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针灸科 (共5位医生)

科室简介
  针灸科
  科室基本情况: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针灸科是集临床、教学及科研为一体的三级学科,目前拥有医护人员12人(硕士生导师2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2人,讲师(主治医师)4人,住院医师2人,护士3人,80%的医护人员均工作15以上,具有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和护理经验。
  针灸科门诊位于门诊大楼(1号楼)3楼西边,设有4间治疗室,其中一间为艾灸疗法专用;共有30张治疗床。
  临床工作:
  在临床方面,充分突出传统针灸特色,开展普通针刺、电针疗法、穴位埋线、穴位注射、穴位贴敷、耳针疗法、梅花针、刺络放血疗法、三棱针点刺、火针疗法、拔罐、刮痧、穴位按摩、艾灸及小针刀等传统和现代针灸方法。治疗一些常见病和杂症,如面神经麻痹,中风后遗症,脑外伤后遗症,小儿脑瘫,脑炎后遗症,偏头痛,抑郁症,周围神经损伤等神经系统疾病;颈腰椎病,肩周炎,腰肌劳损,神经痛,四肢关节扭挫伤;过敏性鼻炎,咳喘;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顽固性呃逆;肠易激综合症,腹泻,便秘;以及失眠,慢性疲劳综合症,和痛经、盆腔炎、肥胖等。每年还开展“冬病夏治”、“夏病冬治”具有针灸鲜明特色的“三伏天”和“三九天”疗法,对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均取得较好效果。
  目前开设的专科有:慢性失眠专科;骨性关节炎专科;头痛专科;胃肠病专科;慢性疼痛专科;月经病专科;脑瘫专科等。
  科学研究:
  先后承担和参与的课题有国家级1项,省级6项、厅局级8项、校级2项。
  已发表了包括SCI论文在内的论著百余篇。主编或参编的专著数本。
  人才培养:
  承担中山大学医学院八年制、五年制、康复专业和护理专业的教学工作,目前还招收中西医结合研究生,并接收国内外的进修生的培训工作。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大便干燥拉不出来怎么办
于淑霞
回答: 大便干燥拉不出来可通过调整饮食、增加运动、养成排便习惯、药物治疗、中医调理等方式改善。大便干燥通常由饮水量不足、膳食纤维摄入不足、肠道蠕动缓慢、肠道菌群失调、肛肠疾病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 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可饮用温开水或淡蜂蜜水。增加芹菜、西蓝花、燕麦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促进肠道蠕动。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减少精制米面摄入。早餐可食用火龙果、酸奶等润肠食材。 2、增加运动 每日进行3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促进胃肠蠕动。顺时针按摩腹部,从右下腹开始向上至肋缘再向左下腹推按。避免久坐不动,每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孕妇可做产褥操,老年人选择太极拳等舒缓运动。 3、养成排便习惯 晨起后或餐后30分钟内尝试排便,利用胃结肠反射。保持蹲姿或使用脚凳抬高膝盖,减少排便阻力。每次排便不超过5分钟,避免过度用力。儿童可固定时间坐便盆,建立条件反射。 4、药物治疗 乳果糖口服溶液可软化粪便,聚乙二醇4000散剂能增加粪便含水量。开塞露可短期应急使用,麻仁润肠丸适合阴虚便秘。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长期依赖刺激性泻药如番泻叶。 5、中医调理 热秘者可饮用决明子茶,气秘者用陈皮代茶饮。艾灸天枢、足三里等穴位,耳穴贴压大肠、直肠点。推拿可采用摩腹、推七节骨手法。阴虚体质需滋阴润燥,气虚者配合补中益气。 日常可晨起空腹饮用300毫升温水,晚餐进食易消化食物。选择全谷物替代精制主食,适量补充益生菌制剂。出现便血、体重下降或持续2周未缓解需就医,排除肠梗阻、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避免自行长期使用泻药,防止电解质紊乱和结肠黑变病。 于淑霞副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消化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