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

心血管内科 (共22位医生)

科室简介

心血管内科专业技术力量雄厚,现有医师22人,其中主任医师、教授7人,副主任医师、副教授5人,硕士生导师3名,具硕士、博士学位10人,主管技师和护理人员25名。目前包括临床、冠心病介入、起搏电生理、心脏超声、心电图室、心脏专用导管室,心血管生化及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等部门,拥有心脏专科病床68张,每年专科门诊约近20000名人次,出院约2000人次,病种齐全,拥有国内外先进的心血管临床仪器及设备,能开展各种成人心脏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技术。在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心跳呼吸骤停、顽固性心衰、感染性心内膜炎、主动脉夹层、暴发性重症心肌炎、恶性心律失常、肺栓塞、高脂血症的个体化治疗和其他复杂、疑难心血管病的诊断、治疗技术水平在省内处于先进行列,在省内享有盛誉。每年开展冠状动脉经皮成形术(PTCA)及支架术、急性冠状综合症的紧急介入治疗,心内电生理检查、射频消融术、永久起搏器安装术、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主动脉夹层支架术、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先天性心脏病等介入诊断和治疗千例,为省领先医院之一。近3年新立省、市科研课题近6项,获得研究经费120万。在省级以上杂志上发表论文70余篇,中华系列9篇;获各种奖11项;成功举办省级医学继续教育学习班2期,每年带教学生近150余人,授课近60学时,每年培养进修生10名,现有研究生1人,在宁波市居领先地位。

心血管内科医疗特色有冠心病介入检查和治疗:冠状动脉造影,PTCA及支架植入治疗冠心病已达国内先进水平,其适应症的掌握和冠心病复杂病变的介入治疗的效果已达国内领先水平。电生理与射频消融术:开展各种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术治疗,治疗阵发性室上速千余例均获成功,已达国内先进水平、开展房性心动过速,房颤动和室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抗心律失常起搏治疗(ICD)等。心脏起搏治疗:每年完成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百例,成功植入AAI、VVI、DDD、ICD型起搏器,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专门从事心脏起搏器治疗技术。先心病及瓣膜病的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治疗已达国内领先水平。风心病二尖瓣狭窄的球囊扩张也已达国内先进水平。 心肌活检术,ICD植入术、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试验,经食道多平面超声心动图检查。 心内科常见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风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炎、心脏病、先心病等的诊断和治疗。应用三维非接触心脏电生理激动标测系统开展房颤的消融治疗。开展HLA配型,微生物DNA的定量检测,组织器官储备功能的精确测量和分析,冠状动脉灌流心室肌组织块跨壁单细胞动作电位和心电图的电生理模型的建立。开展肿瘤基因的检测、遗传性心脏病的基因筛查、突变基因的功能研究及相关分子生物学实验,争取成立遗传性心脏病的基因筛查中心。尖端扭转型室速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及计算机仿真研究。

KC突变基因的功能分析及药物效果评估研究。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假性自闭症孩子的症状可以恢复吗
王志新
回答: 假性自闭症孩子的症状通常可以恢复,通过科学干预和家庭支持可显著改善行为表现。假性自闭症多由环境刺激不足、教养方式不当或短期心理创伤等因素引起,与典型自闭症谱系障碍的神经发育异常有本质区别。 1、环境调整 创造稳定的生活环境和规律的作息有助于缓解假性自闭症状。家长需减少电子屏幕暴露时间,增加亲子互动游戏,如积木搭建、绘本共读等结构化活动。保持家庭氛围和谐,避免频繁更换照料者或居住环境,逐步帮助孩子重建安全感。 2、行为干预 应用正向行为支持技术可改善社交回避行为。家长需通过即时奖励强化孩子的眼神接触、简单指令回应等行为,采用图片交换沟通系统辅助表达需求。每日安排15-20分钟地板时间游戏,跟随孩子兴趣引导互动,避免强迫性社交训练。 3、感统训练 针对感觉处理异常可进行专业感统康复。旋转秋千、触觉刷等前庭觉训练能改善注意力分散,平衡木、蹦床活动可调节肢体协调性。家长需观察孩子对声光刺激的敏感程度,逐步脱敏训练每周3-4次,每次不超过30分钟。 4、心理疏导 短期创伤事件引发的症状需心理治疗介入。游戏治疗能帮助孩子表达压抑情绪,沙盘治疗适用于语言受限者。家长需配合治疗师记录行为变化,避免在治疗过程中表现出焦虑情绪,防止二次心理伤害。 5、营养管理 均衡饮食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增加富含Omega-3的深海鱼类、维生素B族丰富的全谷物,限制精制糖和人工添加剂摄入。对存在挑食行为的孩子,家长需采用小份量多次供餐,将新食物与偏好食物混合过渡。 假性自闭症的干预需要家长保持耐心,建立稳定的日常活动流程,每天固定安排社交互动时间但不过度刺激。定期评估孩子对干预措施的反应,若3-6个月未见改善或出现自伤等严重行为,应及时寻求儿童精神科医生评估排除典型自闭症可能。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将孩子与其他儿童过度比较,关注微小进步并及时给予积极反馈。 王志新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