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心血管内科 (共7位医生)

科室简介

我院心血管科是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全国首批博士、硕士授予点,是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和大学的重点专科。

本专科拥有国内知名、医术精湛的专家教授,技术力量雄厚,共有30名医护工作人员,其中有全国、省名中医2名、教授6名、副教授5名、博士研究生导师3名、硕士研究生导师7名,主治医师4名。设有住院病床43张(其中心血管重症监护病床4张)和心血管病专科门诊。

专科发扬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病的特色,并且与时俱进发展现代医学新技术,研制具有专科特色的中药制剂10种,运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法防治各种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处理心血管病高危因素具有卓著的疗效,如冠心病、高血压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病、急性脑中风、血脂异常和糖尿病等。对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凡符合溶血栓治疗条件的,都做溶栓治疗,血管再通率达国内领先水平,并加用中药抗缺血-再灌注损伤。专科1995年开展了临时起搏和安装永久性埋藏起搏器技术。2001年起与中山大学第一医院合作开展冠心病介入技术和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技术。

专科具有先进的诊断治疗设备,配有美国GE公司最新的MEDICALSYSTEMS心电中央监护系统、日本光电遥测心电监护系统、美国惠普心脏彩色超声诊断仪Aangilent5500型、活动平板心电图机、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仪、24小时动态血压检测仪、荷兰菲利普数字减影系统、螺旋CT、核磁共振、经颅多普勒、除颤器、呼吸机、有创血液动力学监测仪、体外反搏仪(四台)、康泰8000心电工作站(含高频心电图、心室晚电位、心率变异性、心电向量等检测)、心脏电生理刺激仪、临时心脏起搏仪、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等诊疗设备。

专科承担博士生、硕士生、五年制本科生、进修医师等《中医内科学》、《西医内科学》心脑血管病证的教学工作,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省科委、省中医药管理局等科研课题16项。

专科树立“仁、和、廉、勤、精、新”的理念,以人为本,以对患者高度责任感,竭诚为患者服务。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怎么判断新生儿是否发烧
葛伟
回答: 新生儿发烧可通过测量体温、观察精神状态、检查皮肤温度、留意喂养情况及监测呼吸频率等方式判断。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正常腋温为36-37℃,超过37.5℃需警惕发烧。 1、测量体温 使用电子体温计测量腋温最安全可靠,测量前需擦干腋窝汗液,保持手臂夹紧体温计5分钟。避免使用水银体温计或肛温测量,以防意外伤害。若体温反复超过37.5℃,或单次超过38℃,应及时就医。 2、观察精神状态 健康新生儿通常反应灵敏、哭声洪亮。发烧时可能出现嗜睡、烦躁或异常安静,对刺激反应减弱。若持续昏睡或剧烈哭闹难以安抚,可能提示严重感染,需立即就医。 3、检查皮肤温度 用手背触摸新生儿额头、颈背和躯干,若明显发烫伴皮肤潮红或发花,提示体温异常。但需注意环境温度影响,寒冷时可能出现手脚冰凉而躯干发热,需结合体温计测量判断。 4、留意喂养情况 发烧可能导致吸吮无力、拒奶或奶量下降超过平时三分之一。呕吐、腹泻伴随发热时需警惕脱水,观察尿量是否减少至每日少于6次,尿色是否加深。 5、监测呼吸频率 正常新生儿呼吸频率为40-60次/分钟。发热时呼吸可能加快超过60次/分钟,或出现鼻翼煽动、呻吟等呼吸困难表现,提示可能存在肺部感染。 家长发现新生儿发热时,应避免包裹过厚,保持室温24-26℃,适当增加母乳喂养频次。禁止自行使用退热贴、酒精擦浴或服用退烧药,三个月以下婴儿发热必须立即就医。日常注意接触新生儿前洗手,避免与呼吸道感染者接触,定期对奶具消毒。若发热伴随皮疹、抽搐、前囟膨隆等症状,需急诊处理。 葛伟副主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小儿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