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肝胆外科 (共6位医生)

科室简介
肝胆外科历史悠久,1964年就已经开始开展胆石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随后陆续开展胰腺炎、肝脏、胆道、脾脏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和社会效益。肝胆外科成为我院外科构架中的重要科室之一。技术力量雄厚,拥有正教授两名,副教授4名,讲师两名,博士后一名,博士两名,其中大部分接受正规系统的专科训练,具有精湛的专科技能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肝胆外科全体医护人员具有较强的英语沟通协调能力,具备全英语教学、查房、医疗文件书写能力,多次为外籍患者服务,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和社会效益。已经开展了巨大胰头癌联合肝脏、高位胆管、胰头联合切除术;巨大肝癌右三叶切除术;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胆囊癌根治术等手术。积极探索急、危、重、疑难病证的诊治方法,开展疑难复杂大型临床手术,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中西医结合中老年肝胆肿瘤患者快速康复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和明显的社会效益,在预防肿瘤治未病,围手术期快速康复,个体化肝胆肿瘤综合治疗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将中医药与手术、放疗、化疗、生物治疗结合,既可克服现代医学对肿瘤治疗的盲区及薄弱点,又可提高肝胆肿瘤治疗的有效率,发挥中西医综合治疗的优势。
  腹部微创外科:肝胆胰腺外科手术和腹部微创技术。开展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腹腔镜肝癌切除术;肝脏囊肿开窗术等多种肝胆外科疾病的微创手术,中晚期肝胆肿瘤微创治疗。
  肝胆外科拥有腹腔镜、胆道镜、RECP、EST、超声刀等现代肝胆外科微创设备,和DSA、射频机、实时动态超声引导等综合治疗设备,为开展肝胆微创业务和肝胆外科综合治疗提供硬件支持。
  肝胆外科承担了中医外科学和中西医结合外科学硕士班、七年制、本科、大专、成人教育的教学任务。中医外科学是重要的中医临床学科之一,是广东省级重点学科和广州中医药大学的精品课程,是中医院校各班种的必修课程。肝胆外科同时还承担临床的实习教学工作,也是进修生的培训基地,多年来培养了大批中西医结合肝胆外科专业人才,在该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在临床科研方面,承担一项国家十一五规划课题,多项省部级、厅局级课题,专科具有较高的中西医结合诊治研究水平,坚持中医特色,结合现代医学特点,研制胆道排石合剂、双柏散等特色专科制剂。
  肝胆外科主编或参编了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外科学》、《西医外科学》等著作十余部。近5年第一作者核心期刊发表文章40余篇。肝胆外科团队将以精湛的专业技术,全方位优质服务,鲜明的中医药特色,确切的中西医结合优势为广大肝、胆、胰、脾相关患者服务。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胃里老是有气向上顶气是什么情况
李辉
回答: 胃里老是有气向上顶气可能与胃肠功能紊乱、胃食管反流病、慢性胃炎、消化不良、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这种情况通常表现为嗳气、腹胀、胸骨后灼热感等症状,可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 1、胃肠功能紊乱 胃肠功能紊乱可能与精神紧张、饮食不规律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腹胀、嗳气、食欲不振等症状。建议保持规律作息,避免暴饮暴食,减少摄入豆类、碳酸饮料等产气食物。若症状持续,可遵医嘱使用多潘立酮片、枸橼酸莫沙必利片等促胃肠动力药物。 2、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可能与食管下括约肌松弛、胃酸分泌过多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反酸、胸骨后灼热感、嗳气等症状。建议避免饱餐后立即平卧,夜间睡眠时可抬高床头。可遵医嘱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雷贝拉唑钠肠溶片等抑酸药物,或铝碳酸镁咀嚼片保护胃黏膜。 3、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可能与长期饮酒、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上腹隐痛、腹胀、早饱感等症状。建议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限酒。若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需遵医嘱采用四联疗法,如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胶体果胶铋胶囊联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 4、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可能与胃动力不足、消化酶缺乏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餐后饱胀、嗳气、恶心等症状。建议少食多餐,避免高脂饮食。可遵医嘱使用复方消化酶胶囊、胰酶肠溶片等助消化药物,或马来酸曲美布汀片调节胃肠动力。 5、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通过共用餐具、不洁饮食等途径传播,通常表现为口臭、上腹不适、嗳气等症状。确诊需进行碳13或碳14呼气试验。治疗需遵医嘱规范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克拉霉素片联合质子泵抑制剂和铋剂。 日常应注意细嚼慢咽,避免进食过快或边吃边说话。减少洋葱、大蒜、红薯等易产气食物的摄入。餐后适当散步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若症状反复出现或伴随体重下降、呕血等警示症状,应及时就医完善胃镜检查。保持情绪稳定也有助于改善功能性胃肠症状,必要时可寻求心理疏导。 李辉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肛肠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