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肿瘤医院

干部科 (共4位医生)

科室简介
杭州市第四人民医院干部科是从事中老年性疾病预防、治疗为主,具有特色的临床科室。目前拥有医护人员9名,其中副高以上职称4人,中级职称4人,初级1人,硕士2人。科室拥有中心心电监护系统、夜间急救系统、便携式心电图机、呼吸机等先进医疗设备,满足干部群体中老年病症的医疗需求。
  杭州市第四人民医院干部科诊疗环境舒适,宾馆式病房。各种生活设施齐全,配有中央空调、独立卫生间、彩色电视机、电话,还准备了陪护椅、微波炉方便病人,使入院病人有如家庭的感觉我。同时病区提供各式免费早餐,并开设小灶,有助于病人的治疗、休养和康复。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核医学科正式运营

我院核医学科创建于2011年8月,2014年5月起正式运营。科室以ECT显像诊断、PET代谢显像诊断和肿瘤核素内放射治疗为主要特色,是集诊断、治疗和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科室。 1、科室简介 核医学是利用放射性核素或核射线诊断、治疗疾病和进行医学研究的学科。核医学科创建于2011年8月,以ECT显像诊断、PET代谢显像诊断和肿瘤核素内放射治疗为主要特色。现有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7人,初级职称3人,归国留学博士2人,硕士2人。学科带头人赵春雷博士从事核医学科临床与基础研究工作20年,现任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青年委员,曾获日本核医学会“亚大地区杰出青年研究者奖”(2000)及“亚洲青年研究者奖”(2010)。 核医学科引进的GE公司研发生产的GEInfiniaVCHawkeye4SPECT-CT系统,是目前先进的高性能、双探头、带符合线路的双用途γ相机,既可进行全部常规SPECT显像,又具有PET显像功能。应用SPECT-CT系统可以进行全身骨扫描、心肌(脑)血流灌注显像、肾动态(功能)显像、甲状腺显像、唾液腺显像、代谢显像等多种检查,是临床不可或缺的辅助诊疗手段。 核医学科以肿瘤核医学为中心,着重开展肿瘤分子影像、新型肿瘤显像剂的开发,抗肿瘤药物和治疗方法的评价,肿瘤核素内照射治疗等。此外,核心脏病学、神经核医学和核医学脏器功能评价也是关注和实践的方向。 2、核医学科门诊 常设普通门诊:每周一至周五 门诊地点:核医学科 3、医疗特色 显像诊断特色: (1)甲状腺显像可对甲状腺功能异常、异位甲状腺、甲状腺结节性质等予以评价。 (2)全身骨显像主要用于检查肿瘤骨转移,可较X线检查等解剖学影像评价提早3-6个月发现骨转移病灶。另外还用于诊断骨炎症、骨折等。 (3)肺通气/灌注显像是诊断肺栓塞灵敏可靠的方法。 (4)心肌血流灌注显像能够发现心肌缺血的部位、范围和严重程度,为冠心病的诊治提供重要信息。门控心肌显像还可以同时对心脏功能进行评价。 (5)脑血流灌注显像可在CT、MR发现形态学异常之前发现脑功能的异常。 (6)肾动态显像能够对双肾功能进行评价。 (7)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肿瘤代谢全身PET显像在恶性肿瘤的探查、分期、疗效评价和复发监测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8)临床实际应用中的绝大多数核医学显像检查对受检者的辐射剂量都大大低于CT检查。 核素治疗特色: (1)放射性131碘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能够大大降低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复发率。 (2)131碘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方法简便,不需住院,具有治愈率高,副作用小,复发率低的优点。 (3)89锶-氯化锶(89SrCl2)或153钐(153Sm)-EDTMP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引起的骨痛,可以有效缓解或消除骨疼痛,改善生存质量,总有效率约为80%。 (4)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实体性肿瘤,持续杀伤肿瘤细胞,能有效阻止瘤细胞的增殖和扩散,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小。 4、诊疗项目 (1)检查类项目:心肌血流灌注显像、心肌18F-FDG代谢显像、(心、肝)血池显像、消化道出血显像、肝静态显像、肝胆道系统显像、全身骨显像(可比X线检查提前3-6个月发现恶性肿瘤骨转移)、脑血流灌注显像、甲状腺显像、唾液腺显像、甲状旁腺显像、肾功能(动态)显像、肾静态显像、唾液腺显像、肺灌注显像和肺通气显像、下肢深静脉显像、肿瘤阳性显像、淋巴显像、肿瘤18F-FDG代谢显像、131碘全身显像。 (2)治疗类项目:甲状腺癌131碘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131碘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骨痛内照射治疗、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各种实体性肿瘤、恶性肿瘤放射免疫治疗、间质内注射治疗、敷贴治疗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心梗心脏衰竭能治好吗
郝盼盼
回答: 心梗导致的心脏衰竭通过规范治疗可以改善症状并延缓病情进展,但难以完全治愈。心脏衰竭的治疗方式主要有药物治疗、器械植入、心脏康复训练、生活方式调整、手术治疗等。心肌梗死后的心肌细胞损伤不可逆,治疗目标以控制症状、提高生存质量为主。 1、药物治疗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培哚普利片可减轻心脏负荷,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缓释片能降低心肌耗氧,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如螺内酯片有助于延缓心室重构。利尿剂如呋塞米片可缓解水肿,地高辛片适用于合并快速房颤的患者。需定期监测电解质和肾功能。 2、器械植入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适用于心室收缩不同步的患者,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能预防恶性心律失常导致的猝死。这些器械通过电刺激改善心脏泵血效率,但需定期随访调整参数,电池耗尽时需更换装置。 3、心脏康复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有氧训练和抗阻运动,能增强心肺功能储备。康复计划包含运动强度评估、呼吸训练、营养指导及心理疏导,需持续3-6个月。训练时需监测心率血压,避免诱发心绞痛。 4、生活方式干预 严格限制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3克,控制液体量预防容量负荷过重。戒烟并避免二手烟,酒精摄入每日不超过15克。保持体重指数在18.5-24之间,睡眠时抬高床头可减轻夜间呼吸困难。 5、手术治疗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适用于多支血管病变,经导管二尖瓣修复术能改善瓣膜反流。终末期患者可考虑心脏移植,但供体稀缺且需终身服用免疫抑制剂。心室辅助装置可作为过渡治疗或终点治疗。 患者应每日监测体重变化,3天内增长2公斤以上需就医调整利尿剂。遵循低脂低盐饮食,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蛋奶。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预防感染。每3个月复查心脏超声评估心功能,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或下肢水肿加重时需及时就诊。长期规范管理可显著降低再住院率和死亡率。 郝盼盼主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