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协和医院

胃肠外科 (共10位医生)

科室简介
胃肠外科中心是国内高度专业化的胃肠疾病治疗机构,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在临床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拥有雄厚的实力。胃肠外科I目前拥有教授3人,副教授7人,留学德国博士2人,留学日本高级学者1人,留学美国学者1人。本中心是国内最早实行胃肠道疾病高度专科化的治疗单位,通过多年学科建设,已形成了配置合理的学术梯队,学术研究水平和临床医疗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胃肠外科临床治疗主要针对胃肠道癌,胃肠道消化性溃疡和腹腔肿瘤等,其中胃癌手术,结肠癌手术,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胃肠道腹腔镜手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胃癌年手术量为500例左右,结直肠癌则已超过600例。本中心对在20多年时间内诊治的数千例胃癌病人,进行了详细临床病理、化学治疗及预后生存的相关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针对不同分期胃癌患者的手术方式,术前化疗,术后辅助化疗的规范化治疗方案,进展期胃癌病人的长期生存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低位直肠癌(距离肛门5cm以内)手术从过去70%需切肛造瘘,到目前95%患者都能达到“三保留”,即“保留性功能、保留排尿功能和保留原位肛门”,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其中本中心在国内率先采用经内外括约肌间径路切除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等先进术式,这些创新手术得到了国内外同行专家以及患者的认可。
  胃肠外科另外作为我国胃肠外科的重点医疗机构,我科长期致力于胃肠外科微创手术的实践与探索,旨在用最小的创伤、最好的手术效果为消化道疾病患者服务。本中心在国内最早应用现代腹腔镜技术根治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症,胃及结直肠癌等疾病,且完成病例数在中南地区最多,疗效相当满意,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近十年来,我科通过腹腔镜技术提高了手术疗效、减小了患者创伤,手术输血量从10年前400ml/台,到目前92%患者都无需输血。
  胃肠外科自2001年起,中心主任王国斌教授、卢晓明教授等先后在全国30多个医疗机构做现场手术演示。近十年来,我科非常注重国际学术交流,曾先后主办过5次国际微创外科学术大会,美籍诺贝尔奖获得者Feid Murad教授、全球著名大肠癌专家英国Hampshire大肠癌中心外科Bill Heald教授、美国密歇根大学外科学主席Michale W. Mulholland教授、德国Sarrland大学普通外科系主任Michael D.Menger教授等多次访问我科进行学术交流。我科近年来,已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1项、国家863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余项、我科的创新性成绩得到国家政府部门的表彰,先后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奖、湖北省科技成果推广奖一等奖、武汉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近年来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50余篇,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百余名。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后脑勺突出怎么纠正
高云
回答: 后脑勺突出可通过调整睡姿、佩戴矫正头盔、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后脑勺突出可能与先天性颅骨发育异常、睡姿不当、颅缝早闭等因素有关。 1、调整睡姿 长期保持仰卧位可能导致后脑勺受压变形,建议通过交替侧卧与仰卧缓解局部压力。婴儿期可每2-3小时调整一次头部朝向,使用中间凹陷的定型枕辅助头型塑造。日常避免长时间维持同一睡姿,注意观察头部对称性变化。 2、佩戴矫正头盔 适用于1岁以内颅缝未完全闭合的婴幼儿,通过定向施压引导颅骨自然重塑。需每日佩戴20-23小时,持续3-6个月,定期由专科医生评估矫正进度。矫正头盔需根据头围变化动态调整压力点,对中重度扁头畸形改善效果显著。 3、物理治疗 通过专业手法按摩促进颅骨周边肌肉放松,配合牵引器械辅助矫正。适用于轻度颅骨不对称患者,每周2-5次治疗,需结合颈部活动度练习。治疗期间应监测是否出现皮肤压迫或不适,必要时调整干预强度。 4、颅缝早闭手术 针对病理性颅缝早闭导致的尖头畸形,需在6-12月龄行颅骨重塑术。手术通过重建颅缝释放颅内压力,术后需配合矫形头盔巩固效果。常见术式包括额眶前移术、全颅穹窿重塑术等,需神经外科与整形外科联合实施。 5、美容整形 成年患者可通过颅骨填充或磨削术改善外观,采用自体脂肪移植或高分子材料填充凹陷区域。手术需考虑头皮张力与植入物相容性,术后需避免剧烈碰撞。对于突出显著者可能需分阶段实施截骨矫正。 婴幼儿期发现后脑勺异常应尽早就医评估,3月龄前干预效果最佳。日常注意避免使用过硬寝具,哺乳时交替更换抱姿。定期测量头围并记录头型变化,若伴随呕吐、嗜睡等神经症状需立即就诊。成年患者矫正前需完善颅脑影像学检查,排除颅内病变可能。 高云副主任医师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