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中医科 (共11位医生)

科室简介
中医科始建于1958年,曾因治疗“脊椎裂合并尿便功能障碍”而闻名全国。历任主任:王啟振,安西川,李晓春,李有田,现任主任:董宇翔。
  中医科以其“精诚,关爱,协作,进取”的科训,以“博采中西之术,普救病痛之人”的理念,发展着祖国传统医学。
  中医科在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科室的医疗水平及学术地位不断提高,以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为特长。现已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重要科室和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其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在省内享有较高声誉。是中华医学会吉林省中医学会,吉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吉林省针灸学会及长春市中医学会成员单位。
  中医科床位20张,医生10名,护士8名,博士学历1名,硕士学历5名。教授2名,副教授2名,主治医师6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4名。科室有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3名。
  中医科培养研究生情况:1992年建点,共招生58名,已毕业47名(包括6名留学生),在读11名。现有硕士生导师1名。
  中医科教研室还承担本科生、七年制、药学系、成人教育、留学生及进修生的理论教学与生产实习任务。共有立项课题31项,其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3项,吉林省科委、吉林省中医中药管理局、长春市科委及吉林大学课题20项。获得科技进步奖4项、吉林大学医疗成果奖4项。发表论文380篇,其中核心期刊126余篇,出版医学著作22部。
  中医科擅长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病及杂病。专业特色:(一)中医内科:1、对内科系统疾病,尤其是慢性病如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结肠炎,慢性肝病,中风后遗症,心、脑供血不足,再生障碍性贫血,过敏性紫癜,糖尿病,甲亢等的预防、治疗及预后都有独特方法。2、对内科系统杂病如抑郁症,男性不育,高泌乳症,更年期综合征,复发性口腔溃疡,痤疮等治疗更显现出其特色。3、中药缓解肿瘤术后化疗副作用等的临床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4、发挥中医药特色,开展了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中药排石等。(二)中药制剂:在长期大量实验及临床观察、研究基础上,相继开发出肠炎康口服液、三参滋胃饮、温胃饮、脑心康口服液、疱疹止痛灵、舒肝解郁饮、抗真菌1号、口疮1号等八个院内制剂。(三)中医针灸:开展了针灸治疗肥胖、各种疼痛、耳鸣、耳聋、椎体疾病、偏瘫、小儿遗尿等。(四)中医康复:引进现代仪器,在功能恢复等方面取得较好的疗效。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省内首例术中“三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获得成功

近日,肝胆胰外科一组王蒙手术团队术中应用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三镜”联合技术,成功为两例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伴发急性胆管炎患者施行了胆囊切除、胆道探查取石、胆管引流、胆道一期缝合术,患者术后痊愈出院,无并发症。 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的患者术后要留置T管进行胆汁体外引流,至少需携带2个月,给患者的术后生活带来了巨大的苦恼。术后还可能引起T管脱落、胆瘘、胆汁性腹膜炎等并发症,严重的甚至需要进行二次手术甚至危及生命。 肝胆胰外科一组的王蒙医生,不但具备腹腔镜和胆道镜技术,而且具备娴熟的十二指肠镜操作技术。此次在腹腔镜、胆道镜联合取石,保证胆道结石无残留的情况下,通过十二指肠镜技术经鼻留置胆道引流管,腹腔镜下实现胆道一期缝合,安全有效地拓展了腹腔镜一期胆道缝合的手术适应症,免除了患者术后长期留置T管外引流的痛苦。术中十二指肠镜的应用,使得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真正做到了术中的完美结合,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节省了住院费用。 术中“三镜”联合技术在全国仅少数几家医院能够开展,最大的问题在于一名外科医生很难同时掌握腹腔镜、胆道镜及十二指肠镜技术。王蒙医生利用自己多年从事ERCP手术的经验,率先在吉林省开展了术中的“三镜”联合技术,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得到了患者及同行的认可。该术式的探索,也得到了第16届中华医学会胆道外科学术大会与会专家的一致认可,并被写进了最新的胆管结石治疗指南专家共识之中。 肝胆胰外科一组通过一步步探索、一点一滴开拓,实实在在解决了临床实际问题,科室的努力使得吉林省的胆道微创外科水平一直处于全国的较好水平。在未来的日子里,王蒙医生ERCP微创手术团队还会进一步努力,结合自己多年的手术技术优势和肝胆胰外科团结优秀的平台,脚踏实地,为学科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