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中心医院

儿科 (共10位医生)

科室简介

儿科是省内综合医院中历史最悠久的儿科之一。经过50余年的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积累,儿科各项事业都在健康有序的发展中,一批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儿科专家使儿科形成了具有本科特色的优势专业和学科,在陕西省及西北地区的儿科界享有很高的声誉。目前配备医务人员40多人,其中主任医师4名、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5名、硕士研究生9名;4位医师任省市级学术团体副主任委员及常委。数位医师曾于北京上海等知名医院接受进修或培训。在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等诊断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儿科在2010年2月完成病房搬迁后,病房面积及设施有了很大改善,目前固定病床57张,抢救床位2张,全部患儿可由家人陪伴,并设有特需病房;设24小时门(急)诊,周一至周五,周六(假日)均有专家门诊,方便就医。设有小儿哮喘疾病、神经疾病、矮小疾病、脑瘫、新生儿专业等专家和专病门诊。目前正在建设新生儿专科,计划2011年内可正式启用。每年收治住院患儿近千例次,门、急诊5万例次(每日平均约100例次)。拥有百康治疗仪、高压氧仓、高频呼吸机、多功能监护仪、微量血糖计、胆红素皮测仪、微量输液泵、压力雾化器、早产儿恒温箱、光疗仪、24导脑电图、视屏脑电图、长程动态监测脑电图等20多台,总值200多万元。开展吸入治疗、过敏原检测和脱敏治疗;脑电图及精神行为测评,手法康复等治疗措施。因患儿来源广、病种多、医疗技术水平高、收费合理,在省内外均有较高的声誉。
  儿科有主管护师4人,护师3人,护士10人。对住院和留观病儿的静脉穿刺采用BD留置针,既方便了安全用药,又减少了病儿每天穿刺的痛苦。儿科设有专门的留观室,分呼吸疾病留观室和消化疾病留观室,减少院内交叉感染。留观室设48张椅位,可同时接受48名患儿留观输液治疗,24小时工作,减轻了夜间输液难的困扰,提高了满意度。在“双优”活动中,开展“微笑服务”,规范文明服务,规范接待病人的问候语,并结合儿科病人的生理、心理特点,让孩子配合接受补液和减少哭闹和家长的担忧,西安市中心医院儿科全体医护人员愿为您的孩子提供优质服务。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第三批援藏医疗队顺利进藏

  2014年8月,我院第三批医疗队赴西藏阿里地区开展援建工作。11日14时,医务科组织召开援藏座谈会。院领导班子、部分行政科室、援藏队员及所在科室主任等参加了座谈会。 8月12日,医疗队抵达札达县,开始了他们为期一个月的援建工作。根据札达县医院业务需求,援藏医疗队由杨军乐副院长带队,包括B超室朱雅莉主任、骨科王涛主任医师、心内科龚晓宏主任医师、呼吸科李东繁副主任医师、护理部张杰护士长五名队员。在克服头痛、头晕高原反应,途经海拔约5000米,长途跋涉达目的地后,受到了札达县有关领导及卫生部门有关人员的迎接。晚上11点多,医疗队听说县医院急诊送来几名车祸伤者需要会诊时,队员们顾不得自身不适,在杨军乐副院长的带领下迅速赶往县医院急诊科。他们仔细为伤者查体,评估伤情,与县医院共同分析病情,制定诊疗方案。看到所有伤者都得到了妥善安置后才返还驻地。这时候,他们才感到剧烈的头痛、头晕。杨军乐副院长嘱咐大家注意休息,按时吸氧,尽早恢复体能,更好地为札达县人民服务。 进藏第一天,我院医疗队员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和忘我的精神,得到藏族同胞们的赞誉。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感觉喉咙里有东西咽不下去的感觉是怎么回事
李延忠
回答: 感觉喉咙里有东西咽不下去可能是由咽喉炎、胃食管反流、咽喉异物、甲状腺肿大、癔球症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调整饮食、心理疏导等方式缓解。 1、咽喉炎 咽喉炎可能导致喉咙黏膜充血肿胀,产生异物感。患者可能伴随咽痛、干痒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复方硼砂含漱液、西地碘含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药物缓解炎症。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多饮水有助于症状改善。 2、胃食管反流 胃酸反流刺激咽喉部可能引起类似症状,常伴反酸、烧心等表现。可能与饮食不当、食管括约肌松弛有关。可遵医嘱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铝碳酸镁咀嚼片、多潘立酮片等药物。睡前2小时避免进食,抬高床头可减少反流。 3、咽喉异物 鱼刺等细小异物卡在咽喉部会产生明显异物感,可能伴吞咽疼痛。需及时就医通过喉镜检查取出,不可自行处理以免加重损伤。日常进食需细嚼慢咽,避免说话时进食。 4、甲状腺肿大 甲状腺体积增大可能压迫食管产生吞咽不适,可能伴颈部肿大、体重变化等症状。需通过甲状腺超声等检查明确诊断,遵医嘱使用左甲状腺素钠片或考虑手术治疗。保持碘摄入适量,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 5、癔球症 心理因素导致的咽喉部异常感觉,检查无器质性病变。可能与焦虑、抑郁等情绪有关。可通过心理咨询、放松训练改善,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帕罗西汀片、劳拉西泮片等药物。保持规律作息,适当运动有助于缓解症状。 建议保持饮食清淡,避免过热过冷食物刺激咽喉。戒烟限酒,减少咽喉刺激。如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完善喉镜、食管造影等检查明确病因。注意调节情绪,避免过度关注咽喉不适感。适当增加室内湿度,避免咽喉干燥。 李延忠主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耳鼻咽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