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胃肠外科 (共10位医生)

科室简介
胃肠外科组建于2003年,是浙江省最早成建制设科的单位之一,经过近10年努力逐步形成了具有优良传统和鲜明专业特点的省内一流诊疗中心,集完善的医疗设施、技术优良的外科学专家及良好的医学教育体制于一体,在医疗、教育及科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胃肠外科专业学术氛围浓厚,拥有一批有良好学术背景、扎实理论基础、具有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的中青年骨干,学术梯队建设合理,科室设置床位32张,现有主任医师(教授)3名,副主任医师(副教授)3名,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1名,博士1名,硕士4名,2006年起被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外科学建设任务,顺利完成周期建设,2010年被续授予重点学科建设任务。
  胃肠外科主要从事以微创治疗为特色的消化道肿瘤综合治疗,在消化道肿瘤的根治性手术方面达到国内一流水平。腹腔镜微创治疗参与的肿瘤手术达70%以上,其中根治性及相对根治性切除率达60%以上,综合五年生存率达65%以上,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残胃-十二指肠-连续性空肠间置术是我科原创的胃癌手术中消化道重建,能有效改善术后返流,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胃肠外科中西医结合快速康复外科技术是一大特色,近年来通过临床上长期摸索,总结了一整套外科术后促康复中西医结合技术,如穴位注射促进肠蠕动和肛门排气、代谢调理等,其中手术前两小时进饮,手术后半卧位是我省率先开展的医疗常规,大大减少患者不适症状,减少各类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术后早期康复,减少住院时间和费用。
  胃肠外科同时针对早期胃肠肿瘤及良性疾病,积极开展腹腔镜微创手术、内镜与腹腔镜结合的双镜联合手术,使一部分患者获得根治手术的同时,减少了传统手术的手术创伤,具有创伤小,出血少,肠道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手术切口美观等优点。胃肠外科专业与日本、美国等研究机构建立良好的关系,学术交流密切,新技术、新术式及标准化的诊疗常规与国际接轨,使患者享受国际最新诊治技术。
  胃肠外科极为关注学术发展和创新,近年来获各类基金资助课题多项,其中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1项,省部级4项,厅局级课题20余项,科研经费近150万元,在国内外发表相关论文50余篇,获得浙江省政府科技进步奖等多项奖项达10余项。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首届华东地区胃癌高峰论坛圆满结束

由浙江省抗癌协会胃癌外科学组主办的首届“华东地区胃癌高峰论坛”于5月24日在舟山顺利召开。共有来自浙江、江苏、安徽等省份专家、学者70余人参加了此次论坛。 论坛由浙江省抗癌协会胃癌外科学组组长、我院外科程向东教授担任主席并代表主办单位致欢迎辞。他指出,我国是胃癌高发地区,而华东地区的胃癌发病率更高居全国前列,近些年来我省在胃癌围手术期治疗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因为缺乏相互交流的平台,因此这些成果还不能更好的惠及本地区的患者。同时,华东地区几个省比邻而居,经济、文化背景等方面有很多共性,在胃癌防治事业上拥有广阔的交流、合作前景。 论坛上,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苏省人民医院杨力教授的《胃癌新辅助化疗的进展》,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笑雷教授的《胃癌术后辅助化疗的进展》、我院郭勇教授的《晚期胃癌的化疗进展》精彩专题报告受到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并展开了热烈地讨论。尤其是郭勇教授的报告,从肿瘤内科医生的角度对晚期胃癌化疗作了深入浅出的解读,激起了与会各位外科医生的极大兴趣。 此次论坛采取圆桌讨论的形式,内容新颖、讨论热烈,成为了华东地区胃癌领域高水平人才交流和探讨学术问题的重要平台,为省际医疗技术合作和交流树立良好的榜样。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脑出血是做什么手术
邵自强
回答: 脑出血患者通常需根据出血量和病情选择开颅血肿清除术或微创穿刺引流术。手术方式主要有开颅血肿清除术、微创穿刺引流术、脑室穿刺引流术、去骨瓣减压术、血管内介入治疗等。 1、开颅血肿清除术 开颅血肿清除术适用于出血量较大或脑疝形成的患者。通过颅骨钻孔或骨瓣开窗清除血肿,可快速降低颅内压。该手术需全身麻醉,术后可能遗留颅骨缺损。常见适应证包括基底节区出血、小脑出血等。术后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预防脑水肿和感染。 2、微创穿刺引流术 微创穿刺引流术适用于出血量中等且位置较深的患者。在CT引导下经头皮穿刺置管引流血肿,创伤较小恢复快。该手术可采用局部麻醉,适合高龄或基础疾病较多的患者。术后需定期冲洗引流管,监测引流液性状和量。常见并发症包括再出血和感染。 3、脑室穿刺引流术 脑室穿刺引流术适用于脑室积血或梗阻性脑积水患者。通过穿刺侧脑室放置引流管,引流血性脑脊液降低颅内压。该手术可与其他术式联合进行,术后需保持引流管通畅。常见风险包括颅内感染和导管堵塞,需每日监测引流液性状和引流量。 4、去骨瓣减压术 去骨瓣减压术适用于严重脑水肿或颅内压顽固性升高的患者。通过去除部分颅骨扩大颅腔容积,为脑组织肿胀提供空间。该手术多为抢救性措施,术后需长期监护防止脑组织膨出。常见适应证包括大面积脑出血伴脑疝,后期需行颅骨修补术。 5、血管内介入治疗 血管内介入治疗适用于动脉瘤或血管畸形导致的脑出血。通过股动脉插管行血管造影,采用弹簧圈或胶水栓塞出血灶。该手术创伤小但技术要求高,需在复合手术室进行。术后需抗凝治疗预防血栓,定期复查脑血管造影。常见并发症包括血管痉挛和栓塞不全。 脑出血术后需严格卧床休息,保持头部抬高30度。饮食以低盐低脂易消化为主,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康复期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和语言训练,避免情绪激动和剧烈活动。定期复查头颅CT监测恢复情况,出现头痛呕吐等症状需立即就医。长期控制高血压等基础疾病,戒烟限酒预防再出血。 邵自强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