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中医院

脑病科 (共8位医生)

科室简介
脑病科(神经内科)是省级重点学科,省中医管理局重点中医专科,全科共有医护人员18名,其中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2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2名,其余为护师。科室主任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三八红旗手,硕士研究生导师,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科室配有脑电图、经颅多普勒、肌电图、电子冰帽、心电监护仪及智测仪等多种康复医疗设备,为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科室坚持“中医辨证、西医诊断、中医为主、西医为辅”的诊断方针,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心脑血管疾病的诊疗方案,尤其在脑血管病、脑外伤、运动神经元疾病、脑瘫、面神经炎等神经系统疾病以及高血压病、高血脂症等疾病的治疗方面效果显著。自制中药中风膏,补脑膏、佛手瓜蒌胶囊、祛风颗粒、定痛汤等系列药品疗效独特,深受患者好评。在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方面,除采用西医正规治疗外,引入了早期康复,使患者进行正规的功能锻炼,神经网络功能得以重建,快速恢复肢体功能。
  补脑膏是我院著名主任医师夏永潮所创建的“中医佛手治疗体系”中的一个方剂,具有养血活血、补益肝肾、化瘀通络之效,在治疗脑损害、弱智儿童、脑外伤性瘫痪及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等方面,显示了卓越的治疗效果。补脑膏治疗脑外伤性瘫痪总有效率为93.48%,治疗运动神经元疾病目前在医学界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而我科应用补脑膏治疗此病,取得了不同程度的疗效,该药已销往美国,治疗小儿脑性瘫痪总有效率为94.87%,在对各期脑卒中总有效率达90%以上。目前,药品除在我院应用外,在国内外已得到广泛应用,受到广大患者的信任与好评,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从2004年开始该药已远销美国。
  中风膏是在古方“佛手散”的基础上重用甘肃特产药材岷当归化裁而成,具有养血和血,通络熄风之功。其治疗脑血管病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于1994年12月30日通过部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鉴定,中风膏治疗中风病共152例(并设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2.76%,在152例患者中,其中脑出血40例。且中风膏临床使用安全、可靠,是治疗中风的理想药物。
  祛风颗粒在面神经炎的治疗方面也独具特色,能使面瘫病人早日恢复健康。在冠心病的治疗方面,经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发现,佛手瓜蒌胶囊能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疗效,得到了广大患者的认可。
  我科正在引进一批康复设备,筹备建立卒中单元,使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与世界接轨,其中包括平衡功能检测训练系统、语言障碍诊治仪、电动减重步态训练系统、平行杠、训练用阶梯、双轮助行器、四角拐、肩关节回旋训练器、前臂旋转练习器、肩梯、腕关节屈伸练习器、腕关节旋转器、骨四头肌训练椅、上肢协调功能练习器、滑轮吊环训练器、手指功能训练器、辅助步行训练器、偏瘫康复器等设备。随着我科卒中单元的建立,将为患者提供了优良的就医条件与治疗环境。
  近年来完成省级科研7项,获省、厅级科研奖励5项,在研省级科研5项,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李盛华当选为中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8月23日,由中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主办,西安中德骨科医院承办的全国中西医结合微创骨科新技术培训班暨第二届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换届选举大会在西安举行,省中医院院长、骨伤科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李盛华等参加会议,李盛华同志当选为中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本次大会首先进行了中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的换届选举工作,选举产生了第二届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秘书长、名誉主任委员、秘书、及青年副主任委员。李盛华教授在骨科微创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被当选为中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填补了我省医疗卫生事业史上国家级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的空白。 主任委员李盛华教授对中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前三年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任下一步的工作进行了部署;赵继荣、张德宏、邓强、王想福、史文宇、温剑涛等被聘为中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委员,谢兴文、周明旺被聘为中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秘书。 本次会议还以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新技术为主题进行了学术交流。大会组委会邀请了我国著名的中西医结合专家孟和、王和鸣、董福慧、张兴平、谭远超教授等,围绕目前国内中西医结合在微创骨科领域的热点问题及国内同道关注的焦点问题做了相关报道,其中李盛华教授的“中西医结合微创骨科生命力与发展前景”的学术演讲得到参会专家及骨科同仁的高度评价。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34周羊水偏少怎么改善
冷启刚
回答: 34周羊水偏少可通过增加水分摄入、左侧卧位休息、静脉补液、胎心监护、羊膜腔灌注等方式改善。羊水偏少可能与胎盘功能减退、胎儿泌尿系统异常、母体脱水、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等因素有关。 1、增加水分摄入 孕妇每日饮水建议达到2000-3000毫升,可分次少量饮用温水或淡盐水。水分补充有助于促进母体血液循环,间接增加胎盘灌注量。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加重肾脏负担,可配合食用含水量高的食物如西瓜、黄瓜等。 2、左侧卧位休息 每日保持左侧卧位休息2-3小时能减轻子宫对下腔静脉压迫,改善子宫胎盘血流。休息时可用孕妇枕支撑腰背部,避免平躺导致回心血量减少。建议在胎动活跃时段进行体位调整,同时监测胎动变化。 3、静脉补液 对于严重脱水或口服补液困难者,医生可能建议静脉输注乳酸钠林格注射液或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补液治疗需在医院进行,通过输液泵控制速度,同时监测尿量及电解质水平。静脉补液后需复查超声评估羊水指数变化。 4、胎心监护 每周进行2-3次胎心监护可评估胎儿宫内状况,通过无应激试验观察胎心加速情况。若出现胎心变异减速或基线平直,需结合生物物理评分判断是否需提前终止妊娠。居家可使用胎动计数法,2小时内胎动少于6次应及时就诊。 5、羊膜腔灌注 对于羊水过少且胎儿无畸形的病例,产科医生可能实施经腹羊膜腔灌注术,使用预热至37℃的生理盐水增加羊水量。该操作需在超声引导下进行,能暂时改善胎儿活动空间,延长孕周至胎儿肺成熟。术后需密切监测感染征兆及宫缩情况。 建议孕妇保持每日8小时睡眠,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剧烈运动。饮食注意均衡摄入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适量补充富含维生素E的坚果类食物。严格遵医嘱进行产检,若出现腹痛、阴道流液或胎动异常,须立即就医。34周属于晚孕期,羊水改善需结合胎儿生长发育情况综合评估,必要时需提前终止妊娠保障母婴安全。 冷启刚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