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

感染内科 (共6位医生)

科室简介
人员构成:感染科,病床数40张。专业技术力量雄厚,现有医师6名,其中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3名,住院医师2名,硕士研究生1名,在读硕士研究生3名。护士11名,其中主管护师2名,护师5名,护士4名。主要仪器设备:感染科目前主要有美国zoll多参数心电监护仪,宏科肝病治疗仪、心电图机、血氧监测仪及血糖监测仪各一台,并将配备可调式肝活检枪等。专科特色:三水区人民医院感染内科是三水地区唯一的收治感染性疾病的专科,病房宽敞明亮,条件舒适。我科对各种感染性肺病、肺结核、肺咯血、结核性脑膜炎及各种急性感染性疾病(伤寒、登革热、恙虫病、麻疹、水痘、及感染性腹泻等)的治疗疗效肯定,其治愈率接近100%。对各种不明原因的发热和晚期肿瘤姑息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由于肝病患者的数目庞大,危害性极强。为此我科将急慢性病毒性肝炎及其他肝病(脂肪肝、酒精性肝病及中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及肝硬化等)的诊断与治疗列入我科工作的重点。目前已开展了病毒性肝炎的抗病毒治疗、重型肝炎的树脂吸附血液灌流及慢性肝病纤维化的检测和抗纤维化治疗并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并即将开展肝穿刺活检以提高肝炎及早期肝硬化的诊断水平以更好的服务于广大肝病患者。感染内科始终坚持“不断进取,以德立科,用心服务”的宗旨,不断更新知识,向一流的医疗技术,一流的服务质量迈进。
  科研、学术地位及成绩:感染科建科以来,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坚持“质量第一、服务领先”的建科理念,走“以科研带动临床,以安全保证质量”之路,建立了一套具有专科特色的诊疗常规,主持、参与了多项区、市科研项,其中包括:如主持三水科技局项目:栓塞化疗综合干扰素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研究,参与佛山卫生局项目:开展耐利福平结核分枝杆菌(rpoB)基因检测及治疗的临床研究;参与的课题“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合并肺结核应用吸入激素治疗的转归”于2011年获得佛山市科技局立项,课题执行情况良好。论文《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重症肺结核并呼吸衰竭64例临床分析》、《肝病患者血清透明质酸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氧化苦参碱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观察》等分别发表于临床医学杂志、医学理论实践等国内医学杂志。多次参加各种培训学习班。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关于举办广东省创伤救治科研中心三水区创伤救治基地周年汇报会暨骨科创伤救治新进展学习班的通知

各医疗单位: 为了促进创伤骨科的发展,我院定于2014年4月25日-26日举办2014年广东省医学继续教育项目《创伤救治科研中心三水区创伤救治基地周年汇报会》(项目编号:2014050407001)及2014年佛山市医学继续教育项目《骨科创伤救治新进展》(项目编号:2014040701)。本次学习班特邀请省内著名创伤骨科专家授课,旨在让创伤骨科专业的临床医师能及时了解掌握国内外创伤骨科疾病的最新治疗方法及其相关研究进展,提高临床诊疗水平,促进新业务的开展。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会议时间及地点 4月25日(周五)8:00-9:00学员签到,地点:三水人民医院创伤骨科。9:00-12:00教学查房及病例讨论。14:30-17:30手术演示地点:佛山市三水人民医院创伤骨科。 4月26日(周六)9:00-17:30举行学术活动。地点:佛山市三水人民医院医技楼六楼阶梯教室。 二、主办单位 佛山市三水人民医院 三、会议内容 1、肘关节恐怖三联症的诊治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伤骨科周琦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脊柱胸腰段骨折的诊治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脊柱外科瞿东滨教授,中国脊柱脊髓杂志常务编委。 3、采用3D打印技术微创骨盆髋臼内固定治疗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曾参军副教授 4、游离皮瓣的应用解剖 ---南方医科大学微创外科解剖学研究所所长、广东省创伤救治科研中心副主任、丁自海教授 5、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栓塞的防治 ---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主任、广州骨科研究所所长、《中华关节外科杂志》主编、余楠生教授 6、膝关节损伤的诊治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广东骨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候之启教授、博士生导师; 7、脊柱创伤并高位截瘫的治疗进展 ---佛山市第六人民医院,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常务副院长、广东省骨科学会常委黄必留主任医师 四、参加人员 各医疗卫生单位从事骨科及相关专业的医护人员。 本院参加人员:创伤骨科、脊柱关节科、手足整形外科的医务人员请尽可能参会,欢迎其他医务人员和进修、实习人员到场学习。 五、学习费用 本次学习班为广东省2014年度继续医学教育项目、2014年佛山市医学继续教育项目,免收会务费,诚挚欢迎全省学员来院听课交流学习。 六、学分授予 本次招生学员限额120人,参加全部学习后将现场授予Ⅰ类学分3分与II类学分2分。请带备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卡(IC卡)。只有参加学习的学员方可刷学分卡。 七、联系方式 科教科:许名东、黄春梅、高健芳(87813229); 创伤骨科:覃伟明、李新旭、钱小丽(87813120、13709608955) 佛山市第六人民医院 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功能性便秘怎么治疗
马晓斌
回答: 功能性便秘可通过调整饮食、增加运动、建立排便习惯、药物治疗、生物反馈治疗等方式改善。功能性便秘通常由膳食纤维摄入不足、肠道动力减弱、排便反射异常、精神心理因素、药物副作用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有助于改善功能性便秘,膳食纤维能吸收水分增加粪便体积,刺激肠道蠕动。建议每日摄入25-30克膳食纤维,可通过食用西蓝花、燕麦、苹果等食物补充。同时需保证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避免粪便干结。部分人群可能因突然增加纤维摄入出现腹胀,建议逐步增量。 2、增加运动 适度运动能增强腹肌力量和肠道蠕动功能,推荐每天进行3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久坐人群可每小时起身活动,进行腹部顺时针按摩。运动需循序渐进,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脱水加重便秘。老年患者可选择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 3、建立排便习惯 定时排便训练有助于重建肠道生物钟,建议晨起或餐后30分钟内尝试排便,利用胃结肠反射促进肠蠕动。排便时保持蹲位或使用脚凳抬高膝盖,避免过度用力。每次排便时间控制在5分钟内,避免长时间如厕导致痔疮。 4、药物治疗 容积性泻药如聚卡波非钙片能增加粪便含水量,渗透性泻药如乳果糖口服溶液可软化粪便,刺激性泻药如比沙可啶肠溶片短期用于顽固性便秘。促动力药如莫沙必利片改善肠道蠕动。使用药物需遵医嘱,避免长期依赖泻药导致肠道功能紊乱。 5、生物反馈治疗 生物反馈治疗适用于盆底肌协调障碍患者,通过仪器训练患者正确控制排便肌肉。治疗需专业医师指导,配合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力量。多数患者经过10-15次训练可改善排便协调性,严重患者可能需要结合心理疏导。 功能性便秘患者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憋便行为。饮食中可适量添加亚麻籽、奇亚籽等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长期便秘或伴随腹痛、便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除器质性疾病。老年患者及孕妇使用通便药物前应咨询医师,儿童便秘建议家长记录排便日记协助诊断。 马晓斌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呼吸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