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心血管内科 (共55位医生)

科室简介

心血管内科于1954年由我国著名心血管病专家陶清、龚兰生等著名教授创办,由戚文航、沈卫峰等教授继承发展,在国内外享有相当的知名度。1996年成为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1999年被批准为卫生部心血管临床药理基地,近3年负责或参加了17项国际国内多中心临床研究。为上海市心脏介入质量控制中心,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专科医师培训中心-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培训基地。

心血管内科是国家教委确定的首批博士授予点,现有博士生导师3名,硕士生导师7名,心血管内科现有医师34名,其中终身教授1人,教授8人,副教授10人,主治医师11人;其中博士14人,硕士14人,主管技师5名,护理人员36名。

心血管内科包括了临床、冠心病介入、起搏电生理、心脏超声、心电图室、心磁图室、心血管生化及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和卫生部临床药理基地等部门,拥有心脏专科病床100张,每年专科门诊约85000名人次,出院约2300人次,病种齐全,可保证开展药物临床试验的病人来源。心血管内科拥有国内外几乎所有心血管临床仪器及设备,能开展各种成人心脏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技术。心血管内科在冠心病的介入治疗、电生理检查、射频消融术、起搏器安装术、难治性心力衰竭、高脂血症的个体化治疗和其他复杂、疑难心血管病的诊断、治疗方面在国内处领先地位。每年开展冠状动脉经皮成形术(PTCA)及支架术、二尖瓣球囊扩张术等介入诊断和治疗1500余例,为全国领先医院之一。每年安装起搏器200余台、射频消融200余例,开展血管超声检查及复杂心脏病检查属国内先进或上海市领先。

心血管内科近5年新立研究项目近20项,获得研究经费588.8万。每年带教学生近400人,授课近400学时。现有研究生18人,主编专著12部。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巨细胞病毒肺炎的症状有哪些
马晓斌
回答: 巨细胞病毒肺炎的症状主要有发热、干咳、呼吸困难、乏力、肝脾肿大等。巨细胞病毒肺炎是由巨细胞病毒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常见于免疫功能低下人群。 1、发热 发热是巨细胞病毒肺炎的常见症状,体温可能超过38摄氏度,持续时间较长。发热通常伴随寒战和全身不适,使用退热药物效果可能不明显。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可能出现持续高热,需要及时就医进行抗病毒治疗。 2、干咳 干咳是巨细胞病毒肺炎的典型表现,咳嗽通常无痰或仅有少量白色粘液痰。咳嗽可能逐渐加重,尤其在夜间或平卧时更为明显。严重时可出现胸痛或胸闷感,影响正常呼吸功能。 3、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多出现在疾病进展期,表现为活动后气促或静息时呼吸费力。肺部听诊可闻及湿啰音,胸部影像学检查可见双肺弥漫性间质性改变。严重者可出现低氧血症,需要氧疗支持。 4、乏力 乏力症状较为突出,患者常感到极度疲倦和体力下降。这与病毒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和缺氧有关。乏力可能持续较长时间,即使其他症状缓解后仍可能存在。 5、肝脾肿大 部分患者可出现肝脾肿大,表现为右上腹或左上腹不适。实验室检查可见肝功能异常,如转氨酶升高。这种情况提示可能存在全身性巨细胞病毒感染,需要全面评估和治疗。 巨细胞病毒肺炎患者应注意卧床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以防继发感染。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适当增加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免疫功能低下者应定期复查,遵医嘱使用抗病毒药物如更昔洛韦注射液、缬更昔洛韦片等进行预防或治疗。出现持续发热、呼吸困难加重等情况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马晓斌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呼吸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