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第二人民医院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省疾控中心专家组来我院进行传染病信息报告质量和管理专项工作检查

近期,国家卫计生委在全国医疗机构开展传染病信息监测管理现状调查。陕西省疾控预防控制中心受省卫生计生委的委托,参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订的检查方案,组织专家组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在全省范围内进行了传染病信息报告质量和管理专项检查工作。我院作为西安市被选中的两所省级综合医院之一迎接了本次检查。 8月13日,在市、区疾控中心有关工作人员的陪同下,省疾控专家组一行4人莅临我院,对2013年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进行了专项督导检查。 检查组通过查阅2013年全年各科门诊日志、科室出入院登记本等传染病书面记录材料以及电子病历管理系统中的病历信息,检查我院传染病病人登记信息项目设置是否齐全、填写是否规范;通过查阅检验部门检测结果和影像部门的检查登记资料,检查我院传染病人阳性结果登记信息是否完整、清晰,反馈机制是否健全;通过随机抽取50例纸质传染病报告卡登记信息与电子信息是否符合,检查我院传染病报告及时率、准确率、完整率;通过查看传染病管理相关制度,年度及月度工作计划、总结、培训等资料,检查我院传染病疫情监测与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督导情况;同时还现场调查了我院传染病报告管理专职人员和专用设备配备情况等。 检查后,专家组一致肯定了我院传染病信息质量报告和管理工作,对一些突出的地方提出了表扬,同时也指出了需要改进的不足之处,如确诊的传染病病例未补充诊断;现行电子病历系统在传染病管理中的支持功能未能充分发挥作用等。院感染办将以此为契机,持续改进工作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努力将我院传染病管理及防控工作做得更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打耳洞后痒是为什么
李延忠
回答: 打耳洞后痒可能是由局部刺激、过敏反应、细菌感染、真菌感染或瘢痕增生等原因引起的。打耳洞后需注意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避免抓挠,必要时就医处理。 1、局部刺激 打耳洞过程中对皮肤造成机械性损伤,可能导致局部组织轻微炎症反应,表现为瘙痒。耳垂部位的神经末梢较为丰富,伤口愈合过程中可能出现轻微痒感。这种情况通常无须特殊处理,保持耳部清洁即可。避免频繁触摸或转动耳钉,减少对伤口的刺激。 2、过敏反应 部分人群对耳钉材质过敏,特别是含镍合金制品,可能引起接触性皮炎导致瘙痒。过敏反应常伴随局部红肿、皮疹等症状。建议更换为医用钛钢、纯金或纯银材质的耳钉。若症状持续,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片等抗组胺药物,或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缓解症状。 3、细菌感染 打耳洞后护理不当可能导致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引发局部红肿热痛伴瘙痒。感染初期可表现为耳洞周围皮肤发红、渗液。需每日用生理盐水清洁伤口,遵医嘱外用莫匹罗星软膏或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严重感染可能需口服头孢呋辛酯片等抗生素治疗。 4、真菌感染 潮湿环境容易诱发白色念珠菌等真菌感染,表现为耳洞周围皮肤脱屑、瘙痒。长期佩戴不透气耳饰或清洁不足可能增加感染风险。确诊后需保持患处干燥,遵医嘱使用硝酸咪康唑乳膏或联苯苄唑乳膏等抗真菌药物。避免与他人共用耳饰或护理工具。 5、瘢痕增生 瘢痕体质者打耳洞后可能形成增生性瘢痕或瘢痕疙瘩,伴随顽固性瘙痒和局部硬结。早期表现为耳洞周围组织异常增厚。可尝试局部注射曲安奈德注射液抑制增生,或采用硅酮敷料压迫治疗。严重瘢痕增生可能需手术切除配合放射治疗。 打耳洞后出现瘙痒应避免抓挠,每日用无菌棉签蘸取生理盐水清洁耳洞前后部位。选择透气性好的纯金或医用钢耳钉,避免佩戴过重或过紧的耳饰。饮食上减少辛辣刺激性食物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C有助于伤口愈合。若瘙痒持续超过一周或伴随明显红肿、流脓等症状,应及时至皮肤科或耳鼻喉科就诊。打耳洞后6-8周内不要频繁更换耳饰,游泳、洗澡时注意保护耳部避免进水。 李延忠主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耳鼻咽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