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

心血管内科 (共22位医生)

科室简介

心血管内科专业技术力量雄厚,现有医师22人,其中主任医师、教授7人,副主任医师、副教授5人,硕士生导师3名,具硕士、博士学位10人,主管技师和护理人员25名。目前包括临床、冠心病介入、起搏电生理、心脏超声、心电图室、心脏专用导管室,心血管生化及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等部门,拥有心脏专科病床68张,每年专科门诊约近20000名人次,出院约2000人次,病种齐全,拥有国内外先进的心血管临床仪器及设备,能开展各种成人心脏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技术。在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心跳呼吸骤停、顽固性心衰、感染性心内膜炎、主动脉夹层、暴发性重症心肌炎、恶性心律失常、肺栓塞、高脂血症的个体化治疗和其他复杂、疑难心血管病的诊断、治疗技术水平在省内处于先进行列,在省内享有盛誉。每年开展冠状动脉经皮成形术(PTCA)及支架术、急性冠状综合症的紧急介入治疗,心内电生理检查、射频消融术、永久起搏器安装术、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主动脉夹层支架术、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先天性心脏病等介入诊断和治疗千例,为省领先医院之一。近3年新立省、市科研课题近6项,获得研究经费120万。在省级以上杂志上发表论文70余篇,中华系列9篇;获各种奖11项;成功举办省级医学继续教育学习班2期,每年带教学生近150余人,授课近60学时,每年培养进修生10名,现有研究生1人,在宁波市居领先地位。

心血管内科医疗特色有冠心病介入检查和治疗:冠状动脉造影,PTCA及支架植入治疗冠心病已达国内先进水平,其适应症的掌握和冠心病复杂病变的介入治疗的效果已达国内领先水平。电生理与射频消融术:开展各种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术治疗,治疗阵发性室上速千余例均获成功,已达国内先进水平、开展房性心动过速,房颤动和室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抗心律失常起搏治疗(ICD)等。心脏起搏治疗:每年完成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百例,成功植入AAI、VVI、DDD、ICD型起搏器,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专门从事心脏起搏器治疗技术。先心病及瓣膜病的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治疗已达国内领先水平。风心病二尖瓣狭窄的球囊扩张也已达国内先进水平。 心肌活检术,ICD植入术、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试验,经食道多平面超声心动图检查。 心内科常见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风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炎、心脏病、先心病等的诊断和治疗。应用三维非接触心脏电生理激动标测系统开展房颤的消融治疗。开展HLA配型,微生物DNA的定量检测,组织器官储备功能的精确测量和分析,冠状动脉灌流心室肌组织块跨壁单细胞动作电位和心电图的电生理模型的建立。开展肿瘤基因的检测、遗传性心脏病的基因筛查、突变基因的功能研究及相关分子生物学实验,争取成立遗传性心脏病的基因筛查中心。尖端扭转型室速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及计算机仿真研究。

KC突变基因的功能分析及药物效果评估研究。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导致高脂血症的原因
郝盼盼
回答: 高脂血症可能由遗传因素、不良生活习惯、肥胖、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原因引起。高脂血症主要表现为血液中胆固醇或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1、遗传因素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疾病,可能导致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升高。这类患者通常从青少年时期开始出现血脂异常,即使生活方式健康也可能发病。治疗需结合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钙片、瑞舒伐他汀钙片,必要时联合依折麦布片进行干预。 2、不良生活习惯 长期高脂高糖饮食、缺乏运动、吸烟酗酒等习惯会干扰脂质代谢。过量摄入动物内脏、油炸食品会直接提升甘油三酯水平,而久坐不动会降低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改善需调整饮食结构,增加全谷物和蔬菜水果摄入,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3、肥胖 内脏脂肪堆积会促进游离脂肪酸释放,刺激肝脏合成更多极低密度脂蛋白。体重指数超过28的人群中,约60%伴有血脂异常。减重5%-10%即可显著改善血脂谱,建议通过控制每日热量摄入配合快走、游泳等运动逐步减重。 4、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状态下,脂肪分解增加会导致大量游离脂肪酸进入肝脏,继而合成过多甘油三酯。2型患者常见混合型高脂血症,表现为甘油三酯升高伴高密度脂蛋白降低。除控制血糖外,可选用非诺贝特胶囊、阿昔莫司胶囊等调节血脂。 5、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激素不足会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活性,延缓胆固醇清除。患者总胆固醇可升高30%-50%,同时伴有乏力、怕冷等症状。补充左甲状腺素钠片纠正甲减后,多数患者指标可逐渐恢复正常。 预防高脂血症需保持均衡饮食,限制饱和脂肪摄入量每日不超过总热量10%,优先选择橄榄油等不饱和脂肪酸。每周至少进行3次30分钟以上有氧运动,定期检测血脂指标。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筛查,已有血脂异常者每3-6个月复查,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启动药物治疗。 郝盼盼主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