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共26位医生)

科室简介
内分泌科创建于1957年,是全国最早开展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的医疗、教学和科研基地之一;科室现有两层病区,共有病床55张,年门诊量约7万余人次,年住院病人约3千余人次。并于1985年成立内分泌研究室,同期被被江苏省教委批准为重点学科;1986年被国家教委批准为内分泌专业博士学位授予点;1996年被江苏省卫生厅批准为重点学科;1998年成为国家医学继续教育基地和国家药品临床验证机构;2001年成为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135工程)和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目前是江苏省科教兴卫工程“糖尿病临床医学中心”。近5年来,全科人员共发表论著及综述300余篇,其中SCI收录20篇,中华系列杂志收录45篇,主编及参编学术专著23部;奖励方面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江苏省卫生厅新技术引进奖二等奖1项;科研方面共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国家科技部十一五支撑计划1项,省部级课题10项,共获总经费约500余万元;在人才培养方面,已培养博士后2人、博士9人、硕士35人;在国际学术交流方面,五年来共参加重要国际会议22人次,出国进修学习15人次。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感染性心内膜炎如何治疗
高云
回答: 感染性心内膜炎可通过抗生素治疗、手术治疗、并发症管理、生活护理及定期随访等方式干预。感染性心内膜炎通常由细菌感染、心脏基础病变、免疫缺陷、侵入性医疗操作及静脉药物滥用等原因引起。 1、抗生素治疗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核心治疗为抗生素治疗,需根据血培养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注射用青霉素钠、注射用头孢曲松钠、万古霉素注射液等,疗程通常需要4-6周。治疗期间需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如万古霉素可能导致肾功能损害。对于真菌性心内膜炎,需联合使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 2、手术治疗 当出现心力衰竭、瓣膜穿孔、持续感染或大型赘生物时需考虑手术干预。常见术式包括感染瓣膜置换术、赘生物清除术及瓣膜修复术。术后需继续使用抗生素并预防血栓形成。手术风险与患者基础心功能、感染范围及并发症严重程度相关。 3、并发症管理 感染性心内膜炎可能引发心力衰竭、栓塞事件、肾衰竭等并发症。对于脑栓塞需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抗血小板,心力衰竭患者可静脉注射呋塞米注射液减轻负荷。严重肾功能损害需进行透析治疗,神经系统并发症需联合神经科会诊。 4、生活护理 急性期需绝对卧床休息以减少心脏负荷,恢复期逐步增加活动量。饮食应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易消化食物,限制钠盐摄入。每日监测体温、心率及尿量变化,保持口腔卫生可降低重复感染风险。避免剧烈运动及情绪波动。 5、定期随访 治疗后需持续随访2年以上,初期每月复查血常规、血培养及心脏超声。关注有无发热、新发心脏杂音等复发征象。对于人工瓣膜植入者,需终身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进行牙科或外科操作。建议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及流感疫苗。 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应严格遵医嘱完成全程抗生素治疗,不可自行停药。日常生活中需注意口腔清洁,避免皮肤破损感染。进行拔牙、内镜检查等操作前应告知医生病史。保持均衡饮食与适度运动有助于恢复心功能,出现不明原因发热或气促时需立即就医复查心脏超声。 高云副主任医师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