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心血管内科 (共18位医生)

科室简介

始建于1978年,在原白求恩医科大学一院大内科的雄厚基础上,经过半个世纪的历程,不断发展,壮大,现已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重点科室和博士研究生培养科室,具有国际一流的先进医疗设备和梯队合理的技术力量。2006年6月由心血管内科和外科组建成立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疾病诊治中心,包括心血管内、外科(四个病区),心脏电生理室及心导管室。

中心拥有一批省内知名、医术精湛的专家教授及多种国内领先的技术设备。教授(主任医师)9名,副教授(副主任医师)6名,均具有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近20多年来一直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目前正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等20余项科研课题,先后荣获省部及院校级科研进步奖6项。开放床位180张,年收治心血管疾病患者5千余例。1983年在省内率先开展永久起搏器治疗心律失常, 1990年省内率先开展冠心病介入治疗,1995年省内率先开展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包括旁道折返及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及心房纤颤,1998年安装了省内第一台治疗心力衰竭的三腔起搏器(CRT),2003年开展了先心病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的内科经导管封堵治疗,均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省内独家开展10公斤以下婴幼儿先心病的手术治疗,在2008年又成功为一名3个月4.4公斤婴幼儿实施了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获得成功。在婴幼儿先心病手术领域年内已做近30例,成功率达98%。2005安装省内第一台埋藏式自动除颤器(ICD),2007年安装了省内第一台CRT-D。

在省内成立了首家心血管专科急门诊,建立了由急诊室到导管室、由急诊室到监护病房的绿色通道。为心血管急危重症患者提供了更优质的专科诊疗和抢救条件,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为接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后急诊直接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开辟了一条快捷、高效的途径。

我中心在继承和发扬前辈优良传统的同时,积极参与国内外交流,致力于优质的医疗服务、学科发展和科研创新,努力把心血管疾病诊治中心建设成为吉林省心血管疑难疾病的诊治基地,吉林省心血管疾病学新概念、新理论、新技术的推广中心,让广大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得到最大收益。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省内首例术中“三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获得成功

近日,肝胆胰外科一组王蒙手术团队术中应用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三镜”联合技术,成功为两例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伴发急性胆管炎患者施行了胆囊切除、胆道探查取石、胆管引流、胆道一期缝合术,患者术后痊愈出院,无并发症。 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的患者术后要留置T管进行胆汁体外引流,至少需携带2个月,给患者的术后生活带来了巨大的苦恼。术后还可能引起T管脱落、胆瘘、胆汁性腹膜炎等并发症,严重的甚至需要进行二次手术甚至危及生命。 肝胆胰外科一组的王蒙医生,不但具备腹腔镜和胆道镜技术,而且具备娴熟的十二指肠镜操作技术。此次在腹腔镜、胆道镜联合取石,保证胆道结石无残留的情况下,通过十二指肠镜技术经鼻留置胆道引流管,腹腔镜下实现胆道一期缝合,安全有效地拓展了腹腔镜一期胆道缝合的手术适应症,免除了患者术后长期留置T管外引流的痛苦。术中十二指肠镜的应用,使得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真正做到了术中的完美结合,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节省了住院费用。 术中“三镜”联合技术在全国仅少数几家医院能够开展,最大的问题在于一名外科医生很难同时掌握腹腔镜、胆道镜及十二指肠镜技术。王蒙医生利用自己多年从事ERCP手术的经验,率先在吉林省开展了术中的“三镜”联合技术,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得到了患者及同行的认可。该术式的探索,也得到了第16届中华医学会胆道外科学术大会与会专家的一致认可,并被写进了最新的胆管结石治疗指南专家共识之中。 肝胆胰外科一组通过一步步探索、一点一滴开拓,实实在在解决了临床实际问题,科室的努力使得吉林省的胆道微创外科水平一直处于全国的较好水平。在未来的日子里,王蒙医生ERCP微创手术团队还会进一步努力,结合自己多年的手术技术优势和肝胆胰外科团结优秀的平台,脚踏实地,为学科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打耳洞那边为什么会臭
何海贤
回答: 打耳洞后出现臭味通常与局部感染、皮脂分泌或护理不当有关。主要有细菌感染、皮脂腺分泌物堆积、金属过敏、清洁不足、瘢痕增生等原因。 1、细菌感染 耳洞穿刺后皮肤屏障受损,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易侵入引发感染。表现为红肿、渗液伴腐臭味,严重时可形成脓性分泌物。需用碘伏消毒后涂抹莫匹罗星软膏或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避免触碰污水。若发热需就医口服头孢克洛干混悬剂。 2、皮脂腺分泌物 耳垂部位皮脂腺丰富,与脱落的表皮细胞混合后易产生酸败气味。常见于油性皮肤人群,可能伴随黄色结痂。建议每日用生理盐水清洗,必要时使用医用酒精棉片擦拭,避免使用油性护肤品堵塞创口。 3、金属过敏 劣质耳钉含镍金属易引发接触性皮炎,局部出现湿疹样改变伴异味。典型表现为瘙痒、脱屑及渗出,需立即更换为医用钛钢或纯金耳钉,外用氢化可的松乳膏缓解症状,严重过敏者需口服氯雷他定片。 4、清洁不足 耳洞分泌物未及时清理会滋生厌氧菌产生硫化物臭味。多见于耳钉长期未旋转清洁者,可能形成黑色污垢堆积。应每日旋转耳钉并用双氧水冲洗,佩戴前后用酒精消毒双手,避免使用公共耳饰。 5、瘢痕增生 瘢痕体质者可能形成增生性瘢痕或耳部瘢痕疙瘩,局部血液循环差导致代谢废物堆积发臭。表现为硬结伴分泌物,需注射曲安奈德注射液软化瘢痕,严重者需手术切除配合放射治疗。 日常应保持耳部干燥通风,游泳洗澡时使用防水耳罩,至少半年内避免频繁更换耳饰。选择正规医疗机构穿刺,术后前两周每日用棉签蘸取氯己定漱口水清洁耳洞前后端。若出现持续流脓、剧烈疼痛或淋巴结肿大,应立即到皮肤科或耳鼻喉科就诊。饮食注意少摄入辛辣刺激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C促进伤口愈合。 何海贤主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耳鼻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