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鼓楼医院

急诊科 (共5位医生)

科室简介

急诊科创建于1953年,是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为南京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授予点。现有医护人员177人,其中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5人,副主任护师1人。

急诊科内设急诊室、观察室、急诊病房和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四个临床单元,分为内科、外科、耳鼻喉科、眼科、妇产科等诊室和抢救、输液、清创、复位等辅助诊室以及急诊化验室、急诊影像室共十余个功能诊疗室。编制床位55张,年急诊病人15万人次,年收治病人1300余人次,急诊入院6000余人次,抢救危重病人2600余人次,成功率达80%。EICU固定床位26张,拥有德尔格吊塔、飞利浦监护仪、床边血滤机、PB呼吸机、血流动力学监护仪、HILL-ROM电动床、Nova血气分析仪等。在心肺脑复苏、多器官功能障碍的监测与治疗、高危围手术期患者相关并发症的防治、器官移植围手术期监测和管理等领域处于省内领先地位,年收治危重病人达1500人次。

急诊科特色医疗

1、心肺脑复苏。九十年代中期,在省内率先建立心肺复苏绿色通道,为脑复苏争取时间,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2、建立急诊绿色通道。开设了脑血管病急救通道、心血管病急救通道、急性中毒救治和创伤急救通道,使各类急性疾病患者的救治快速、及时。

3、设立急诊联合诊室。既有助于绿色通道的快速实施,又有利于内、外、妇、五官联合诊治,缩短就诊时间,提高医疗质量。

4、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抢救。注重各器官功能早期监测及保护,通过微创手段早期监测,并开展早期液体复苏、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机械通气、人工肝、血液滤过等治疗,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5、微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指导治疗。2004年ICU在江苏省内率先开展微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手段PiCCO,用于指导危及生命的脓毒性休克、失血性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危重患者的抢救,已使用100余人次。

6、器官移植围手术期管理。1996年,在华东地区率先开展了背驮式肝脏移植,在肝移植术前人工肝支持以及术后液体管理、严重感染的控制、器官功能的维护等方面均具特色,提高了肝移植的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7、连续血液净化技术在各种危重急症的应用。ICU九十年代始开展床边连续血液净化技术,并已广泛应用于急性中毒、肝移植围手术期准备、急性重症胰腺炎、脓毒症等危重患者的抢救,每年实施血液净化100例,具有丰富的经验,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鼓楼医院心脏科医师获杰出青年研究者奖

2014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年会于8月30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盛大开幕。ESC大会是世界三大心脏病年会之一,也是欧洲最大的医学学术会议。每年有超过30000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心血管专业人员和研究者参加该心血管领域的顶级学术会议。 今年南京鼓楼医院心脏科徐标教授带领两位青年医师在ESC会议上作了两项大会发言,提交壁报一份,并获得一项杰出青年研究者奖,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关注和称赞。 30岁的谢峻博士在ESC年会上报告了课题“Shedding of syndecan 4 impairs EC migration and angiogenesis in DM”。该课题首次发现在糖尿病病理状态下,内皮细胞表面糖蛋白受体syndecan 4缺失是导致糖尿病时内皮细胞迁移障碍和血管新生受损的重要机制。该研究结果深化了对糖尿病血管新生障碍机制的认识,为解决血管新生障碍这一困扰临床多年的难题提供了全新的视角。研究成果获得与会专家的广泛肯定并获得杰出青年研究者奖。 李巧玲博士在大会上口头报告了其课题“Over-expression of Mir-99a attenuates heart remodeling and improves cardiac performance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探讨了通过高表达Mir-99a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性及其相关机制,对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提出了新的治疗方案。心脏科白剑博士以壁报交流的形式报道了其课题“ILK regulates proliferation in cardiomyocytes”,探讨了ILK及其下游通路在心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 鼓楼医院心脏科主任徐标教授带领的团队在心肌修复、心脏重构、血管内皮功能的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5项,省级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SCI论文 50余篇,其中有两篇发表在《Circulation》杂志上,影响因子达14.496。曾获江苏省卫生厅医学领军人才和领军团队、江苏医学奖一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南京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         心脏科 王涟 谢峻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心脏病吃什么营养食物好
高云
回答: 心脏病患者可以适量吃深海鱼、燕麦、坚果、绿叶蔬菜和豆类等营养食物。这些食物富含不饱和脂肪酸、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改善心血管健康。建议在医生指导下结合药物治疗和饮食调整。 一、深海鱼 深海鱼如三文鱼、沙丁鱼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能降低血液中甘油三酯水平,减少动脉粥样硬化风险。每周食用2-3次,每次100-150克,建议选择清蒸或水煮方式烹饪。对海鲜过敏者应避免食用。 二、燕麦 燕麦含有β-葡聚糖等可溶性膳食纤维,可延缓胆固醇吸收。每日摄入50-100克燕麦片作为早餐,搭配低脂牛奶食用效果更佳。胃肠功能较弱者需从少量开始逐步增加。 三、坚果 核桃、杏仁等坚果含植物甾醇和维生素E,每天食用20-30克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选择原味坚果避免盐渍产品,需注意控制总量以防热量超标。 四、绿叶蔬菜 菠菜、油菜等深色绿叶蔬菜富含叶酸和钾元素,有助于调节血压。每日摄入300-500克,急火快炒或焯水凉拌可最大限度保留营养素。肾功能不全者需遵医嘱控制钾摄入。 五、豆类 黄豆、黑豆等豆类含大豆异黄酮和优质蛋白,每周食用3-4次,每次50克左右为宜。建议选择豆腐、豆浆等易消化形式,痛风患者应限制摄入量。 心脏病患者的日常饮食需遵循低盐低脂原则,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避免腌制食品和动物内脏。烹饪宜选用橄榄油等植物油,控制每日总热量摄入。保持规律适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每周累计150分钟以上。定期监测血压、血脂指标,严格遵医嘱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等药物,出现胸闷气促等症状及时就医复查。 高云副主任医师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