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区中心医院

呼吸内科 (共2位医生)

科室简介
呼吸内科于2009年在大内科基础上二级分科成立。自呼吸内科成立以来,在院领导的支持下,科室同志一致努力,克服了初始阶段人员少、底子薄的困难,使呼吸内科发展到今天拥有一层楼面、病床49张的规模,在同级医院中处于前位。
  现有医护人员27名,其中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4名、住院医师4名。科室十分注重在学科发展中培养人才,一方面借助六院平台鼓励本科室医生学习进修,另一方面加强自身力量,采取培养研究生和人才引进并举的方式完善科室梯队建设。科室人员学历不断提升,目前有2名医生具硕士以上学位,在读同等学历硕士研究生1名,其中1名具硕士生导师资格。经过2年的发展,呼吸内科在不断提高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治愈率的基础上,对常见病、多发病已形成了一整套规范化、系统化诊断及治疗方案,并且在危重病、疑难病、少见病的诊治中取得了突破。尤其是近年来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呼吸科沈策主任的指导下,科室业务水平更是有了明显提高。
  除开设普通门诊、专家门诊外,还开设了控烟特色门诊,并筹划开设慢性气道疾病特色门诊。相继成立了支气管镜诊疗室、肺功能室,拥有日本奥林巴斯纤维支气管镜(电子支气管镜在购置中)、德国耶格肺功能仪、多台伟康、万胜无创呼吸机等医疗设备。在完成临床繁杂医疗工作的同时,呼吸科还积极开展科研与教学工作。各级科研项目的立项、高质量的论文以及高标准严要求的教学风格将是呼吸内科科教工作的特点。
  经艰难起步,到目前的规模,呼吸内科的医疗队伍不断壮大。我院作为金山区医疗中心,呼吸内科担负着金山及其他周边地区群众呼吸相关疾病的临床医疗、预防及康复工作,为患者提供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始终是呼吸内科工作的重点。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分泌性中耳炎该如何预防
李延忠
回答: 分泌性中耳炎可通过保持鼻腔通畅、避免病原体感染、调节气压平衡、增强免疫力、及时治疗上呼吸道疾病等方式预防。该病多因咽鼓管功能障碍、病原体感染、过敏反应等因素引起,表现为耳闷、听力下降等症状。 1、保持鼻腔通畅 定期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有助于减少分泌物堆积,降低咽鼓管阻塞风险。感冒或鼻炎发作时可使用盐酸赛洛唑啉鼻用喷雾剂等减充血剂缓解鼻塞,但需遵医嘱控制使用周期。擤鼻涕时应单侧交替进行,避免用力过猛导致病原体逆行感染。 2、避免病原体感染 流感季节减少前往人群密集场所,接触公共物品后及时洗手。儿童群体需按时接种肺炎球菌疫苗、流感疫苗等,降低由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病原体引发的继发性中耳炎概率。哺乳期婴儿宜采用半竖立位喂奶,防止乳汁反流至咽鼓管。 3、调节气压平衡 乘坐飞机或潜水时可通过咀嚼口香糖、做吞咽动作促进咽鼓管开放。急性鼻窦炎期间避免高空飞行或深潜,必要时使用伪麻黄碱片等药物帮助维持中耳压力平衡。游泳时佩戴专业耳塞,防止污水进入外耳道引发炎症扩散。 4、增强免疫力 保证每日摄入优质蛋白如鸡蛋、鱼肉,以及富含维生素C的西蓝花、猕猴桃等食物。规律进行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每周累计150分钟以上。长期熬夜或压力过大会降低黏膜防御功能,建议保持7-8小时睡眠并适当进行正念减压训练。 5、治疗上呼吸道疾病 过敏性鼻炎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控制炎症,慢性鼻窦炎需配合桉柠蒎肠溶软胶囊促进黏液排出。腺样体肥大儿童若出现夜间打鼾、张口呼吸等症状,需评估是否需行腺样体切除术以解除咽鼓管压迫。 日常需避免频繁掏耳损伤鼓膜,洗澡后及时擦干耳廓积水。出现持续耳闷、耳鸣或听力减退超过两周时,应进行声导抗测试和耳内镜检查。哺乳期母亲需注意喂养姿势,学龄前儿童建议每半年接受一次耳科保健筛查。急性期可局部热敷促进积液吸收,但禁止自行穿刺鼓室或使用偏方滴耳。 李延忠主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耳鼻咽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