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

检验科 (共3位医生)

科室简介

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是集医、教、研三位一体的现代化医学模式的检验科。检验科有血液体液常规检验、血液骨髓细胞学检验、临床输血、临床生化检验、临床微生物检验、临床免疫检验、PCR实验室、HIV初筛实验室、细胞分子遗传室、南区综合检验等亚专业设置。本科是省卫生厅批准的川中南检验区域中心,是宜宾市临床检验质量控制分中心所在单位。

检验科在人员的配备上有着很强的实力,至2012年6月有主任技师3人,副主任技师4人,主管技师15人,技师12人,其中硕士研究生4人,在读博士1人。其中省医学会检验专委会常委1人,省医学会微循环血流变专委会委员1人,省医学会输血专委会委员1人,省医学会检验专委会青年委员1人,宜宾市医学会检验输血专委会主任委员1人、委员5人。市级学术技术带头人1名、后备人选2名。

科室主要配备有美国BD FACS Cantoll流式细胞仪、日立7600-020、010系列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美国强生Vitros-350干式生化分析仪、美国罗氏E-411电化学发光仪、美国GEM3000血气分析仪、SYSMEX XE-2100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雅培CD3700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迈瑞5800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SYSMEX 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法国梅里埃BT120血培养仪、DL-96微生物分析系统、法国SEBIA全自动毛细管电泳仪、日本京都HA-8160高压液相全自动血红蛋白分析仪、德国BE COMPACT-X血凝仪、瑞士SIAS全自动加样平台、奥林巴斯倒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等一大批高档精密实验分析仪器。为医疗、科研、教学创造了好的基础条件。历年所参加的卫生部及省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中心组织的室验室能力评价均达优良等级,符合“三甲”医院要求。实验室全程质量控制管理水平持续改进提高。

教学科研方面,科室是四川省检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承担着泸州医学院、川北医学院,成都医学院、成都中医药等大学本科检验医学专业实习教学工作。也是宜宾卫校、自贡卫校、雅安职业技术学院等临床检验大中专学生实习教学基地。检验科大力推进科研工作,近三年来发表论文、论著共计30余篇,主持或参与了多项项省卫生厅和市科技局课题,并获得包括市级科研成果一、二等奖在内的多项奖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训练有素的人员、精密准确的仪器、科学规范的质量管理,领先的专业技术水平,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能为临床和病员提供准确、客观、及时的优质服务。检验科将通过创建市级、省级重点专科和通过ISO15189实验室认证为抓手,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垂询方式:

总院检验科:0831-8253880(生化) 0831-8255029(免疫微生物病房血液)

0831-8224380(门诊) 0831-8252330(输血与临床联系)

0831-8252652(细胞遗传)

南区检验科:0831-2379083(生化临检输血)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如何解决胃酸过多
于淑霞
回答: 胃酸过多可通过调整饮食、改变生活习惯、使用抑酸药物、中医调理、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胃酸过多可能与饮食不当、精神压力、胃部疾病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反酸、烧心、上腹疼痛等症状。 1、调整饮食 减少摄入辛辣刺激、油腻、过酸的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柑橘类水果等。适量食用碱性食物如苏打饼干、馒头,有助于中和胃酸。避免暴饮暴食,采取少食多餐原则,每餐控制在七分饱。餐后2小时内不要平卧,睡前3小时避免进食。 2、改变生活习惯 戒烟限酒,烟草和酒精会刺激胃酸分泌。避免穿紧身衣物压迫腹部。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适度运动如散步、瑜伽可帮助消化,但避免餐后立即剧烈运动。管理情绪压力,可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式缓解焦虑。 3、使用抑酸药物 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雷贝拉唑钠肠溶片可长效抑制胃酸分泌。H2受体拮抗剂如法莫替丁片适用于轻中度胃酸过多。铝碳酸镁咀嚼片能快速中和胃酸并保护胃黏膜。使用药物需遵医嘱,避免长期自行服用。 4、中医调理 中医认为胃酸过多多属肝胃郁热证,可用左金丸、香砂养胃丸等中成药疏肝和胃。穴位按摩如内关穴、足三里穴有助于缓解症状。艾灸中脘穴可温中和胃。饮食上推荐山药、南瓜、小米等健脾养胃食材,避免生冷寒凉食物。 5、手术治疗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严重胃食管反流病,可考虑腹腔镜胃底折叠术。胃泌素瘤引起的顽固性胃酸过多需手术切除肿瘤。术后需严格遵循流质-半流质-软食的饮食过渡,定期复查胃镜评估恢复情况。 胃酸过多患者日常应穿着宽松衣物,睡眠时抬高床头15-20厘米。记录饮食日记排查诱发食物,避免摄入咖啡、碳酸饮料等促酸饮品。秋冬季节注意胃部保暖,可使用热水袋热敷上腹部。若出现呕血、黑便、持续消瘦等报警症状,须立即就医排除消化道溃疡、胃癌等严重疾病。维持理想体重,肥胖者需科学减重以减少腹压。 于淑霞副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消化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