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

儿科 (共3位医生)

科室简介

北京地坛医院是北京市唯一一家拥有儿科专业的传染病院,儿科是医院特色专科之一,承担着14岁以下在地坛医院就诊的儿童传染病患者的门诊和病房的诊治工作,是北京市传染疾病预防治疗临床基地之一,是北京市唯一的儿童传染病专业病区,在北京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相对于儿童专科医院及综合性医院儿科,地坛医院儿科对母婴传播性疾病生后阻断及预防、儿童肝胆疾病、儿童感染性疾病及重症传染病的抢救治疗及护理方面有着丰富经验和较高的水平,有着更优良的诊疗平台,能够提供更完善的医疗服务与更加专业的指导意见,在儿童感染性疾病这一重要领域中发挥重大的作用。
  儿科开设有儿科门诊、儿科病房和新生儿室。共设床位32张,拥有一支高技术水平、丰富的儿科专业和传染病临床经验,医德医风高尚的医疗和护理队伍,所有儿科医师分别具有高级、中级及初级职称,全部具有临床医学儿科学的硕士研究生学历,均在三级甲等医院工作、进修、学习过,涉及专业有新生儿、儿科呼吸、神经、血液、消化等多专业领域。
  儿科的宗旨
  就是:一切以患儿为中心,用精湛的医术、温馨的护理、为患儿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主要业务
  一、儿童传染病的防治
  1、儿童肝病,如儿童各型病毒性肝炎、婴幼儿黄疸、巨细胞病毒性肝炎、代谢性肝病(如肝豆状核变性)等;
  2、各种呼吸道传染病,如麻疹、水痘、猩红热、流行性腮腺炎等;
  3、消化道传染病,如各种感染性腹泻;
  4、神经系统传染病,如流脑、乙脑等;
  5、儿童艾滋病、先天梅毒等;
  6、其它感染性疾病;如手足口病等;
  二、母婴传播性疾病生后阻断及预防
  北京地坛医院儿科在对母婴传播性疾病,如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疾病的阻断母婴传播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根据母亲个体状况不同,对孩子从出生前、出生时及出生后、即采取相应的母婴阻断措施,孩子一出生,即由儿科医生负责,进行正规的检查、检测和治疗,并开设了特色门诊,即母婴传播性疾病随访门诊,由儿科专家进行定期、长期的全程跟踪随访,及时给予进一步的医疗指导和建议,不仅使母婴传播性疾病的母婴传播率大大降低,母婴阻断成功率得以提高,并对这些母婴传播性疾病生后的进一步防治提供了医疗保障。
  三、新生儿疾病的防治
  儿科本身还设有新生儿病房,使新生儿疾病患儿,特别是母婴传播性疾病患儿得到及时的阻断及治疗。
  同时,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儿科医生全面负责产科新生儿室,承担产床边新生婴儿的复苏抢救,监督指导婴儿室消毒隔离、婴儿喂养、日常护理、预防接种及疾病防治工作。
  四、儿童健康保健
  开设了生后42天婴儿保健门诊及儿童保健门诊,特别是乙肝的预防保健门诊,实施儿童保健咨询等宣教措施,为新生儿及小婴儿的健康成长提供了保障。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实行分时段就诊

“以后看病不用起大早,只需按照挂号条上的建议的就诊时间来看病,患者不用在拥挤的环境中着急等了。”据我院门诊部主任孙静媛介绍,从9 月1 日起,我院已经推行分时段就诊,患者现场挂号后,会发现在挂号平条下方有一行“建议就诊时间”的提示。例如挂的是上午第26号,建议就诊时间提示是上午10—11点,那么您可以先安排一些其他事情,按参考时间提示来看病,减少等候时间。如果您是通过114电话或者网络预约挂号,预约成功后,也会有一个“建议就诊时间”的提示。例如挂的是上午第30号,建议就诊时间提示是上午11—12点,那么就不需要一大早来医院,可以按参考时间提示取号看病。下一步,医院将在医生工作站及门诊服务台的预约窗口设置打印预约条功能,注明预约的日期、第几号和建议就诊时间。这样,患者在本次看完病后,现场预约下次看病时就可以按照建议时间来院,这对于肝病、心血管、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来说,看病变得方便多了。 当然,分时段划分号源,也不一定十分精确,“建议就诊时间”只是提供了一个就诊时间的参考,有可能略早于或略晚于这个时间段,因为每个患者就诊时所花费的时间有时存在着不确定性,如果医生遇到一位病情很复杂耗费时间较长的患者,可能就会拖延时间,这样后面患者的就诊的时间段也将往后顺延;另外如果前面预约的患者爽约而没来就诊,那么后面的号源就有可能提前就诊。所以希望患者能够充分理解此项工作,配合医生和分诊护士做好诊疗工作。对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医院也将逐步改进,最终的目的是更好的服务于患者。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治疗小儿脑瘫的方法是什么
顾倩
回答: 治疗小儿脑瘫的方法主要有康复训练、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中医治疗、辅助器具使用等。小儿脑瘫通常由产前感染、早产、缺氧缺血性脑病、遗传代谢异常、新生儿黄疸等因素引起,表现为运动障碍、肌张力异常、姿势异常等症状。 1、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是小儿脑瘫的基础治疗方法,通过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训练等方式改善患儿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运动疗法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平衡训练、步态训练等,帮助患儿提高肌肉力量和协调性。作业疗法侧重于手部精细动作训练,如抓握、书写等。语言训练针对存在言语障碍的患儿,通过发音练习和语言理解训练改善沟通能力。康复训练需要长期坚持,家长需配合治疗师制定个性化方案。 2、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用于缓解小儿脑瘫伴随的症状,如肌张力增高、癫痫等。常用药物包括盐酸替扎尼定片、巴氯芬片等肌松药,可降低肌张力改善运动功能。对于合并癫痫的患儿,可遵医嘱使用丙戊酸钠缓释片、左乙拉西坦片等抗癫痫药物。神经营养药物如胞磷胆碱钠胶囊、鼠神经生长因子注射液可能有助于神经修复。药物治疗需严格遵循医嘱,家长需观察患儿用药后的反应。 3、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适用于保守治疗无效的严重病例,常见术式包括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肌腱延长术、骨关节矫形术等。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通过切断部分神经根降低肌张力,改善痉挛状态。肌腱延长术可纠正关节畸形,提高运动功能。骨关节矫形术用于矫正严重的骨骼畸形。手术需由专业团队评估,术后仍需配合康复训练,家长需做好术后护理工作。 4、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小儿脑瘫可采用针灸、推拿、中药等方法。头针疗法刺激头部特定穴位,可能促进脑功能恢复。体针疗法通过针刺肢体穴位改善运动功能。推拿按摩可放松肌肉痉挛,改善血液循环。中药治疗以活血化瘀、补肾益髓为原则,常用方剂如补阳还五汤、六味地黄丸等。中医治疗需由专业中医师操作,家长需注意观察患儿治疗反应。 5、辅助器具使用 辅助器具可帮助小儿脑瘫患儿改善功能,包括矫形器、站立架、助行器等。踝足矫形器可矫正足下垂,改善步态。手部矫形器帮助保持功能位,便于进行日常活动。站立架辅助无法独站的患儿进行站立训练,预防骨质疏松。助行器如步行架、拐杖等帮助移动。辅助器具需根据患儿情况个性化配置,家长需定期检查器具适配性。 小儿脑瘫的治疗需要综合多种方法,早期干预效果较好。家长保持耐心,与医疗团队密切配合,定期评估治疗效果。日常生活中注意营养均衡,保证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适当进行水疗、马术治疗等趣味性康复活动。避免过度保护,鼓励患儿参与力所能及的活动。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关注患儿心理健康,营造积极康复环境。 顾倩副主任医师池州市人民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