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病理科 (共1位医生)

科室简介

吴江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的工作性质和简单介绍

著名的临床学家和诊断学家William Osler对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作了重要的评价:“病理学为医之本” (As is our pathology, so is our medicine),病理诊断仍是“最终诊断”和“诊断金标准”。

病理学作为临床医学的基础,推动着临床医学的发展,同时也包含着临床对病理的需求和期待。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形态结果改变及由此引起的功能变化的一门基础医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作为病理学学科之一的诊断病理学,其主要任务是:1、提供明确的诊断;2、提供可能的病因学证据或线索。从而为防治疾病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缺乏病理学的研究,人类无从认识疾病,更无法科学的预防和治疗疾病。

吴江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的日常工作以临床诊断病理学为主。简单地说凡是离体的标本都应该送病理科检验,比如:所有的住院手术标本、皮肤体表的斑块和肿块、乳腺小肿块、头颈部小肿块,还有内镜所取小组织、妇科门诊活检的小组织、穿剌的小块组织及刷片、胸腹水脱落细胞等各种离体标本。病理科医师依据这些标本运用病理学理论技术,结合个人专业经验,疾病部位,参考患者的临床情况和其它检查资料,宏观和微观的异常形态变化来判断疾病是先天发育异常、炎症或肿瘤。任何一种疾病的治疗都来源于正确的诊断,而诊断的手段有许多种,但以病理诊断最为可靠,直观,最具权威性,病理医师就是依据各种标本的显微镜下的组织形态改变对疾病作出正确诊断,从而有助于临床医生正确诊断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以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吴江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的工作内容和性质:

1、活体组织学检查:是临床医生在患者身体上取出的活体组织经过固定、取材、脱水、浸蜡、切片、HE染色,病理医师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最后作出一个科学的病理诊断。正常情况下从收到标本到发出报告需要3-4个工作日(如果需要特殊染色,则根据不同情况延长报告发出日期)。

2、手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技术:是作为手术中疾病的分类、肿瘤的定性、手术方式方法的选择等,提供可靠的诊断论据。是现代化医院常用的方法之一,时间短,对技术要求高(要求在20-30分钟内快速作出病理诊断报告)。

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又称为免疫酶标,是近20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病理新技术,其原理是利用特异抗体与组织切片的相关抗原结合反应,使抗体抗原复合物显示出来,从而大大提高了病理诊断水平。我们目前开展了近三十种免疫组织化学项目,对肿瘤的组织来源、肿瘤的临床治疗和预后估计、疑难病例鉴别诊断提供了科学依据(其中的手术中快速冰冻病理诊断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吴江市仅我们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能做)。

4、细胞病理学检查:它是病理学的一个分支,也是病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观察各种脱落细胞的形态变化而进行疾病诊断的一门科学,它具有简单易行、安全无严重并发症、费用低、可重复操作等优点。是普查和高危人群随访观察的主要方法之一。

5、病理诊断远程会诊系统:我院新购置了一台病理图文诊断远程会诊系统,可以与全国的病理专家联网,把我院的病理疑难切片及时的传输给专家或专家会诊小组,它将极大的提高病理诊断的准确率,也会为病理科的发展创造新台阶,为临床提供一个安全平台,为患者疾病的康复提供更好的保障。

吴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全体工作人员:将以满腔的热情、过硬的技术努力建造一个让病人满意、临床满意、医院满意的科室。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充分发挥医学职能,为消防、武警官兵普及急救知识

2014年5月14~16日下午,在我院工会的组织下,急诊科、文化办等一行4人来到了吴江消防大队、盛泽消防分队、吴江武警部队进行了为期三个半天的急救知识培训活动。 此次活动是我院工会结合医院的职能,按照2014年的拥军计划安排的系列活动。根据吴江区双拥办的安排,我们此次的活动对象是吴江消防大队、盛泽消防分队和吴江武警部队,分别为那里的官兵进行了急救知识的现场培训和指导。 培训课上,急诊科王任龙主任、金东林医师、周君医师首先介绍了院前急救的重要性,并向他们详细讲解了如何进行心肺复苏、常见创伤的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等等;其次,为了使官兵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急救技能,急诊科的医师们在现场为他们演示了心肺复苏的操作,指导官兵们进行心肺复苏模拟操作练习,手把手的为官兵纠正动作,直到做出标准的心肺复苏操作。消防和武警官兵们很珍惜这次培训机会,认真学习理论知识,作好笔记,边操作,边与老师面对面交流。 此次活动消防、武警官兵受益颇多,武警部队的指导员说:武警、消防部队时时面对各类抢险救灾任务,为保护国家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如何在面对灾难时及时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自身安全成为消防武警官兵必须面对的问题。因此此次讲座获得官兵们的欢迎,他们表示,通过讲座既提高了院前急救意识,也进一步掌握了急救方法,为今后更好地救助他人、保护自己提供了有益帮助。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刮疣治疗是怎样治疗的
王志新
回答: 刮疣治疗通常采用物理清除联合药物治疗的方式,主要包括冷冻治疗、激光治疗、电灼治疗、手术切除及外用药物等。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赘生物,需根据疣体类型、大小及部位选择个体化方案。 一、冷冻治疗 冷冻治疗通过液氮低温使疣体组织坏死脱落,适用于寻常疣、跖疣等表浅疣体。治疗时可能伴随短暂疼痛,需重复进行2-3次,间隔2-3周。治疗后局部可能出现水疱或色素沉着,需保持创面干燥避免感染。冷冻治疗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较小,但深部疣体可能需配合其他疗法。 二、激光治疗 激光治疗利用二氧化碳激光气化疣体组织,适用于甲周疣、尖锐湿疣等难治性疣。治疗精准度高且出血少,但可能遗留浅表瘢痕。术后需涂抹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避免接触水直至结痂脱落。激光治疗对HPV病毒有直接灭活作用,复发概率较低。 三、电灼治疗 电灼治疗通过高频电流烧灼疣体基底部,适用于带蒂疣或较大疣体。治疗时需局部麻醉,术后形成焦痂需自然脱落。可能产生暂时性色素减退,瘢痕体质者慎用。电灼可彻底清除可见疣体,但需配合干扰素凝胶等药物降低复发风险。 四、手术切除 手术切除适用于直径超过1厘米的巨型疣或疑似恶变疣体。采用梭形切口完整剥离疣体并缝合,术后病理检查确认性质。需定期换药并使用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预防感染,拆线后可能需加压包扎防止瘢痕增生。手术能一次性解决病灶,但创伤较大且可能影响局部功能。 五、外用药物 外用药物如水杨酸软膏、咪喹莫特乳膏、鬼臼毒素酊等,适用于儿童或面部细小疣体。药物通过腐蚀或免疫调节作用促使疣体脱落,需持续使用4-8周。治疗期间可能出现局部红肿,应避开正常皮肤涂抹。药物疗法痛苦小但疗程长,需配合提高免疫力减少复发。 疣治疗后需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导致病毒扩散。建议加强营养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C等增强免疫功能。穿透气鞋袜防止足部疣复发,性接触传播型疣应伴侣同治。若疣体反复发作或短期内增多,需排查免疫缺陷疾病并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王志新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