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中医院

肿瘤科 (共7位医生)

科室简介

肿瘤科目前拥有博士2人,硕士3人,高级职称3人,能进行介入栓塞化疗、全身化疗、腔内化疗、肿瘤内直接注射抗癌药物治疗、中医治疗、免疫治疗及综合治疗等。已拥有价值700万的DSA介入治疗机器以及大型多功能微波热疗仪等,不少患者经治疗后重新走上了工作岗位,中西医结合肿瘤治疗进入省内先进水平。
  肿瘤科目前较有特色且疗效显著的项目有:临床医生能直接进行介入治疗,栓塞肿瘤营养血管、注射高剂量抗癌药物直接杀灭肿瘤细胞,对肝癌、肺癌尤为适宜。对肺癌肝转移或肝癌肺转移同时进行肝肺联合介入治疗,不少患者疗效显著。本科已积累了1000余例介入治疗的经验。盆腔不能切除广泛转移病人,进行腹壁动脉留置持续注入抗癌药物,提高药物与肿瘤细胞的接触时间与浓度,提高杀灭肿瘤细胞的能力。肝癌内直接注射无水酒精或其他抗癌药杀灭肿瘤细胞,与介入治疗结合能明显提高疗效。对胸腔癌性积液、腹腔癌性积液分别行胸腔及腹腔内化疗。微波热疗加化疗治疗恶性肿瘤,特别是体表肿瘤疗效显著,少数病人肿瘤完全消失。采用中药治疗为手段,放疗、化疗保驾护航,起到增效减毒作用,又有防止复发、转移作用,自制制剂“扶正升血合剂”对化疗、放疗引起的白血球下降有较好疗效,“益肺颗粒剂”对肺癌疗效显著。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结核皮试两天红肿发痒
徐建威
回答: 结核皮试两天后出现红肿发痒通常是正常免疫反应,提示机体对结核菌素产生应答。若红肿直径小于5毫米且无全身症状,一般无须特殊处理;若红肿超过10毫米或伴随水疱、发热等异常表现,需警惕结核感染或过敏反应。 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后48-72小时局部出现红肿、硬结、瘙痒属于典型迟发型超敏反应。红肿范围与免疫系统识别结核菌素蛋白的能力相关,多数人因既往卡介苗接种或环境分枝杆菌暴露会产生轻度反应。瘙痒可能由组胺释放引起,避免抓挠可降低皮肤继发感染概率。观察期间应保持注射部位干燥清洁,记录红肿直径变化。 若红肿持续扩大伴剧烈瘙痒、水疱或溃疡,需考虑结核活动性感染或对试验成分过敏。部分人群可能对苯酚防腐剂或聚山梨酯80溶剂过敏,表现为超出注射区域的弥漫性皮疹。免疫抑制患者可能出现假阴性结果,而过敏体质者可能出现过度反应。此时需结合胸部影像学、痰涂片等进一步排查结核病。 结核皮试后避免使用抗组胺药或激素类药膏干扰结果判断。红肿区域可用冷敷缓解瘙痒,穿着宽松衣物减少摩擦。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或红肿直径超过15毫米时,应及时至感染科或呼吸科就诊。日常注意营养均衡与适度运动,有助于维持免疫功能稳定。 徐建威副主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普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