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神经内科 (共13位医生)

科室简介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科成立于1981年,属我国最早成立的小儿神经专科之一,经过30年的发展,目前神经内科是由神经专科病房、知名专家及专科门诊、儿童癫痫诊治中心、小儿临床神经电生理室、神经病学研究室5部分组成的完整专业体系,是全国小儿神经学组副组长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点学科、重庆市“优质护理示范先进病房”、重庆市“青年文明号”、重庆市“星级护理站”、“重庆医科大学小儿癫痫诊治中心”、“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小儿视频脑电中心监测站”。 年专科门诊量50000余人次,年住院病人5000余例,病人来源包括深圳、海南、西藏、新疆、广西、贵州、云南、浙江、四川等全国20多个省市,系西部地区小儿神经疾病诊治中心。

学科创始人蔡方成教授是国内着名小儿神经疾病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重庆市儿科学术带头人。现任科室主任蒋莉教授系博士生导师,重庆市儿科学学术带头人,全国小儿神经学组副组长。科内拥有一批全国知名的小儿神经疾病诊治专家和年富力强的中青年专家,现有的16名在岗年轻专业医师均具有硕士以上文凭(其中博士8名,在读博士3名),高级职称人员4名,中级职称8名;其中4人先后到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地研修。近10年来,每年培养博士、硕士6-10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庆市不同科委科研课题资助项目近40项;在国外SCI和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对小儿脑电图和神经电生理的研究,获得重庆市科技成果二等奖;对小儿脑损伤与修复的研究,获得重庆市卫生科技成果一等奖。

神经内科病房拥有完整的小儿脑电图和电生理监护系统,建立了“小儿视频脑电中心监测站”。近5年来检查病人40000余人次,监测技术居国内先进水平,不仅提高了对发作性疾病的诊断水平,也为危重病人预后判断和疗效观察提供了客观依据,同时为癫痫外科手术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通过与美国等发达地区的合作,对癫痫的诊疗正在向国际化专科合作的方向发展。

科室拥有独立的重症监护病房,致力于对危重病人的系统化管理与规范化诊治,尽力救治每一位重症患儿。我们将通过客观系统的神经功能、脑电生理评估,积极的综合治疗,努力促进患儿恢复健康。作为重庆市“优质护理示范先进病房”,我们还适时为患儿家属提供现场培训,并采用电话指导、QQ咨询等方式指导患儿家属进行康复治疗,竭尽所能地促进患儿达到最大程度的康复。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肝胆外科参加第一届儿童肝移植研讨会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全民对儿童生命健康的重视,我国每年实施儿童肝移植的患儿呈逐年上升趋势。终末期肝病儿童,肝移植是唯一的有效治疗方法,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重视和开展儿童肝移植手术。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主办的第一届儿童肝移植研讨会,于2014年6月20日-22日在北京召开,来自北京儿童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北京友谊医院、深圳儿童医院、天津儿童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等近30家医院100余名专家参会。 我院肝胆外科张明满教授向到会专家介绍了我院儿童肝移植工作开展情况以及儿童DCD捐献工作开展情况。我院儿童肝移植手术完成的例数、手术难度和术后疗效,在国内均处于领先水平。会议现场,张明满教授的发言专家们广泛关注,纷纷踊跃提问,与张教授探讨交流儿童肝移植技术中的难点、要点。其余专家还分享各大医院儿童肝移植开展情况、胆道闭锁的治疗新进展和儿童围手术期管理方法等。 本次参会,让肝胆外科医护人员更清楚地了解到当前儿童肝移植发展形势,与其他医院交流了在儿童肝移植手术技术和围手术期管理方面的经验,提高我院儿童肝胆疾病诊治技术和儿童肝移植技术在国内的知名度,使我院儿童肝移植工作得到了更多国内同行的了解和认可,极大的鼓舞了肝胆外科医护团队成员,不断推进我院儿童肝移植工作,造福更多的儿童终末期肝病儿童。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假性自闭症孩子的症状可以恢复吗
王志新
回答: 假性自闭症孩子的症状通常可以恢复,通过科学干预和家庭支持可显著改善行为表现。假性自闭症多由环境刺激不足、教养方式不当或短期心理创伤等因素引起,与典型自闭症谱系障碍的神经发育异常有本质区别。 1、环境调整 创造稳定的生活环境和规律的作息有助于缓解假性自闭症状。家长需减少电子屏幕暴露时间,增加亲子互动游戏,如积木搭建、绘本共读等结构化活动。保持家庭氛围和谐,避免频繁更换照料者或居住环境,逐步帮助孩子重建安全感。 2、行为干预 应用正向行为支持技术可改善社交回避行为。家长需通过即时奖励强化孩子的眼神接触、简单指令回应等行为,采用图片交换沟通系统辅助表达需求。每日安排15-20分钟地板时间游戏,跟随孩子兴趣引导互动,避免强迫性社交训练。 3、感统训练 针对感觉处理异常可进行专业感统康复。旋转秋千、触觉刷等前庭觉训练能改善注意力分散,平衡木、蹦床活动可调节肢体协调性。家长需观察孩子对声光刺激的敏感程度,逐步脱敏训练每周3-4次,每次不超过30分钟。 4、心理疏导 短期创伤事件引发的症状需心理治疗介入。游戏治疗能帮助孩子表达压抑情绪,沙盘治疗适用于语言受限者。家长需配合治疗师记录行为变化,避免在治疗过程中表现出焦虑情绪,防止二次心理伤害。 5、营养管理 均衡饮食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增加富含Omega-3的深海鱼类、维生素B族丰富的全谷物,限制精制糖和人工添加剂摄入。对存在挑食行为的孩子,家长需采用小份量多次供餐,将新食物与偏好食物混合过渡。 假性自闭症的干预需要家长保持耐心,建立稳定的日常活动流程,每天固定安排社交互动时间但不过度刺激。定期评估孩子对干预措施的反应,若3-6个月未见改善或出现自伤等严重行为,应及时寻求儿童精神科医生评估排除典型自闭症可能。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将孩子与其他儿童过度比较,关注微小进步并及时给予积极反馈。 王志新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