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共7位医生)

科室简介
心血管内科拥有一支专业素质良好和不断进取精神的团队。全科医师共15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5人、主治医师7人、住院医师2人,其中硕士研究生9人。心内科系统床位共计52张。中西医结合诊治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心肌炎、心肌病、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等心血管常见病、多发病及危急重症(如急性心梗、恶性心律失常、心衰发作等)等病症效果显著,对急性心肌梗塞、顽固性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高血压危象、严重心律失常、心脏骤停等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高。曾成功抢救了一例罕见的半小时内先后发生11次心室颤动、心脏骤停、阿斯综合征的患者,并在市级医院率先植入自动复律除颤器(ICD)。获杭州市临床成果奖。同时开展冠脉介入治疗、人工心脏起博器安装术、床边临时起博器安装,食道调博等项目。介入治疗、人工心脏起博器的开展,挽救了一批批病人的生命。有心超、动态血压、动态心电图、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心功能检测等检查。心血管内科配置遥测监护设备一套,能随时发现并记录患者心率、心律情况,如因夜间遥测及时发现了一例严重心律失常、心脏骤停患者,经及时抢救转危为安。心内科是医院的重点支柱科室之一,近年来,已完成各级科研课题近10项,其中获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省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杭州市医疗临床成果奖4项。尚在进行中7项。并成功开展了省级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继续教育学习班。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应用鞘内吗啡泵治疗顽固性癌痛

     开展科室:麻醉科 推荐人: 科副主任 张华 科室呼声:希望广大的兄弟科室能够与麻醉科合作,为更多的疼痛病人解除病痛。 4月3日,我院麻醉科疼痛治疗中心为一位顽固性、重度疼痛患者成功施行鞘内埋入式吗啡泵植入术。这一新技术的开展,为那些经药物、物理及心理等保守治疗无效的难治性重度疼痛患者带来了新希望。 案例: 患者张某,1年前做过膀胱癌手术,现在会阴区疼痛难忍,而且一次比一次严重,予以口服羟考酮、芬太尼透皮贴剂对症止痛治疗,每天仍需注射4只曲马多和杜冷丁,按癌痛 “三阶梯” 治疗已用到了最强效镇痛药而疼痛控制欠佳,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经常在7分以上。经我院疼痛治疗中心多位医师仔细研究,反复推敲,建议患者接受鞘内埋入式吗啡植入术镇痛,因为手术后用药直接到达中枢神经系统,这样可以用极少量的止痛药就可以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经疼痛中心张华副主任详细耐心解释后,患者及家人欣然接受治疗方案,手术当天,我们采用经皮穿刺技术把精细导管置进蛛网膜下腔,在DSA引导下将导管精确安放在脊神经周围。然后,在患者前腹壁行约一点五公分的微小切口,把约一块钱硬币大小的吗啡泵储药盒通过整形皮瓣埋入皮下,通过皮下隧道将其与蛛网膜下腔导管连接。整个麻醉与手术过程非常顺利,用时约45分钟,手术当日和次日就停用了全部静脉及口服止痛药。 背景: 据统计,我国目前的癌症病人超过1000万,其中51-62%的病人伴随不同程度的疼痛,其中40%为轻度疼痛,30%为中度疼痛,30%为重度疼痛。疼痛的治疗主要是药物治疗,而药物治疗主要遵循国际标准的“三阶梯”治疗原则。但是国内的疼痛事业的起步相对较晚,有许多医生对疼痛的认识不足,更难说驾驭重度的癌症疼痛了。鞘内应用吗啡镇痛是一种经典的镇痛治疗方法,很小药物剂量即可产生很强的镇痛作用,是口服给药吗啡剂量的1/300到1/1000,静脉给药剂量的1/100,因剂量小故吗啡的副作用也很小。最适合应用于晚期顽固性癌痛患者,尤其是有全身转移、其他给药途径均镇痛效果不满意的患者,被称为癌痛的“第四阶梯治疗”。主要适应症为药物无法控制的癌痛且预计生存期大于3个月就可以使用。 适应人群: 主要针对晚期顽固性癌痛患者的镇痛。 

专家科普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