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

康复医学科 (共1位医生)

科室简介

梅州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于2007年挂牌成立。成立5年来,我科在医院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科室工作人员的努力下,业务蓬勃发展,科室不断发展壮大。在2008年经省劳动与社会保障厅考核评审后成为粤东唯一一家工伤康复中心。

康复医学科位于门诊大楼(秀兰大楼)八楼。科室综合环境优美,治疗场地宽敞舒适,治疗大厅宽敞明亮,根据功能障碍患者的特殊要求进行设计装修。科室专业人员配置合理,现有医生7人、康复治疗师8人、护士8人,。其中高级职称的有1人、中级职称有7人,康复治疗学本科毕业的有5人。大部分医生护士都到国内知名的康复中心接受过系统的康复技术培训,掌握先进康复治疗技术和康复理念。还引进了一批国际上最先进的康复治疗疗设备,如电动站立斜床、超声治疗仪、运动跑台、干扰波治疗仪、低周波治疗仪、减负重治疗系统、上下肢肌力测评训练仪、神经肌电图仪等。康复治疗场地宽敞舒适、装修标准化。治疗手段有别于其他临床科室,以自然因子和物理因子等非手术方法为主要治疗手段,采用先进的康复治疗技术,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重新走向社会。

我科现在具备完善的综合康复医学体系,包括全面的康复评估和康复治疗。可以进行运动功能评定、感知觉及反射功能评定、平衡评定、神经电生理评定、认知功能评定、语言功能评定、心理功能评定及生活能力评定等全面的康复评定工作。同时开展了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及吞咽治疗、认知障碍治疗、矫形器应用、心理康复、高压氧治疗及康复护理等现代康复治疗技术,同时也能熟练应用包括针灸、推拿等中医中药的传统康复方法。

康复医学科已经开展的康复业务主要针对以下疾病:

1、神经系统疾病:如脑血管意外、脑外伤、脊髓损伤、小儿脑瘫、新生儿产瘫(臂丛损伤)、面神经麻痹、周围神经损伤等神经系统疾病造成的功能障碍。

2、骨关节疾病:如颈椎病、椎间盘突出症、关节炎的康复治疗,以及骨折术后、关节置换术后、手外伤等骨科疾病所致肢体关节功能障碍。

3、运动损伤:主要治疗骨关节、肌肉与肌腱等损伤引起的关节及软组织疼痛和功能障碍性疾病。如腕管综合症、高尔夫球肘、网球肘等。

4、周围神经损伤。

5、其他:各种工伤患者的功能康复训练,矫形支具制作、压力衣治疗烧伤疤痕增生等。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十个月的宝宝的大便是绿色是咋啦
于淑霞
回答: 十个月的宝宝大便呈绿色可能是正常现象,也可能与饮食、消化功能或疾病有关。绿色大便主要有母乳喂养后氧化、铁剂补充、胃肠功能紊乱、肠道感染、食物过敏等原因引起。建议家长观察宝宝精神状态和伴随症状,必要时就医检查。 1、母乳喂养后氧化 母乳中含有丰富的乳糖和低聚糖,在肠道内被细菌分解后可能使大便呈现黄绿色。这种颜色变化通常发生在母乳喂养后4-6小时,属于正常生理现象。家长无须特殊处理,继续按需哺乳即可。若宝宝无哭闹、食欲正常,则无需担心。 2、铁剂补充 部分配方奶粉或铁剂补充剂中的硫酸亚铁在消化过程中未被完全吸收时,会与肠道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亚铁,导致大便呈深绿色。这种情况常见于贫血治疗的宝宝,通常不会伴随其他不适。家长可咨询医生是否需要调整铁剂剂量,但不要自行停药。 3、胃肠功能紊乱 宝宝胃肠蠕动过快时,胆绿素未充分还原即随粪便排出,会使大便呈现鲜绿色。可能因腹部受凉、饮食过量或辅食添加不当引起。家长需注意腹部保暖,适当减少辅食量,可顺时针按摩宝宝腹部帮助消化。若伴随腹胀、哭闹,可遵医嘱使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调节菌群。 4、肠道感染 轮状病毒或细菌性肠炎可能导致胆汁代谢异常,出现绿色水样便,常伴有发热、呕吐症状。此时大便显微镜检查可见白细胞增多。家长需及时留取大便样本送检,医生可能开具蒙脱石散止泻,并配合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严重感染需使用阿奇霉素干混悬剂抗感染。 5、食物过敏 对辅食中的西蓝花、菠菜等绿色蔬菜或牛奶蛋白过敏时,肠道黏膜免疫反应会加速食物残渣排出,形成绿色黏液便。家长应记录饮食日记,暂停可疑过敏食物,必要时做过敏原检测。确诊后需严格回避过敏原,医生可能建议改用深度水解蛋白奶粉。 家长应每日记录宝宝大便次数、性状及饮食情况,保持臀部清洁干燥。辅食添加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原则,避免突然更换奶粉品牌。若绿色大便持续3天以上,或伴随精神萎靡、血便、持续哭闹等症状,需立即就诊儿科消化专科。平时可适当补充婴幼儿益生菌制剂维持肠道菌群平衡,但不要滥用止泻药物。 于淑霞副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消化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