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疼痛科 (共4位医生)

科室简介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疼痛科是集临床、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科室,是以治疗疼痛为目的,中西医结合微创治疗为主体,并结合红外热像诊断的专业科室。经过二十余年来的不懈努力、不断进取,积累了丰富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经验。摸索出一条具有特色、理论、专业的学科模式,建立了疼痛科发展方向。提出了红外热像诊断与疼痛治疗相接合的新的发展之路。通过我科精湛的医术,显著的疗效,获得了广大患者及社会大众的认可,并在国内取得了一定的声誉。

新桥医院疼痛科创建于1986年,通过几代前辈的努力,才发展成为现在规模。红外热像技术是1996年国家重点课题,并自主研发成功红外热像诊断仪。2002年成立伟慈国际医用红外热像技术研发中心,是中国疼痛学会重庆分会主任委员单位,是国务院批准的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点。

科室现有人员21名,教授2名、副教授2名,副主任技师1名。依托临床开展科研,我科先后承担国家计委重点攻关课题一项,全军八五重点课题一项,全军九五重点课题分题一项,三军医大校管课题二项,2001全军重点科研成果推广项目一项。获得科研经费230万,中外合作研究科研经费150万。在医用红外热像技术研究方面,圆满完成国家课题,研制成功DH-2000型红外热像仪,M301非致冷式焦平面红外热像仪。分别通过了国家计委、市计委、市科委和总后科技成果鉴定。研究成果中的创新点国内先进,临床研究部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实现了技术转让和产业化。

近二十年,我们致力于开辟疼痛诊疗新领域,红外热像检查新技术,使检查靶向化,治疗精确化,通过检测,对疼痛部位、程度、范围、性质进行诊断和评估,而后利用中西医各种有效手段,如粗银针、药刀、小针刀、经穴疗法、神经阻滞、化学溶盘术、药物注射等,综合治疗颈、肩、腰、腿痛,疗效显著,获得患者一致好评。

全科医护人以万分热诚的态度,对待来我科就诊的患者,并提出了以解除疼痛为宗旨,倡导优质服务。 欢迎各界朋友前来就诊、咨询。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世界肾脏病日:防治急性肾损伤从生活点滴做起

   3月14日是第八个“世界肾脏日”,今年的主题是“防治急性肾损伤”。在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肾内科举办的义诊活动中,该科赵景宏主任告诉记者,急性肾损伤不是不治之症,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谨慎用药、避免滥用中药、定期检查、不盲目治疗、避开影响肾脏疾病的环境因素,就可能很大程度上预防急性肾脏病。急性肾损伤发病率居高不下据赵景宏主任介绍,肾脏是全身的代谢与排泄器官,一旦受损就可能影响到全身的各个器官,包括心脏出现心力衰竭,肺部出现肺水肿,全身电解质紊乱,体内的酸碱失衡等。该病属于急、危、重症肾脏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居高不下,该病可能导致患者死亡、提高医疗费用,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的伤害。据统计,我国每年近400万罹难该病,且数量还呈上升趋势。急性肾损伤容易合并全身多个器官衰竭,使全身的各个系统都出现问题,所以其死亡率也很高。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如果能及早发现病因,及时进行干预治疗,一般病情是可以好转的。35岁男子自行买结核药服用致急性肾损伤家住重庆酉阳浪平的竺华,一个月前因为咳嗽吃了药没有好转,以为是以前的结核病犯了,就自行到药店买了抗结核的药吃,吃了三天就出现无尿症状,到新桥医院肾内科一检查,他是因为服用了抗结核的药利福平引起的急性肾脏损伤,最后只有靠透析维持生命。赵景宏主任介绍,临床经常见到因乱服用药物引发急性肾衰的病例,每年科室约收治20例,其中有长期服用止痛药的,有吃胃药的。他提醒市民,不要自行诊断病情就下药,用药前要仔细阅读说明书,尤其是适应症、不良反应、禁忌症等内容,这是非常有必要的,最好服药前咨询药剂师或请教医生。 早发现是急性肾损伤的治疗关键急性肾损伤的早期表现多种多样,包括尿量减少、水肿、头晕、恶心、呕吐、胸闷等。“急性肾损伤的早期大多出现尿量减少,颜面、双下肢浮肿,这是因为患者体液过多导致全身出现浮肿。”赵主任说。急性肾损伤早期症状隐匿,可被原发疾病所掩盖,即使尿量开始减少,也容易被忽视。因此早期诊断对急性肾损伤的治疗是很重要的。那么普通的老百姓如何及早的发现自己的病情呢?赵景宏主任表示,及早发现病情,首先要检查自己的尿量有没有减少?若尿量减少就得查查自己出现尿量减少之前有什么不适的情况或者吃过什么药?比如说像恶心呕吐,进食进水减少,接下来出现浮肿等症状,这时就得及时到正规的医院去做检查,及早治疗。所以要定期检查尿常规,若尿常规出现异常,就建议做肾功能与泌尿系统的B超检查。要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这样可以防止疾病进展到慢性肾功能不全,可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新生儿溶血是怎么回事
周小凤
回答: 新生儿溶血可能由母婴血型不合、遗传性红细胞膜缺陷、感染因素、药物因素、早产或低体重等因素引起,可通过光照疗法、输血治疗、药物治疗、换血疗法、营养支持等方式干预。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规范处理。 1、母婴血型不合 母婴ABO或Rh血型不合是新生儿溶血的常见原因。当母亲为O型血或Rh阴性血,胎儿为A/B型或Rh阳性血时,母体产生的抗体会通过胎盘攻击胎儿红细胞。典型表现为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贫血,严重者可伴随肝脾肿大。临床常用免疫球蛋白注射液阻断抗体,配合蓝光照射治疗黄疸,必要时需输注洗涤红细胞。 2、遗传性红细胞膜缺陷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基因缺陷会导致红细胞膜结构异常,使其在脾脏过早破坏。患儿多有家族史,表现为中重度贫血、黄疸反复发作,血涂片可见球形红细胞。需补充叶酸片预防贫血危象,严重时需行脾切除术,术后需接种肺炎球菌多糖疫苗预防感染。 3、感染因素 巨细胞病毒、弓形虫等宫内感染可破坏胎儿红细胞生成系统,导致溶血合并肝功能障碍。患儿除黄疸外常伴有发热、皮疹、血小板减少。需使用更昔洛韦注射液抗病毒治疗,配合人血白蛋白改善低蛋白血症,同时进行保肝利胆处理。 4、药物因素 母亲孕期使用磺胺类、抗疟药等氧化性药物,或新生儿接触樟脑丸等化学物质,可能诱发红细胞G6PD酶缺乏者发生急性溶血。特征为酱油色尿、突发苍白,需立即停用可疑药物,静脉输注碳酸氢钠注射液碱化尿液,必要时给予糖皮质激素注射液抑制免疫反应。 5、早产或低体重 早产儿肝脏代谢胆红素能力不足,低体重儿红细胞寿命较短,两者均易发生非免疫性溶血。这类患儿黄疸进展较慢但持续时间长,需加强母乳喂养促进胆红素排泄,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调节肠道菌群,严重时采用LED冷光源进行持续光照治疗。 新生儿溶血患儿需维持适宜环境温度,避免低体温加重酸中毒。母乳喂养者母亲应暂停进食蚕豆及制品,配方奶喂养需选择低铁配方。每日监测经皮胆红素值,观察皮肤黄染范围是否超过躯干中线。出院后定期复查血常规和网织红细胞计数,按计划补种乙肝疫苗等常规免疫程序。出现拒奶、嗜睡、肌张力减低等胆红素脑病征兆时须立即返院。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