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重症医学科 (共7位医生)

科室简介

重症医学科,简称ICU,成立于2002年4月,是广东省较早建立综合ICU的临床科室。医院对重症医学科的发展十分重视,依照国际上先进的ICU建筑布局建成的新的综合ICU。目前拥有12张病床,面积约600多平方米,分为清洁工作区、半清洁办公区和污染处理区。病房内部宽敞明亮,采用吊塔式供氧、供气、供电和负压吸引,保证了优良的通风和采光效果,从硬件上最大限度地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给病人提供良好的医疗环境。

重症医学科是广州中医药大学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科带头人陈镜合首席教授是国内中医界危重病的著名专家,担任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多年来致力于危重病医学的临床工作和科研工作,培养博士后、博士研究生数十名。此外ICU还拥有教授2人、副教授2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3人;博士后1人、博士2人。先后培养博士后2人,博士8人。近3年来,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4项,陈镜合、罗小星教授的科研成果“开郁活血法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机理研究”获2003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主编《中西结合急症诊治》获2005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目前在研的课题共有8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部级3项,厅局级3项。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2项。在省级以上核心刊物发表论文达30多篇。

重症医学科配备有先进的监测及治疗设备,如美国太空网络中心监护站、瑞士产伽俐略和德国产的西门子牌呼吸机,床边彩色超声和多普勒诊断系统,以及心脏起搏除颤器,床边血滤机,脑电监护仪,支气管纤维镜,降温毯,血气分析仪等一系列先进设备等。由经验丰富的专职医师、训练有素的护士及护理辅助人员,对危重病人进行一对一的管理,24小时不间断的严密检测及强化治疗。

重症医学科不仅能够抢救治疗大手术后发生各种意外危重病人,而且对重症胰腺炎、多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严重创伤及重症感染的救治有丰富的经验,在胃肠道功能监测与营养支持,抗感染治疗方案制定,危重病人的镇静与镇痛等方面力求与国际接轨,并且开展持续有创血液动力学检测、床旁血滤、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等新技术都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已建成了急诊—ICU—各专科的急诊危重病人的绿色通道,完善了国际标准的急诊医疗体系,手术室—ICU的心脏治疗的绿色通道,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降低了危重病人的死亡率。建成了全天候、全方位的医疗护理模式,使病人在得到更及时治疗的同时,也减轻了病人家属的负担。建科3年来,收治各种危重病患者近千例,抢救成功率达88%。在危重病的抢救以及为外科手术适应症的扩大、高难度手术的开展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同时重症医学科也向各地培训多名危重病方面的进修医生和护士,已成为广东省中医界危重病医护人员的培训基地。

重症医学科采取封闭式管理,病人家属每天在规定时间入室探视,其目的是让病人最大限度地得到亲人的关爱,同时防止外源性病菌感染。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怎么判断新生儿是否发烧
葛伟
回答: 新生儿发烧可通过测量体温、观察精神状态、检查皮肤温度、留意喂养情况及监测呼吸频率等方式判断。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正常腋温为36-37℃,超过37.5℃需警惕发烧。 1、测量体温 使用电子体温计测量腋温最安全可靠,测量前需擦干腋窝汗液,保持手臂夹紧体温计5分钟。避免使用水银体温计或肛温测量,以防意外伤害。若体温反复超过37.5℃,或单次超过38℃,应及时就医。 2、观察精神状态 健康新生儿通常反应灵敏、哭声洪亮。发烧时可能出现嗜睡、烦躁或异常安静,对刺激反应减弱。若持续昏睡或剧烈哭闹难以安抚,可能提示严重感染,需立即就医。 3、检查皮肤温度 用手背触摸新生儿额头、颈背和躯干,若明显发烫伴皮肤潮红或发花,提示体温异常。但需注意环境温度影响,寒冷时可能出现手脚冰凉而躯干发热,需结合体温计测量判断。 4、留意喂养情况 发烧可能导致吸吮无力、拒奶或奶量下降超过平时三分之一。呕吐、腹泻伴随发热时需警惕脱水,观察尿量是否减少至每日少于6次,尿色是否加深。 5、监测呼吸频率 正常新生儿呼吸频率为40-60次/分钟。发热时呼吸可能加快超过60次/分钟,或出现鼻翼煽动、呻吟等呼吸困难表现,提示可能存在肺部感染。 家长发现新生儿发热时,应避免包裹过厚,保持室温24-26℃,适当增加母乳喂养频次。禁止自行使用退热贴、酒精擦浴或服用退烧药,三个月以下婴儿发热必须立即就医。日常注意接触新生儿前洗手,避免与呼吸道感染者接触,定期对奶具消毒。若发热伴随皮疹、抽搐、前囟膨隆等症状,需急诊处理。 葛伟副主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小儿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