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

重症医学·ICU (共3位医生)

科室简介

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 ,ICU),旧称重症监护室,是医院集中监护和救治重症患者的专业科室。ICU救治重症患者的生命支持技术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所现代化医院医疗水平的重要标准,是现代化医院的重要标志。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ICU创建于2008年5月,是宜宾最早建立的综合性ICU。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我院ICU于2011年12月顺利通过重症医学科学科验收,已成为宜宾及周边地区危重病人抢救治疗中心。

我科拥有一批一流的专业医护队伍,是提高抢救成功率最为宝贵的资源。科室现有医师18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2人,住院医师13人。大部分医师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部分医师曾到北京、成都、昆明、广州、重庆等知名医院进修学习。科主任张朝贵,主任医师,医学硕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现担任四川省医学会重症医学专委会委员,四川省重症医学质控中心委员,四川省重症医学医师协会常委,宜宾市医学会重症医学专委会主任委员,宜宾市麻醉学专委会委员。护士长钟惠,曾到国内最大的ICU—华西医院ICU进修学习,现担任四川省重症医学护理学会委员,医院感染专委会委员,拥有丰富的危重患者护理经验。护士均由我院护士精英组成。

我科开放床位35张,科室拥有进口呼吸机30台(其中便携式呼吸机2台)、多功能监护仪36台、便携式监护仪2台,除颤仪1台、床旁电子纤维支气管镜1台、床旁心电图机2台、有足量的微量注射泵、输液泵、肠内营养泵,床旁血气分析仪1台、振动排痰机1台,亚低温治疗仪4台、床单元三氧消毒机2台、空气消毒器20台、床旁气压治疗仪1台,脑电反射治疗仪1台,多功能监护床35张等一系列危重病抢救治疗仪器设备 能开展心电 无创及有创血流动力学 呼吸(包括呼吸力学 脉搏血氧饱和度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血气与生化分析 X光胸片和纤维支气管镜等) 体温 凝血功能 体液代谢和氧代谢等监测 以及有创和无创呼吸支持 持续肾脏替代治疗等治疗技术。

我科收治范围包括:

1、呼吸功能不全需呼吸功能监测及机械通气支持者;

2、循环功能不全需血流动力学监测和血管活性药物支持者;

3、严重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内分泌失调者;

4、一个以上器官衰竭,两个以上器官功能不全者;

5、生理功能尚未稳定或虽稳定,但存在大出血、呼吸道梗阻等危及生命的高危因素,需严密监测者。

对于外科手术病人:①ASAⅢ级及以上病人;②年龄大于70岁的老年全麻病人;③围手术期心功能不全或有严重心律紊乱的病人,术中大出血的病人(出血量大于20%~30%血容量或1000毫升血),休克的病人,术中循环不稳定的病人,内环境严重紊乱的病人;④术中出现麻醉意外的病人;⑤术中术后呼吸功能不全的病人,需行呼吸管理和(或)呼吸支持的病人;⑥心肺复苏后的病人;⑦各种复杂大型手术后的危重病人;⑧各种复合伤和多发伤的病人;⑨严重感染的病人,重症胰腺炎和吸入性肺炎等病人;⑩器官移植病人。

科室成立6年来,我科医务人员一直以高度责任心严格要求自己,树高尚医德,狠抓医疗质量和安全,坚持以“有一线希望,我们尽百倍努力”的精神,不抛弃,不放弃,不断完善科室管理制度及质量监控管理体系,提高科室业务技术水平,提升医务人员业务素质,以ICU为平台,多科合作,集中全院最强技术力量,搭建危重患者的抢救体系,成功挽救了危重病人6000余例,其中包括大量以往不能救治,救治难度极大、罕见病及部分外籍重症患者,积累了丰富的危重病人抢救经验,为宜宾及周边地区的危重病人提供了与死神抗争的保障,得到了市、院领导以及患者和患者家属的一致好评。成立初科室设置床位10张,病室3间,面积400平方米。经过6年多的发展,科室病床已增至35张,病房面积已扩至1500多平方米,病室和辅助用房满足要求,配备有消防安全设施,消防通道畅通,清洁污染区域区分明确,设有病员、医务人员和污物三个通道。病床使用率达87.5%以上,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达90%以上。

作为宜宾重症医学的开拓者,我科已连续成功主办宜宾市5届重症医学学术会议(2009-2013年),同时多次到宜宾市、县、乡医院指导危重病人抢救,提高了宜宾市医务人员对重症患者的救治水平,有力推动了宜宾市重症医学专业的发展。6年多来科室共发表文章20多篇,在研科研两项(其中一项为卫生厅立项)。同时科室医务人员积极参加国内学术会议,每年参加省级及以上学术会10人次。同时积极参与教学,每年培养院内、外住院医师、实习生约100余人。

成立至今,我科为宜宾市医疗事业作出了较大贡献,取得了显著社会效益,多次被医院评为先进科室。面对危重患者,我们目前仍有许多不能解决的问题,仍面临着死神巨大挑战,我们一定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竭尽所能为危重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皮肤出现红色斑点怎么治疗
聂小娟
回答: 皮肤出现红色斑点可通过外用药物、口服药物、物理治疗、中医调理、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皮肤红色斑点可能与过敏反应、感染因素、血管异常、自身免疫性疾病、皮肤肿瘤等原因有关。 1、外用药物 皮肤红色斑点若由过敏性皮炎引起,可遵医嘱使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等糖皮质激素类药膏缓解炎症反应。合并细菌感染时可配合莫匹罗星软膏进行抗感染治疗。使用前需清洁患处,避免接触眼睛及黏膜部位。 2、口服药物 对于荨麻疹导致的红色斑疹,可选用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片等抗组胺药物控制过敏反应。若为真菌感染引起的环形红斑,需口服伊曲康唑胶囊进行系统性抗真菌治疗。用药期间需监测肝功能,避免与特定药物同服。 3、物理治疗 毛细血管扩张形成的红色斑点可采用脉冲染料激光封闭异常血管,治疗需间隔1-2个月重复进行。冷冻治疗适用于较小的蜘蛛痣,通过液氮冷冻使病变组织坏死脱落。治疗后需做好防晒,防止色素沉着。 4、中医调理 血热型红疹可服用消风止痒颗粒清热凉血,配合金银花、野菊花煎汤外洗。气血不足导致的慢性红斑建议用当归饮子加减方调理,同时艾灸足三里穴改善血液循环。治疗期间忌食辛辣发物。 5、手术治疗 皮肤血管瘤若持续增大或影响功能,需手术切除并行病理检查。较大面积的葡萄酒色斑可选择分次切除或皮瓣移植修复。术后需加压包扎,定期换药观察伤口愈合情况。 日常应避免搔抓患处,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保持皮肤清洁湿润,沐浴水温不超过38摄氏度。饮食宜清淡,限制海鲜、芒果等易致敏食物摄入。若红斑伴随发热、疼痛或快速扩散,应立即就医排查系统性疾病的可能。长期不消退的斑点需定期复诊监测变化。 聂小娟副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皮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