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心血管内科 (共23位医生)

科室简介

首都儿科研究所心血管内科是由著名儿科心血管专家李家宜、熊永强教授于1977年创办,为0~18岁间各个年龄的小儿提供各种心血管系统疾病和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服务。李家宜、熊永强、李兢、吴铁吉、郭行平、马官福、聂明、王莉等专家先后在该科工作。李家宜教授曾担任内科副主任、心血管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委员、儿科心血管学组组长、组织了“九省市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发病调查”“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临床及实验研究”等重大科研公关项目,首创“维生素C静脉注射治疗急性期心肌炎”,多次获北京市科技进步奖,并获首都五一劳动奖章。熊永强教授创建了心功能研究室,组织了“小儿心律失常的临床和实验室研究”,李兢教授1963年于北京医学院儿科系毕业后一直在我所工作,担任第11、12届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委员,第11、12届儿科心血管学组成员,第11、12届中华儿科杂志编委,曾参加由李家宜教授组织的“九省市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发病调查”、“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临床及实验研究”等重大科研公关项目的研究工作,参加七五、八五攻关项目“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流行病调查及一级预防”“ 小儿心律失常的临床和实验室研究”“克山病流行病调查及硒的预防研究”等多项科研工作。吴铁吉主任曾任心内科主任,现为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心血管学组委员,参加由李家宜教授组织的“九省市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发病调查”、“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临床及实验研究”等重大科研公关项目的研究,目前正主持“儿童过早搏动的长期随访与预后”的研究工作。

首都儿科研究所心血管内科对“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和治疗”“小儿高血压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有突出的贡献,是医院的重点科室。拥有中央心电监护仪和无创心功能监测、除颤仪、心电图机、倾斜床、心脏超声心动图机、平板运动试验机、holter仪、动态血压监测等大型医疗设备。

首都儿科研究所心血管内科,心血管专业现有主任医师六人,副主任医师五人,主治医师四人,主管技师二人,住院医师及技师四人。其中博士后一人,博士二人,硕士五人。现有床位数30张。每天均有心血管专家及专业门诊。设有心脏彩超室、心电图室、运动实验室、心脏电生理检查、晕厥检查室、临床实验室。

首都儿科研究所心血管内科在临床工作方面:我们大量收治心肌炎,各种原因所致的心力衰竭,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扩张型、限制型、肥厚型等各型心肌病,小儿高血压,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如早搏、室上性及室性心动过速、心脏传导阻滞、心动过缓,风湿热及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包炎、川崎病、血管迷走性晕厥等专业疾病,诊断符合率达到95%以上,对暴发性心肌炎可进行临时起搏器的安装,对心律失常可进行电生理检查, 能够进行各种药物或运动负荷试验、直立倾斜试验。

首都儿科研究所心血管内科除繁忙的临床工作外,心内科积极开展或参与大量的科研工作,曾组织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九省市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发病调查”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临床及实验研究”,国家“七五” “八五”攻关项目”少年儿童高血压易患者的识别与一级预防” “少年儿童高血压易患因素与预防措施研究”, 组织全国小儿心律平治疗心律失常协作组,

首都儿科研究所心血管内科,北京市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儿童高血压长期追踪研究和高血压临床诊断标准的拟订”。曾获北京市卫生局科技进步奖3项,北京市科技进步奖4项,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进步奖2项,全国医药卫生科技大会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目前正在从事首发基金项目:“儿童过早搏动的长期随访与预后”的研究工作。该专业在国内外核心杂志上共发表论著51篇,2篇在国际会议交流,多篇在全国会议交流。

首都儿科研究所心血管内科为硕士生培养点。承担北京医科大学本科生、研究生教学任务。现有研究生1人。参加北京大学医学部儿科临床授课和实习带教工作,接受各地进修医生20余人。按期举办各级医务人员继续教育项目。

首都儿科研究所心血管内科,我们的宗旨是利用医学科学和技术的最新进展和我们丰富的经验为患儿及家长提供优质的医学服务,保障儿童身心健康,为医疗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心绞痛和冠心病的区别
高云
回答: 心绞痛是冠心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冠心病则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两者属于症状与疾病的关系。 1、定义差异 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暂时性缺血缺氧引起的胸痛综合征,表现为阵发性前胸压榨性疼痛。冠心病则是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病变,导致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引发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的心脏病,属于器质性病变。 2、分类关系 冠心病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五种类型,包括无症状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和猝死。心绞痛属于冠心病的一种症状表现,临床上将心绞痛分为稳定型和不稳定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表现之一。 3、病理基础 心绞痛的发生与冠状动脉狭窄导致的心肌供氧不足有关,但血管未完全闭塞。冠心病则是冠状动脉壁形成粥样硬化斑块,造成血管狭窄甚至闭塞,可能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不同临床表现。 4、诊断方法 心绞痛主要依靠典型症状、心电图检查、运动负荷试验等诊断。冠心病诊断除上述方法外,还需结合冠状动脉CTA、冠状动脉造影等影像学检查明确血管病变程度,其中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 5、治疗侧重 心绞痛治疗以缓解症状为主,常用硝酸甘油片、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等药物。冠心病治疗需综合干预,包括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钙片等抗血小板和调脂药物,严重者可能需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或搭桥手术。 日常需注意低盐低脂饮食,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戒烟限酒,适度有氧运动。冠心病患者应遵医嘱长期服药,定期复查,心绞痛发作频繁或加重时需立即就医。建议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等急救药物,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 高云副主任医师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