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协和医院

呼吸内科 (共15位医生)

科室简介
呼吸内科系国家级重点学科,该学科起源于十九世纪仁济医院内科,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独立成为三级学科,2003年成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发展至今,呼吸内科已成为省内和国内具有影响力的,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具有一定规模和较高专业素质的临床科室。呼吸内科现有医护人员40名,包括医师16人,护理人员21名,技师3名,其中教授主任医师3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7人,主治医生4人,住院医师1人。
  呼吸内科建有肺功能室、纤支镜室、细胞培养室和呼吸疾病研究室等专科临床实验拥有包括全套肺功能仪和气道反应测定仪、Olympus纤维支气管镜、多导睡眠监测仪、以及多台无创呼吸机、心电监护仪、输液注射泵及排痰机、微波治疗仪等先进设备。呼吸内科设有固定病床49张,每年收治患者2000余例,每年门诊量达50000余人次,年内镜检查达750余人次。呼吸内科病房以诊断和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为主,主要包括气管、支气管、肺、纵隔及胸膜等疾病,如COPD、呼吸衰竭、肺炎、胸膜炎、哮喘、支气管扩张、肺栓塞、肺间质病变、气胸、各类呼吸系统肿瘤及各种呼吸系统疑难病症等。在慢性气道疾病(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肺部肿瘤、肺栓塞、胸膜疾病、肺间质性疾病、睡眠呼吸障碍疾病的诊治过程中,武汉协和医院呼吸内科也逐渐创立了自己的特色。对于肺癌,武汉协和医院呼吸内科注重多学科的综合治疗,在根治性、辅助性化疗的基础上结合生物、免疫和分子靶向治疗。作为省内唯一参加国家“十五”攻关课题“急性肺栓塞规范化诊疗”的单位,该科室已成功诊治多例重症肺栓塞患者,提高了我省肺栓塞的救治水平,有关肺栓塞的基础及临床研究也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胸膜疾病的诊治和研究也是该科室临床工作的重点之一。目前,呼吸内科已于省内34家医院签定协议,拟开展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以评估糖皮质激素对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Xhhx.101001),获得更多的循证医学的依据,提升我国此类疾病的诊治水平。自1986年开始招收硕士生以来,呼吸内科前后共培养了近一百名呼吸专业医学研究生,每年该科室还会为我国培养一批批本科、七年制、研究生、进修生、护理专业本、专科生及继续教育学历的医护人才。在教学之余,该科室还积极参与国家及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他们完成了2项有关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国际临床合作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3项,主持省部级科研课题14项,国家新药课题12项,横向课题3项。他们还参编教材和专业专著多部,主持省级教学课题,发表科研论文近两百多篇,其中有关肺癌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了两项省级鉴定和科研成果奖,由陶晓南教授主持的《建立符合国情的临床PBL教学模式的研究》获华中科技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呼吸内科带头人施焕中教授长期从事T淋巴细胞以及相关细胞因子与肺脏疾病关系的免疫学研究,主持5项国家级课题和多项省部级课题,成绩卓越,于2002年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04年入选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以及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荣获吴阶平医学研究奖-保罗,杨森药学研究奖,被授予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同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6年荣获首届中国呼吸医师奖;2007年荣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2009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近年在相关学术领域编著或主编学术专著4部,作为通讯作者在SCI杂志发表论著、综述和述评30余篇,所发表英文论文迄今被SCI杂志他引520余次。协和医院呼吸内科全科人员致力于打造一支医疗、教学、科研并重的,全面发展的医务工作团队。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机械通气肾脏并发症有哪些
马晓斌
回答: 机械通气可能引发的肾脏并发症主要有急性肾损伤、肾前性氮质血症、肾小管坏死、电解质紊乱和肾灌注不足。这些并发症通常与血流动力学改变、炎症反应、药物毒性等因素相关。 1、急性肾损伤 机械通气时胸腔内压升高可能导致静脉回流减少,心输出量下降,进而引发肾血流减少。患者可能出现少尿、血肌酐升高等表现。治疗需优化通气参数,必要时采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呋塞米注射液、托拉塞米片等利尿剂,但需严格监测电解质。 2、肾前性氮质血症 正压通气可降低心脏前负荷,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导致肾血管收缩。临床表现为尿素氮与肌酐比值升高。处理重点为容量管理,可选用人血白蛋白注射液扩容,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庆大霉素注射液。 3、肾小管坏死 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炎症介质释放可能直接损害肾小管上皮细胞。典型症状包括等渗尿、尿钠排泄分数增高。治疗需维持有效循环血量,严重时需肾脏替代治疗。药物方面可选用碳酸氢钠注射液纠正酸中毒。 4、电解质紊乱 机械通气相关的呼吸性碱中毒可继发低钾血症、低磷血症。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可能导致稀释性低钠血症。需定期监测动脉血气,必要时补充氯化钾注射液、葡萄糖酸钙注射液等电解质制剂。 5、肾灌注不足 高呼气末正压可能减少肾静脉回流,同时镇静药物可能降低全身血管阻力。表现为进行性氮质血症,需调整通气策略,慎用多巴胺注射液等血管活性药物。动态监测每小时尿量及中心静脉压有助早期发现。 机械通气患者应每日评估液体平衡状态,控制输液速度,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等肾毒性药物。营养支持需根据肾功能调整蛋白质摄入量,优先选择优质蛋白如乳清蛋白粉。定期监测尿常规、肾功能及尿量变化,发现异常及时联系肾内科会诊。对于高风险患者,可考虑采用保护性通气策略,维持适当的平均动脉压。 马晓斌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呼吸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