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神经外科 (共4位医生)

科室简介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神经内科完成首例脑动脉支架成形术

近日,我院神经内科成功为一例脑动脉狭窄的患者实施了脑动脉支架成形术。患者,男性,万某某,59岁,因反复四肢麻木,左侧肢体活动障碍6年。入院诊断为:脑梗死,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冠心病。在神经内科做全脑血管动脉造影术诊断为右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重度狭窄80%,在局麻下,由我院神经内科周立副主任医师和华西医院神经内科郑洪波教授经合作完成了股动脉行右侧海绵窦段重度狭窄支架成形术。术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治愈出院。 脑血管狭窄的支架治疗是近几年开展的一项新的治疗和预防脑血管病的方法之一。脑血管狭窄是导致脑缺血发作(TIA)及脑梗死的主要原因。要物质来哦对于狭窄的血管不能起到改善的作用。只能够促进侧支循环的代偿来改善脑组织的血液灌注,但是药物治疗后脑血管的代偿是有限度的,血管狭窄程度较重或伴多支狭窄的患者通过药物治疗不能达到足够的代偿而发生脑梗死或脑缺血发作。有支架指征的患者通过狭窄血管的支架治疗,可以直接把病变血管扩开,及时保证脑组织血流灌注,直接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指征:1.血管狭窄程度>75%. 2.血管狭窄程度>50%,但有临床症状,如TIA,脑梗死。 3.药物治疗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4.不愿或不能行血管内膜剥离术的脑血管狭窄患者。 术前检查:CT或核磁共振成像(MR2),CTA或MRA。全脑血管造影术明确临床症状与狭窄血管有关。其他血常规,凝血常规,肝肾功,心电图。 术后:阿司匹林肠溶片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并检测凝血常规,血常规,观察有无出血转化。 目前,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已成为治疗脑动脉狭窄的首选方法,其能有效治疗脑动脉狭窄从而改善脑部血供并预防脑梗死的发生,是一种微创、安全的治疗手段。标志着我院神经内科的发展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同时也开辟了内江市首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重度狭窄球囊支架成形术的新篇章。(周立 田洁 余秀)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帕金森病吃药能治好吗?
邵自强
回答: 帕金森病吃药通常不能完全治好,但可以有效控制症状。帕金森病的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心理治疗和日常护理等方式。 1、药物治疗 帕金森病的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补充多巴胺或调节多巴胺功能来缓解症状。常用药物包括左旋多巴制剂、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等。左旋多巴制剂如多巴丝肼片可以补充脑内多巴胺,改善运动症状。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如普拉克索片能直接刺激多巴胺受体。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如司来吉兰片可延缓多巴胺的分解。这些药物能显著改善震颤、僵硬等症状,但长期使用可能出现疗效减退或副作用。 2、手术治疗 对于药物控制不佳的帕金森病患者,可考虑脑深部电刺激术等手术治疗。该手术通过植入电极刺激特定脑区,能有效改善运动症状。手术适应证包括药物疗效明显减退、出现严重运动波动或异动症等。手术治疗需要严格评估,术后仍需配合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 3、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对维持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非常重要。物理治疗可改善运动功能和平衡能力,作业治疗能训练日常生活技能,言语治疗可解决吞咽和语言障碍。康复训练应长期坚持,包括步态训练、平衡训练、柔韧性训练等。太极拳、舞蹈等运动也有助于改善症状。 4、心理治疗 帕金森病患者常伴有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等,能帮助患者调整心态,提高生活质量。家属也应参与心理干预,学习如何更好地支持和照顾患者。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抑郁药物。 5、日常护理 良好的日常护理对帕金森病患者至关重要。家属应帮助患者建立规律的生活作息,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预防便秘。居家环境要安全,防止跌倒。鼓励患者适度活动,保持社交。定期复诊,监测病情变化和药物副作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患者的自尊心。 帕金森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但通过规范治疗可以长期控制症状,维持较好的生活质量。患者应遵医嘱用药,定期复诊调整治疗方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坚持康复锻炼,注意饮食营养和作息规律。家属要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帮助患者适应疾病带来的变化。出现症状加重或新发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邵自强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