事肿瘤外科的研究,现为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曾于英国Aberdeen大学,皇家Foresterhill医院、英国女王大学皇家维多丽娅医院进修学习。1995,1996两年作为英国Ulster大学访问研究学者,从事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现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门脉高压症学组全国委员、吉林省抗癌学会大肠癌学组副主任委员、吉林省及长春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外科委员、中华实用医药杂志等五本杂志常务编委。已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先后承担卫生部及省科委等课题10余项,其中两项分别获2006年及2008年吉林省科技进步成果二等奖。
  甲状腺外科自2008年11月起甲状腺外科独立成为普外Ⅲ科,医生7人,教授1人,副教授3人,研究生导师2人,在读研究生7人。甲状腺外科现有病床30张。2007年,住院人数1200余人,手术人数1000余人。2008年,住院人数1300余人,手术人数1150余人。甲状腺外科对甲状腺疾病做到诊断及时、治疗有效,成功救治许多疑难危重病人。
  甲状腺外科注重规范化管理,坚持贯彻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实行不折不扣的三级医生查房制度、灵活机动的随时会诊制度、坚持不懈的全科会诊制度、外院转入患者会诊制度、复杂病例全科讨论制度、雷打不动的教授、副教授24小时带班制度。06年始在北方率先开展改进Miccoli术式内镜下甲状腺手术(已完成手术近400例)、多功能保留颈淋巴结清扫术、各类甲状旁腺手术、喉返神经、迷走神经部分切除后修复术及颈部无切口的腔镜下甲状腺手术等。其中改进Miccoli术式内镜下甲状腺手术的临床研究获吉林大学,2006~2007年度医疗成果二等奖。改进Miccoli术式内镜下甲状腺手术临床已广泛开展,得到广泛认可与欢迎,许多患者慕名而来。
  甲状腺外科为促进我省的微创外科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加强省内各医院微创外科间的学术交流,甲状腺外科多次参加全国及国际学术会议,如2006、2007、2008年甲状腺微创外科学会(上海)、2007年全国普外科年会及亚洲学术会议(北京)、2007年全国胰腺外科学会(青海)、2007年全国微创外科学会(沈阳)、2008年中国-意大利国际甲状腺肿瘤外科会议(上海)、2008年全国门脉高压症学术会议(东莞)、2008年第九届全国内分泌外科学会(沈阳)、2008年全国第十一届甲状腺腔镜手术、减肥手术学习班(广州)。为了提高科室人员技术水平,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甲状腺外科多次派遣科室医生外出进修学习,迄今为止,进修3月以上的科室人员达到60%。
  甲状腺外科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医学事业正在迅速发展,甲状腺外科全体医务人员将秉承敬业、求实、严谨、创新的学科精神,进一步完善甲状腺疾病诊治规范,建立诊治临床路径、加强人才培养和科室建设,努力实现甲状腺外科在东北三省的领先地位。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省内首例术中“三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获得成功

近日,肝胆胰外科一组王蒙手术团队术中应用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三镜”联合技术,成功为两例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伴发急性胆管炎患者施行了胆囊切除、胆道探查取石、胆管引流、胆道一期缝合术,患者术后痊愈出院,无并发症。 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的患者术后要留置T管进行胆汁体外引流,至少需携带2个月,给患者的术后生活带来了巨大的苦恼。术后还可能引起T管脱落、胆瘘、胆汁性腹膜炎等并发症,严重的甚至需要进行二次手术甚至危及生命。 肝胆胰外科一组的王蒙医生,不但具备腹腔镜和胆道镜技术,而且具备娴熟的十二指肠镜操作技术。此次在腹腔镜、胆道镜联合取石,保证胆道结石无残留的情况下,通过十二指肠镜技术经鼻留置胆道引流管,腹腔镜下实现胆道一期缝合,安全有效地拓展了腹腔镜一期胆道缝合的手术适应症,免除了患者术后长期留置T管外引流的痛苦。术中十二指肠镜的应用,使得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真正做到了术中的完美结合,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节省了住院费用。 术中“三镜”联合技术在全国仅少数几家医院能够开展,最大的问题在于一名外科医生很难同时掌握腹腔镜、胆道镜及十二指肠镜技术。王蒙医生利用自己多年从事ERCP手术的经验,率先在吉林省开展了术中的“三镜”联合技术,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得到了患者及同行的认可。该术式的探索,也得到了第16届中华医学会胆道外科学术大会与会专家的一致认可,并被写进了最新的胆管结石治疗指南专家共识之中。 肝胆胰外科一组通过一步步探索、一点一滴开拓,实实在在解决了临床实际问题,科室的努力使得吉林省的胆道微创外科水平一直处于全国的较好水平。在未来的日子里,王蒙医生ERCP微创手术团队还会进一步努力,结合自己多年的手术技术优势和肝胆胰外科团结优秀的平台,脚踏实地,为学科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打耳洞那边为什么会臭
何海贤
回答: 打耳洞后出现臭味通常与局部感染、皮脂分泌或护理不当有关。主要有细菌感染、皮脂腺分泌物堆积、金属过敏、清洁不足、瘢痕增生等原因。 1、细菌感染 耳洞穿刺后皮肤屏障受损,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易侵入引发感染。表现为红肿、渗液伴腐臭味,严重时可形成脓性分泌物。需用碘伏消毒后涂抹莫匹罗星软膏或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避免触碰污水。若发热需就医口服头孢克洛干混悬剂。 2、皮脂腺分泌物 耳垂部位皮脂腺丰富,与脱落的表皮细胞混合后易产生酸败气味。常见于油性皮肤人群,可能伴随黄色结痂。建议每日用生理盐水清洗,必要时使用医用酒精棉片擦拭,避免使用油性护肤品堵塞创口。 3、金属过敏 劣质耳钉含镍金属易引发接触性皮炎,局部出现湿疹样改变伴异味。典型表现为瘙痒、脱屑及渗出,需立即更换为医用钛钢或纯金耳钉,外用氢化可的松乳膏缓解症状,严重过敏者需口服氯雷他定片。 4、清洁不足 耳洞分泌物未及时清理会滋生厌氧菌产生硫化物臭味。多见于耳钉长期未旋转清洁者,可能形成黑色污垢堆积。应每日旋转耳钉并用双氧水冲洗,佩戴前后用酒精消毒双手,避免使用公共耳饰。 5、瘢痕增生 瘢痕体质者可能形成增生性瘢痕或耳部瘢痕疙瘩,局部血液循环差导致代谢废物堆积发臭。表现为硬结伴分泌物,需注射曲安奈德注射液软化瘢痕,严重者需手术切除配合放射治疗。 日常应保持耳部干燥通风,游泳洗澡时使用防水耳罩,至少半年内避免频繁更换耳饰。选择正规医疗机构穿刺,术后前两周每日用棉签蘸取氯己定漱口水清洁耳洞前后端。若出现持续流脓、剧烈疼痛或淋巴结肿大,应立即到皮肤科或耳鼻喉科就诊。饮食注意少摄入辛辣刺激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C促进伤口愈合。 何海贤主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耳鼻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