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肿瘤科 (共24位医生)

科室简介

肿瘤科的前身是肿瘤放疗科,成立于1946年,是中南地区最早开展肿瘤综合治疗和放射治疗的学科。实际上湘雅肿瘤治疗已有80多年的历史,20世纪20~30年代外科就能开展消化道肿瘤根治术,至于放射治疗癌症的历史当时已与国际同步,上个世纪20年代就用200毫克镭,进行腔内镭疗和组织间插植治疗宫颈癌、阴道癌、口腔癌,皮肤癌,使许多患者得到治愈。40~50年代已拥有二台深部X线机,60年代又增添高能射线钴60治疗机,并建立了全国第一栋正规的镭疗病房,对癌症的教学、科研和防治在全国起了推动作用。1979年第五届全国鼻咽癌会议上,本科提出的鼻咽癌临床分期被确定为著名的长沙分期法,并沿用20年。1986年引进Selectron高剂量率后装机用于宫颈癌和鼻咽癌腔内放疗。其施源器经口腔放置治疗鼻咽癌的方法,受到欧洲一些放射学家的高度评价。
  肿瘤科近年来,放射治疗又有了较快的发展,现拥有国内先进的放疗设备。对省内高、尖、难的复杂放疗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做出了表率和巨大贡献,如省内最先开展国际上最新倡导的三维调强适形放疗,率先开展血液肿瘤的全身放疗、也是省内唯一能开展术中放疗的单位。为适应肿瘤综合治疗的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大型综合医院综合治疗的优势,肿瘤科还专门成立肿瘤化疗病室来加强综合治疗以及研究化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目前肿瘤科已发展成为技术力量雄厚,设备先进,集肿瘤临床、科研、教学一体的研究型现代化临床科室。肿瘤科还拥有一批技术精湛、经验丰富、国内省内知名的老教授和年富力强的中青年骨干。并聘请美国MD Anderson癌症中心胸部放疗组主任廖仲星博士和中日友好医院唐劲天博士为本科客座教授。现任科主任廖遇平系正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生物工程学会放射靶向委员会委员、湖南省肿瘤学会委员、湖南省放射肿瘤学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优秀中青年专家、跨世纪学术带头人。
  肿瘤科有临床研究室和3个病室,34病室和29病室为放疗病室,11病室化疗病室,共有病床120张,既带有卫生间的宾馆式病房,又有普通病床,以满足不同层次病人的需要。目前放射治疗设备有:先进的高档高能直线加速器、多叶光栅调强适形放疗系统、CT模拟定位系统、模拟机、后装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体模室、全自动切割机及用于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三维辐射场分析系统等放疗设备,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负责各种类型的肿瘤的放疗、化疗及综合治疗。收治病人主要来源于省内各地、市、县及邻近各省。
  肿瘤科放疗病室年收治病人2000余例,月治疗达8000多人次,除了能开展全身各部位、各种类型肿瘤的常规放疗外,不断开展新的放疗技术,省内率先开展全身放疗、术中放疗、后装治疗、三维调强适形放疗、头颈面膜固定技术、低溶点铅切割不规则放射野等中心照射技术,非常规照射放疗技术、超分割和加速超分割等放疗技术。肿瘤化疗病室开展大剂量全身化疗,腔内、鞘内局部化疗,热化疗、放化疗及术前新辅助化疗等综合治疗。肿瘤综合治疗形成了独自的特色,与相关科室合作,为了保证每一位病人能够得到合理的综合治疗,先后开设了肺癌、鼻咽癌、乳腺癌、宫颈癌、肝癌等综合门诊。目前肿瘤病人治愈好转率90%以上,大大提高了肿瘤的治疗效果。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抗埃”前线快报】疫情不容乐观 湖南国际医疗救援专家坚守岗位获好评

记者近日获悉,由于埃博拉疫情迟迟得不到有效控制,法航等多家航空公司已宣布暂停往返塞拉利昂的所有民航班机,何时复飞需等待下一步通知。目前,仅有摩洛哥和比利时航空依然处于运行状态,这就意味着湖南国际医疗救援专家组半个月后的回程之路将变得越来越“窄”。不仅如此,世界卫生组织和多国医疗队也已相继撤离了自己部署在西非的专家组,而留在当地的国际救援组织已所剩无几。 尽管坏消息接踵而至,但湖南专家组和中国医疗队却依然奋战在抗击埃博拉的第一线,也因此受到了当地人民和国际舆论的高度评价。   湖南国际医疗救援专家组在中国成套马格巴斯糖业有限公司与中国驻塞拉利昂大使馆赵彦博大使、经商处邹小明参赞及塞拉利昂外交部长、教育部长、非盟大使合影   湖南专家组听取中国河南国际合作集团有限公司塞拉利昂分公司负责人汇报相关情况 湖南专家组在前两周的工作时间里,主要任务是为中国第16批援塞拉利昂医疗队,以及中资机构人员、华人华侨和当地几所医院的医护人员普及相关疾病防控知识。 据湘雅医院感染病科沙新平副教授介绍,由于连日来多次往返距离首都弗里敦300多公里外的重灾区马卡尼镇,看望中国成套马格巴斯糖业有限公司和中国河南国际合作集团有限公司塞拉利昂分公司的员工们,并指导大家进行埃博拉防控培训。因此,专家组每天清晨5点多起床,且单边要通过7个关卡,并6次下车测量体温。 尽管工作十分辛苦、繁琐,但是湖南专家组的敬业精神和专业素养依然得到了中国驻塞拉利昂大使馆赵彦博大使、经商处邹小明参赞及塞拉利昂外交部长、教育部长、非盟大使等中外领导们的高度评价,并大大减轻了中资企业员工们的忧虑和恐慌。 由于每日忙到晚上快10点才回到驻地酒店,当地饭店又基本都已停业,因此“吃饭难”成为了专家组在生活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原以为每天晚上只能靠方便面充饥,但好在驻地酒店贴心的河南籍大厨总是等着我们回来,并特地为我们准备了丰盛可口的饭菜,这让我们一天的疲惫顿时烟消云散。”沙新平副教授表示,在异国他乡能够吃上中国餐本已十分幸运,更何况老乡还如此用心,这让我们十分感动!     专家组为中资企业员工进行相关疾病防控知识培训 辽阔的非洲大地,风景犹如画卷一般美丽,但是湖南专家组一行却无暇顾及,因为他们还有更重要的任务和使命需要完成。据世卫组织统计,截止8月30日,塞拉利昂全国疑似或确诊埃博拉病例数已突破一千大关,达到了1018例,死亡378例。不仅如此,这两项数据连日来迅速激增,且没有任何好转的迹象。由于疫情的严重程度已达到几乎无法控制的地步,塞拉利昂卫生部长已于近日被正式撤职。 “当地大部分的医院已经关闭,我们到访的3家医院原本拥有近40名医生,但眼下基本死亡过半,活着的也多数走人不干了,因此目前每家医院只剩下了3到4个医务人员。”沙新平副教授告诉记者,尽管埃博拉病毒好似无形的子弹,随时随地可能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健康。但是,湖南专家组依然会利用闲暇时间走进当地社区和街道,为老百姓进行健康宣教。 在专家们的反复劝导下,当地居民在生活中一些原本“屡教不改”的坏习惯有了明显改观。“当地原本举行葬礼时要将遗体放家里摆上几天,供每个亲属抚摸和亲吻。甚至连清洗遗体的水,都要求每个人用来洗手。说起来简直令人难以置信,但好在经过劝阻,现已简单化了。” 据了解,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王宇一行将于当地时间1日晚抵达塞拉利昂,考察当地疫情并商谈建立埃博拉病毒防控实验室。届时,王宇主任将与湖南专家组和中国医疗队队员们见面,征求大家的意见和想法,以便共同应对埃博拉病毒在西非的扩散和蔓延。 责编:伍西明

专家科普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