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

口腔科 (共1位医生)

科室简介
三水区人民医院口腔科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患者,近四年来,三水区人民医院口腔科勇于开拓创新,求真务实,把新业发展放在首位,通过人才引进和培训,更新设备,不断开展新的医疗技术,使该科业务技术有了长足发展,医疗服务水平全面提高。在科主任张亚平主任医师的带领下,该科室首先从规范基本医疗技术操作和提高基本治疗技术入手,加强业务人员知识更新和技术培训,为了与国内外先进技术接轨,先后派出4名医生去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院及省口腔医院进修学习,并经常参加省内外业务技术学习和交流,使全科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业务范围不断扩大。为了适应新技术发展的需要,医院大力支持科室发展,2009年购进了具有先进国际水平的德国西诺德数字化口腔全景X光拍片机、瑞士彼岸人工种植牙设备及颌面整形专用设备、新增进口腔综合治疗椅6台,拥有一流的口腔治疗设备,使广大口腔疾病患者不出三水就能得到高水平的治疗。
  2010年以来,在以郑利先为首的新一届领导班子的领导和关怀下,积极开展优质文明服务,业务发展进入了快速轨道。目前该科开展的业务项目已达到了三级甲等医院技术水平,近年来在三水区首家成功开展了口腔颌面部多发骨折的微创坚固内固定技术,口腔颌面部良、恶性肿瘤切除,面部先天性、后天性畸形整形等重大复杂颌面外科手术,治愈患者500余人。全面开展了现代口腔正畸技术,已为300多名牙颌畸形青少年患者进行了规范科学的牙颌畸形矫正治疗,达到了功能和外形的完美恢复,深受患者好评。2008及2009年分别取得了佛山市科技局和三水区科技局口腔正畸新技术科研立项两项,使我区的口腔正畸技术处于领先地位。2009年成功开展了代表口腔修复最新技术的人工种植牙项目,为广大缺牙患者带来了福音。在开展缺失牙传统修复技术的基础上引进了CAD-CAM全瓷牙修复技术,精密附着体义齿修复等现代缺失牙修复技术,跟上省内同级医院的业务技术发展水平,部分技术在全市处于领先地位,为广大口腔患者就近享受安全可靠的高水平口腔医疗保健服务提供了保障。随着高新技术的开展和业务范围的扩展,使住院患者从无到有,门诊就诊人次和业务收入成倍增长。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关于举办广东省创伤救治科研中心三水区创伤救治基地周年汇报会暨骨科创伤救治新进展学习班的通知

各医疗单位: 为了促进创伤骨科的发展,我院定于2014年4月25日-26日举办2014年广东省医学继续教育项目《创伤救治科研中心三水区创伤救治基地周年汇报会》(项目编号:2014050407001)及2014年佛山市医学继续教育项目《骨科创伤救治新进展》(项目编号:2014040701)。本次学习班特邀请省内著名创伤骨科专家授课,旨在让创伤骨科专业的临床医师能及时了解掌握国内外创伤骨科疾病的最新治疗方法及其相关研究进展,提高临床诊疗水平,促进新业务的开展。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会议时间及地点 4月25日(周五)8:00-9:00学员签到,地点:三水人民医院创伤骨科。9:00-12:00教学查房及病例讨论。14:30-17:30手术演示地点:佛山市三水人民医院创伤骨科。 4月26日(周六)9:00-17:30举行学术活动。地点:佛山市三水人民医院医技楼六楼阶梯教室。 二、主办单位 佛山市三水人民医院 三、会议内容 1、肘关节恐怖三联症的诊治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伤骨科周琦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脊柱胸腰段骨折的诊治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脊柱外科瞿东滨教授,中国脊柱脊髓杂志常务编委。 3、采用3D打印技术微创骨盆髋臼内固定治疗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曾参军副教授 4、游离皮瓣的应用解剖 ---南方医科大学微创外科解剖学研究所所长、广东省创伤救治科研中心副主任、丁自海教授 5、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栓塞的防治 ---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主任、广州骨科研究所所长、《中华关节外科杂志》主编、余楠生教授 6、膝关节损伤的诊治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广东骨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候之启教授、博士生导师; 7、脊柱创伤并高位截瘫的治疗进展 ---佛山市第六人民医院,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常务副院长、广东省骨科学会常委黄必留主任医师 四、参加人员 各医疗卫生单位从事骨科及相关专业的医护人员。 本院参加人员:创伤骨科、脊柱关节科、手足整形外科的医务人员请尽可能参会,欢迎其他医务人员和进修、实习人员到场学习。 五、学习费用 本次学习班为广东省2014年度继续医学教育项目、2014年佛山市医学继续教育项目,免收会务费,诚挚欢迎全省学员来院听课交流学习。 六、学分授予 本次招生学员限额120人,参加全部学习后将现场授予Ⅰ类学分3分与II类学分2分。请带备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卡(IC卡)。只有参加学习的学员方可刷学分卡。 七、联系方式 科教科:许名东、黄春梅、高健芳(87813229); 创伤骨科:覃伟明、李新旭、钱小丽(87813120、13709608955) 佛山市第六人民医院 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功能性便秘怎么治疗
马晓斌
回答: 功能性便秘可通过调整饮食、增加运动、建立排便习惯、药物治疗、生物反馈治疗等方式改善。功能性便秘通常由膳食纤维摄入不足、肠道动力减弱、排便反射异常、精神心理因素、药物副作用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有助于改善功能性便秘,膳食纤维能吸收水分增加粪便体积,刺激肠道蠕动。建议每日摄入25-30克膳食纤维,可通过食用西蓝花、燕麦、苹果等食物补充。同时需保证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避免粪便干结。部分人群可能因突然增加纤维摄入出现腹胀,建议逐步增量。 2、增加运动 适度运动能增强腹肌力量和肠道蠕动功能,推荐每天进行3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久坐人群可每小时起身活动,进行腹部顺时针按摩。运动需循序渐进,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脱水加重便秘。老年患者可选择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 3、建立排便习惯 定时排便训练有助于重建肠道生物钟,建议晨起或餐后30分钟内尝试排便,利用胃结肠反射促进肠蠕动。排便时保持蹲位或使用脚凳抬高膝盖,避免过度用力。每次排便时间控制在5分钟内,避免长时间如厕导致痔疮。 4、药物治疗 容积性泻药如聚卡波非钙片能增加粪便含水量,渗透性泻药如乳果糖口服溶液可软化粪便,刺激性泻药如比沙可啶肠溶片短期用于顽固性便秘。促动力药如莫沙必利片改善肠道蠕动。使用药物需遵医嘱,避免长期依赖泻药导致肠道功能紊乱。 5、生物反馈治疗 生物反馈治疗适用于盆底肌协调障碍患者,通过仪器训练患者正确控制排便肌肉。治疗需专业医师指导,配合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力量。多数患者经过10-15次训练可改善排便协调性,严重患者可能需要结合心理疏导。 功能性便秘患者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憋便行为。饮食中可适量添加亚麻籽、奇亚籽等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长期便秘或伴随腹痛、便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除器质性疾病。老年患者及孕妇使用通便药物前应咨询医师,儿童便秘建议家长记录排便日记协助诊断。 马晓斌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呼吸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