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器官移植 (共17位医生)

科室简介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器官移植研究所是我国最早成立的从事器官移植基础和临床研究的大型综合性研究机构,现为国家教育部和卫生部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学科,是目前我国最大的专门从事器官移植临床与实验研究的综合性医疗服务与研究机构。

早在20世纪60年代,以裘法祖院士、夏穗生教授为代表的老一辈医学家敏锐地注意到器官移植的兴起,开展了一系列腹部脏器移植的探索性实验研究,几乎与国际同步。70年代末在我国率先开展了临床肾、肝移植,随后又相继施行了我国首例胰腺移植、胰肾联合移植、脾移植,为国内最先开展临床移植的单位之一。同时还开展了包括移植病理、生化、移植免疫、器官保存以及免疫抑制剂的筛选与应用等器官移植基础理论研究。1979年经卫生部批准成立器官移植研究所,成为我国最早、最大的移植学专业化、系统化研究基地。1986年批准为卫生部重点实验室,1989年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普通外科?器官移植)。1978年批准为首批硕士学位授予点,1981年批准为首批博士学位授予点,1995年获批准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2001年批准为教育部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学科、卫生部临床重点建设项目。2004年、2008年器官移植学科连续被列为教育部重点学科。

经过近50年的努力,器官移植研究所已发展成为颇具规模的现代化移植中心和培养学科带头人的摇篮。目前能进行心、肺、肝、肾、脾、胰腺移植以及胰肾联合、肝肠联合和腹部多器官联合移植等高难度临床移植,其移植项目、累计例数、长期存活3项综合指标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其中肝移植500余例,亲属活体肝4例。肾移植近3000例,亲属肾移植400余例,是目前国内单个中心完成亲属肾移植例数最多、效果最好的单位。胰肾联合移植52例,成功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02年启动心脏移植计划并成功的施行12例心脏移植,创全国受者年龄最小、住院时间最短记录。

研究所现设基础部和临床部,基础部包括一个基础实验研究中心、免疫室、移植病理室、大动物实验室、小动物实验室、临检室等,器官移植基础研究中心是一个开放型的大型综合科研基地,专门从事器官移植相关的实验与临床研究,拥有包括全基因芯片扫描分析仪、全自动快速免疫分析仪(IMX、TDX)、流式蛋白芯片仪、活显微摄影及图像分析系统、多功能酶标仪、凝胶成像系统、实时定量PCR仪,带高速分选的流式细胞仪及蛋白飞行质谱仪在内的大型先进设备,可满足从细胞、分子、基因及蛋白质水平多层次深入开展科学实验的需要。临床部现有建筑面积2400m2的移植专用病房,床位编制65张,能进行心、肺、肝、肾、胰、肠以及胰肾联合、肝肠联合和腹部多器官联合移植等各种高难度临床移植。

我所技术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合理,全所在编研究人员共计65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6人,中级职称21人。拥有国家教委“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名(陈忠华教授),华中科技大学特聘教授2名(陈孝平教授,陈实教授)。同时,陈孝平教授任中华医学会肝脏外科学组组长,国际肝胆胰外科协会中国分会主席。陈实教授与陈忠华教授分别为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会主任委员与副主任委员。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2014年7月同济医院新职工报到通知

各位新职工: 欢迎你们到同济医院工作,为方便来我院报到上班,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报到对象: 已经与医院签订了就业协议书的2014年应届毕业生,包括培训选留制职工和合同制职工。 二、报到时间: 1、培训选留制职工:2014年7月1日-7月2日; 2、合同制职工:2014年7月3日—7月4日。 3、每天报到时间:上午8:30-11:30,下午2:30-4:00。 三、报到地点:医院行政楼(7号楼)18楼2号会议室 四、报到凭据: 各类职工必须持以下材料方能办理报到手续,材料不全者一律不予办理报到手续。 1、应届毕业生:持《报到证》、《毕业证》和《学位证》报到。 《报到证》在签订就业协议书后由学校统一发放。报到证上报到单位必须是“湖北省人才中心”,若不是,请提前更换报到证。 2、留学回国人员:持《留学回国人员证明》(我驻外使领馆开具)、《毕业证》和《学位证》报到。 3、报到时需准备以下材料:(1)报到证原件及复印件1份;(2)学历、学位证原件及复印件各一式2份,护士岗位新职工另需提供高中毕业证原件及复印件1份;(3)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2份(正反两面复印);(4)就业协议书;(5)深色底版彩色近照两寸1张、一寸4张(照片反面要求用圆珠笔正楷字写上姓名);(6)党团关系转移介绍信;(7)婚育证明(学校计生部门出具)。 五、户口、党组织关系、档案转移: 1、户口迁移:(1)自办:迁移至亲属、朋友家;(2)委托湖北省人才中心托管:报到后医院将统一安排时间办理,时间另行通知。 2、党组织关系:(1)本校:直接转到同济医院;(2)湖北省外高校:介绍信开至湖北省高校工作委员会;(3)湖北省内其他高校:介绍信开至华中科技大学党委组织部。来院后持报到通知直接到组织部办理党组织关系转移手续。 3、档案转移:请新职工离校前催促学校将档案速寄到湖北省人才中心(地址:武汉市中南路14号 邮编430071)。 六、报到联系电话:027-83662627,联系人:陆老师。 注:所有新职工需根据我院要求按期报到,如遇特殊原因不能按期报到者,请及时与我院人事处联系。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附属同济医院人事处 2014.6.13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属于
马晓斌
回答: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属于乙类传染病,但需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该病由SARS冠状病毒引起,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临床以发热、干咳、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可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1、病原学特征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为SARS冠状病毒,属于β属冠状病毒。病毒对热和紫外线敏感,56摄氏度30分钟或常用消毒剂均可灭活。病毒基因组由单股正链RNA构成,其刺突蛋白与人体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受体结合是感染的关键机制。 2、流行病学特点 该病具有明显聚集性发病特征,多发生在冬春季节。传播途径以近距离飞沫传播为主,也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物品传播。医务人员、患者家属等密切接触者为高危人群。2003年全球流行后,目前未见新发病例报告。 3、临床表现 潜伏期通常2-10天。早期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乏力、肌肉酸痛。病程第3-7天出现干咳、胸闷,部分患者进展为呼吸困难。重症病例可出现低氧血症、休克或多器官功能障碍。胸部影像学早期可无异常,后期呈多发性斑片状阴影。 4、诊断标准 需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确诊需检测到SARS冠状病毒RNA或血清特异性抗体阳转。血常规可见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需与流感、普通肺炎等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鉴别。 5、防控措施 采取呼吸道隔离、接触隔离和飞沫隔离措施。疫区需开展体温筛查和医学观察。医务人员需穿戴防护装备。环境消毒可使用含氯消毒剂。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重症患者可考虑糖皮质激素治疗。 预防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需保持室内通风,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接触可疑病例后应医学观察14天。出现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接触史。日常注意手卫生,咳嗽礼仪,增强体质锻炼有助于提高抵抗力。医疗机构需严格执行发热门诊预检分诊制度,做好院内感染控制。 马晓斌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呼吸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