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耳鼻喉科 (共12位医生)

科室简介

耳鼻喉科前身是大连医学院耳鼻咽喉科。创建于1947年,1969年南迁至遵义,更名为遵义医学院耳鼻咽喉科。

经过3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教研室现有教师17人,其中高级职称10人(教授2人,副教授9人)、中级职称2人、初级职称4人,其中具有硕士学位教师6人。1992年开设眼、耳鼻喉3年制专科并开始招生,1998年眼耳鼻喉专业升格为五年制本科,2004年开始招收临床研究生。教研室主要承担了临床研究生、五年制本科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理论大课、临床实习教学任务。教研室拥有先进的进口鼻内镜4台、电子鼻咽喉镜2台、Leica双目手术显微镜1台、纤维鼻咽喉镜3台、进口耳钻2台、电测听仪1台、声导抗仪1台、耳喉科综合治疗台2台。30多年来,耳鼻咽喉科学教研室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00多篇,先后承担省?级科研课题5项,获得专利1项。

耳鼻喉科已经形成专业特色和优势,在中耳炎、鼻炎、鼻窦炎、鼻息肉及喉癌的临床治疗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教研室开展的手术涉及耳、鼻、咽、喉、头颈、颅底外科及鼻眼相关外科。在省内较早开展面神经减压术、腭咽成形术、鼻内镜下经鼻蝶鞍垂体肿瘤切除术、脑脊液鼻漏修补术、脑膜脑膨出修补术、鼻腔泪囊吻合术。教研室目前的研究方向为鼻的微创外科、中耳胆脂瘤的临床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治疗。目前耳鼻咽喉科学为院级的优质课程。并通过充实临床技能实验室建设,配备培训实验设备,开展临床应用解剖及相关疾病的研究等工作,开创教学科研的新局面。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晚期甲状腺癌病人的福音

2014年5月,我院甲状腺乳腺外科收治了一名来自绥阳县的51岁的女患。该患因甲状腺癌在外院行手术治疗后4年,再次发现颈部肿块1月就诊于我院,入院行颈部彩超及颈部CT检查,考虑甲状腺癌复发并颈侧区淋巴结转移,肿瘤侵犯气管及喉部,该患入院完善相关术前检查,行全院会诊讨论后于2014年6月9日,在我院甲状腺乳腺外科程晓明主任医师、曾峰副主任医师及耳鼻喉科的蒋正举主任医师主刀下顺利完成了遵医附院首例晚期甲状腺癌根治+右颈侧区淋巴结廓清术+喉切除气管造瘘术,手术顺利。患者术后在全科医护人员的细心治疗及精心护理下恢复顺利。 众所周知,甲状腺癌预后非常好,尤其是45岁以前的年轻甲状腺癌,但是对于45岁以后的甲状腺患者来说就不容乐观,部分患者入院就诊时癌症就已经浸润局部喉、气管及周围组织,部分患者甚至出现气管压迫症状才来就诊。绝大多数患者及家属因为不愿接受喉切除气管造瘘手术,而选择姑息性甲状腺癌切除术,最后容易导致复发,或者出现气管压迫症状,而非死于甲状腺癌疾病本身。 甲状腺癌根治+右颈侧区淋巴结廓清术+喉切除气管造瘘术的开展,可以使甲状腺癌浸润喉及气管的患者得到根治,长期生存。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高血糖的饮食指导有哪些
赵蕾
回答: 高血糖患者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增加膳食纤维、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合理分配餐次等方式改善血糖水平。高血糖可能与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抵抗、不良饮食习惯、肥胖、遗传等因素有关。 1、调整饮食结构 高血糖患者需均衡摄入优质蛋白、健康脂肪和复合碳水化合物。每日蛋白质可来源于鱼类、鸡胸肉、豆腐等低脂食材,脂肪以橄榄油、坚果为主,碳水化合物优先选择全谷物。避免精制糖和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食物,如糕点、油炸食品。这种饮食模式有助于稳定餐后血糖波动。 2、控制碳水化合物 每日碳水化合物总量应控制在130-200克,每餐主食约50-75克。建议用糙米、燕麦等粗粮替代白米白面,采用食物称重法精确计量。需特别注意隐藏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如勾芡汤汁、含糖调味酱等。分次摄入碳水化合物比集中进食更利于血糖平稳。 3、增加膳食纤维 每日应保证25-30克膳食纤维,其中水溶性纤维占比需超过三分之一。西蓝花、魔芋、苹果等富含水溶性纤维的食物能延缓糖分吸收,降低餐后血糖峰值。食用时需注意循序渐进增加摄入量,避免胃肠不适,同时配合足量饮水。 4、低升糖指数食物 选择升糖指数低于55的食物作为主食来源,如藜麦、黑豆、扁豆等豆类,搭配适量乳制品和坚果。这些食物消化吸收缓慢,血糖生成负荷较低。需注意同种食物不同加工方式会影响升糖指数,如燕麦片的升糖指数低于即食燕麦粉。 5、合理分配餐次 采用三餐两点制或少量多餐模式,每餐间隔不超过4小时。早餐应占全天能量的30%,包含优质蛋白和复合碳水;午晚餐各占35%,加餐以坚果、无糖酸奶为主。睡前2小时避免进食,防止夜间血糖波动。规律进餐时间有助于建立稳定的血糖代谢节律。 高血糖患者除饮食控制外,需配合每日3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有氧活动。定期监测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记录饮食日志以便调整方案。烹饪方式推荐蒸煮炖拌,避免煎炸。注意补充维生素B族和铬等微量元素,但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营养补充剂。出现持续高血糖或波动过大时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赵蕾副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内分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