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心理卫生科 (共7位医生)

科室简介

心理卫生科始建于1983年。是一个集教学、医疗和科研工作与一体的科室。1992年,由当时医疗工作需要心理卫生科自然分成两个科室即心理科和精神医学科。
  心理卫生科-心理科:二十余年来承担了全校的心理教学、医疗及科研工作。已培养多为硕士并发表论文数十篇及相关论著并率先在国内开设了“心理诊断与心理治疗”课程,并开设了吉林省第一个“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门诊,在国内开展和介绍了多种心理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是国内重要的心理治疗与咨询、综合医院医学心理学的临床教学基地。吉林省心理卫生协会挂靠在我院,极大的促进了心理卫生事业的发展,并率先在我省开诊心理咨询师培训课程(吉林省心理卫生协会??方舟心理培训中心)先后为我省培训300余名心理咨询从业人员,极大的缓解了我省心理咨询师奇缺的局面,为促进我省心理卫生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和支持。
  心理卫生科-精神科:精神科二十余年来承担了全校的精神病学教学、医疗及科研工作。已培养多为硕士并发表论文数十篇及相关论著。精神科在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尤其对精神分裂症、脑器质性精神疾病和酒中毒性精神疾病的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受到了学校、医院及病人家属的普遍好评。
  心理卫生科:2008年11月,原心理科和精神科正式合并形成心理卫生科,由刘畅担任心理卫生科主任。现心理卫生科有副教授三人,其中博士2人、硕士4人、技师1名、返聘教授1名。学历层次居我省同等行业首位。心理卫生科整合后科室资源共享新成立的心理卫生科对各项工作都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对于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酒中毒性精神障碍、儿童性精神障碍、神经症、睡眠障碍、儿童行为障碍等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及各种心理问题的咨询与诊疗工作均处于我省的龙头地位。心理卫生科医生多数具有临床医学和心理学的双学位,并以综合医院为背景对于综合处理以药物治、心理治疗及物理仪器治疗的精神心理问题有很大优势。医疗科研方面心理卫生科每年均有多篇论文及专著在国内发表、教学方面我科承担着医院所有的精神医学和医学心理学的教学工作,并负责留学生的精神医学和医学心理学的全英文教学工作,是一个集医疗、科研、教学于一体的临床科室。心理卫生科现拥有A620脑波治疗仪一台、生物反馈仪一代台、仿生物电电刺激仪一台。并率先在我省开展对精神心理疾病的综合治疗方法和手段。自建科以来共主持并完成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研究项目一项,主持并完成省级课题十余项,在国内外专业期刊杂志上发表专著及论文150余篇。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省内首例术中“三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获得成功

近日,肝胆胰外科一组王蒙手术团队术中应用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三镜”联合技术,成功为两例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伴发急性胆管炎患者施行了胆囊切除、胆道探查取石、胆管引流、胆道一期缝合术,患者术后痊愈出院,无并发症。 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的患者术后要留置T管进行胆汁体外引流,至少需携带2个月,给患者的术后生活带来了巨大的苦恼。术后还可能引起T管脱落、胆瘘、胆汁性腹膜炎等并发症,严重的甚至需要进行二次手术甚至危及生命。 肝胆胰外科一组的王蒙医生,不但具备腹腔镜和胆道镜技术,而且具备娴熟的十二指肠镜操作技术。此次在腹腔镜、胆道镜联合取石,保证胆道结石无残留的情况下,通过十二指肠镜技术经鼻留置胆道引流管,腹腔镜下实现胆道一期缝合,安全有效地拓展了腹腔镜一期胆道缝合的手术适应症,免除了患者术后长期留置T管外引流的痛苦。术中十二指肠镜的应用,使得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真正做到了术中的完美结合,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节省了住院费用。 术中“三镜”联合技术在全国仅少数几家医院能够开展,最大的问题在于一名外科医生很难同时掌握腹腔镜、胆道镜及十二指肠镜技术。王蒙医生利用自己多年从事ERCP手术的经验,率先在吉林省开展了术中的“三镜”联合技术,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得到了患者及同行的认可。该术式的探索,也得到了第16届中华医学会胆道外科学术大会与会专家的一致认可,并被写进了最新的胆管结石治疗指南专家共识之中。 肝胆胰外科一组通过一步步探索、一点一滴开拓,实实在在解决了临床实际问题,科室的努力使得吉林省的胆道微创外科水平一直处于全国的较好水平。在未来的日子里,王蒙医生ERCP微创手术团队还会进一步努力,结合自己多年的手术技术优势和肝胆胰外科团结优秀的平台,脚踏实地,为学科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