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我院内分泌专科成为省级甲级重点专科

时间:2013-12-03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金秋十月,内江市一医院再传喜讯,经四川省卫生厅专家组评审,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专科成为省级甲级在建重点专科。

  近年来,内江市一医院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并以“科技兴院,人才强院”为理念,从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入手,不断探索新技术、新疗法,形成专科特色,鼓励开展科研项目,铸造独一无二的特色化技术品牌,自2007年医院内分泌专业独立建科以来,科室坚持“开拓创新,服务患者”的团队精神,学术氛围浓厚,学风严谨,在近6年的科室建设中,内分泌专科在医、教、研上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科室拥有国务院津贴专家、省卫生厅学科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市级学科和技术带头人、省内分泌科及代谢委员会委员,具有完备的专业技术梯队,有论文5篇发表在国外专业刊物及国内A类专业刊物,历年来为重庆医科大学、泸州医学院带教实习培训了大批人才。同时形成了科室独有的特色项目及技术,可完成糖尿病及甲状腺、痛风、代谢综合征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还能进行垂体、肾上腺等疾病诊断。其中“动态血糖仪监测病人一天24小时血糖变化”、“四肢血管彩色多普勒了解双下肢血管病变”、“自体富血小板凝胶治疗糖尿病难治性溃疡”的新技术均为目前内江市唯一一家开展的专业技术。目前已有一项科研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合作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

  作为省级甲级重点专科,科室长期坚持公益服务,为糖尿病患者举办糖尿病讲座并走入社区开展糖尿病义诊服务和咨询,为内江人民身体健康保驾护航,得到了患者和社区群众的一致好评。(金涛)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神经内科完成首例脑动脉支架成形术

近日,我院神经内科成功为一例脑动脉狭窄的患者实施了脑动脉支架成形术。患者,男性,万某某,59岁,因反复四肢麻木,左侧肢体活动障碍6年。入院诊断为:脑梗死,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冠心病。在神经内科做全脑血管动脉造影术诊断为右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重度狭窄80%,在局麻下,由我院神经内科周立副主任医师和华西医院神经内科郑洪波教授经合作完成了股动脉行右侧海绵窦段重度狭窄支架成形术。术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治愈出院。 脑血管狭窄的支架治疗是近几年开展的一项新的治疗和预防脑血管病的方法之一。脑血管狭窄是导致脑缺血发作(TIA)及脑梗死的主要原因。要物质来哦对于狭窄的血管不能起到改善的作用。只能够促进侧支循环的代偿来改善脑组织的血液灌注,但是药物治疗后脑血管的代偿是有限度的,血管狭窄程度较重或伴多支狭窄的患者通过药物治疗不能达到足够的代偿而发生脑梗死或脑缺血发作。有支架指征的患者通过狭窄血管的支架治疗,可以直接把病变血管扩开,及时保证脑组织血流灌注,直接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指征:1.血管狭窄程度>75%. 2.血管狭窄程度>50%,但有临床症状,如TIA,脑梗死。 3.药物治疗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4.不愿或不能行血管内膜剥离术的脑血管狭窄患者。 术前检查:CT或核磁共振成像(MR2),CTA或MRA。全脑血管造影术明确临床症状与狭窄血管有关。其他血常规,凝血常规,肝肾功,心电图。 术后:阿司匹林肠溶片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并检测凝血常规,血常规,观察有无出血转化。 目前,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已成为治疗脑动脉狭窄的首选方法,其能有效治疗脑动脉狭窄从而改善脑部血供并预防脑梗死的发生,是一种微创、安全的治疗手段。标志着我院神经内科的发展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同时也开辟了内江市首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重度狭窄球囊支架成形术的新篇章。(周立 田洁 余秀)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常见的引起心悸的原因
高云
回答: 心悸可能由生理性因素、心脏疾病、内分泌异常、精神心理因素及药物作用等原因引起。心悸主要表现为心跳加快、心前区不适或自觉心跳异常,可能伴随胸闷、气短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避免延误治疗。 1、生理性因素 剧烈运动、情绪激动、饮用浓茶或咖啡等含咖啡因饮品均可导致短暂性心悸。这类情况通常无须特殊处理,休息后症状可自行缓解。日常需注意避免过度疲劳,控制刺激性饮品摄入量,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减少发作。 2、心脏疾病 心律失常、冠心病、心肌炎等心脏病变是病理性心悸的常见原因。可能与心肌缺血、传导系统异常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心悸伴胸痛、头晕等症状。需通过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确诊,遵医嘱使用盐酸美西律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等抗心律失常药物。 3、内分泌异常 甲状腺功能亢进、低血糖等内分泌疾病可引起代谢亢进或能量供应不足,导致心悸发作。甲亢患者可能伴随多汗、消瘦,低血糖者常出现冷汗、手抖。需检测甲状腺功能、血糖等指标,甲亢患者可服用甲巯咪唑片,低血糖者需及时补充糖分。 4、精神心理因素 焦虑症、惊恐发作等精神障碍易引发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出现心慌、呼吸困难等躯体化症状。可能与长期压力、创伤事件有关。建议进行心理评估,轻症可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改善,重症需联合帕罗西汀片等抗焦虑药物治疗。 5、药物作用 氨茶碱片、沙丁胺醇气雾剂等支气管扩张剂,以及麻黄素类感冒药可能通过兴奋交感神经引发心悸。通常与药物剂量过大或个体敏感性相关,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必要时更换为替代药物。 日常应避免吸烟饮酒,控制钠盐摄入,适量补充富含钾镁的香蕉、深绿色蔬菜。建议每周进行3-5次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若心悸反复发作或伴随晕厥、持续胸痛,需立即心内科就诊,完善动态心电图、冠脉CTA等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 高云副主任医师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