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麻醉科 (共1位医生)

科室简介
杭州市第三医院麻醉科成立于1986年8月27日,前身为1963年成立的麻醉小组,是医院临床科室之一,位于住院部三楼,目前共有手术间9间,并设有麻醉准备室、麻醉恢复室等。 科室现有职工24人,其中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5名、住院医师4名、主管护师7名、护师11名。第一任科主任是陈天葆主任(原中华医学会浙江分会麻醉科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杭州分会理事会理事、杭州市麻醉质控中心主任),现任科主任为夏菊荣主任,在历任科主任及全体科室成员的共同努力下,麻醉科正在向现代化、科学化、专业化的道路发展。我科的基本任务是,在医疗方面保证手术科室常规工作的进行,不断提高麻醉质量,为各科室开展新项目、新技术创造条件,共同提高我院的医疗水平。我科目前已经配备了Datax-Ohmeda7900全能麻醉机、Datax-Ohmeda-CC5多参数监护仪、Spacelab多参数监护仪、Ohmeda-Ultima麻醉气体监护仪、Abbot-I-stat血气分析仪、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仪、超激光疼痛治疗仪、Braun周围神经刺激仪等先进设备。并先后派出人员到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上海仁济医院、浙医大邵逸夫医院、上海胸科医院、上海第六医院进修学习疑难危重病例的麻醉处理技术。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应用鞘内吗啡泵治疗顽固性癌痛

     开展科室:麻醉科 推荐人: 科副主任 张华 科室呼声:希望广大的兄弟科室能够与麻醉科合作,为更多的疼痛病人解除病痛。 4月3日,我院麻醉科疼痛治疗中心为一位顽固性、重度疼痛患者成功施行鞘内埋入式吗啡泵植入术。这一新技术的开展,为那些经药物、物理及心理等保守治疗无效的难治性重度疼痛患者带来了新希望。 案例: 患者张某,1年前做过膀胱癌手术,现在会阴区疼痛难忍,而且一次比一次严重,予以口服羟考酮、芬太尼透皮贴剂对症止痛治疗,每天仍需注射4只曲马多和杜冷丁,按癌痛 “三阶梯” 治疗已用到了最强效镇痛药而疼痛控制欠佳,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经常在7分以上。经我院疼痛治疗中心多位医师仔细研究,反复推敲,建议患者接受鞘内埋入式吗啡植入术镇痛,因为手术后用药直接到达中枢神经系统,这样可以用极少量的止痛药就可以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经疼痛中心张华副主任详细耐心解释后,患者及家人欣然接受治疗方案,手术当天,我们采用经皮穿刺技术把精细导管置进蛛网膜下腔,在DSA引导下将导管精确安放在脊神经周围。然后,在患者前腹壁行约一点五公分的微小切口,把约一块钱硬币大小的吗啡泵储药盒通过整形皮瓣埋入皮下,通过皮下隧道将其与蛛网膜下腔导管连接。整个麻醉与手术过程非常顺利,用时约45分钟,手术当日和次日就停用了全部静脉及口服止痛药。 背景: 据统计,我国目前的癌症病人超过1000万,其中51-62%的病人伴随不同程度的疼痛,其中40%为轻度疼痛,30%为中度疼痛,30%为重度疼痛。疼痛的治疗主要是药物治疗,而药物治疗主要遵循国际标准的“三阶梯”治疗原则。但是国内的疼痛事业的起步相对较晚,有许多医生对疼痛的认识不足,更难说驾驭重度的癌症疼痛了。鞘内应用吗啡镇痛是一种经典的镇痛治疗方法,很小药物剂量即可产生很强的镇痛作用,是口服给药吗啡剂量的1/300到1/1000,静脉给药剂量的1/100,因剂量小故吗啡的副作用也很小。最适合应用于晚期顽固性癌痛患者,尤其是有全身转移、其他给药途径均镇痛效果不满意的患者,被称为癌痛的“第四阶梯治疗”。主要适应症为药物无法控制的癌痛且预计生存期大于3个月就可以使用。 适应人群: 主要针对晚期顽固性癌痛患者的镇痛。 

专家科普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