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

放射科 (共1位医生)

科室简介

放射科现有医务人员65名,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10人,主治医师14人,医师8人,主管技师5人、技师21人,副主任护师2人、主管护师4人;博士学位2人、硕士学位6人。

科内分为普通放射、CT、MRI、介入、碎石5个专业组。CT、MRI、介入人员按要求参加培训,目前有CT医师上岗证11人、MRI医师上岗证17人、CT技师上岗证6人、MRI技师上岗证6人、DSA技术上岗证2本、乳腺技术上岗证2本。

放射科诊疗设备

拥有MRI 3台,浙东地区唯一的1台3.0TMRI,GE双梯度1.5T MRI、西门子1.0T MRI、飞利浦Brilliance16层螺旋CT 3台、飞利浦大平板DSA 1台。美国Hologic数字乳腺机1台、西门子口腔全景机1台。岛津数字胃肠机1台。飞利浦DR摄片机3台、岛津800MA摄片机1台、岛津500MA摄片机2台。岛津LU125床边机2台、西门子长颈鹿床边机1台、飞利浦P300床边机1台。NE-VC体外振波碎石机1台。AGFA5500干式打印机4台。

医院装备了宁波明天国际有限公司的PACS系统,包含了放射、超声、内镜、病理等信息资料共享。

放射科管理

放射科在主管院长的领导下建立科主任对常规X线、CT、MRI、DSA、碎石等诊断与治疗的统一领导。医技人员相对固定,定期轮转。

建立健全了科主任主持下的X线、CT、MRI、DSA每天重点病例综合读片制度。每周1次技术读片。每半个月举行1次影像与手术、病理反馈会议。健全了机器设备专人负责和维修保养制度。

科内设有科研教学秘书,在主任的领导下负责制订进修、实习教学及在职培训计划。科室每年承担本科、专科、中专及进修人员培养30余名。

业务项目开展

开展全身各种部位的普通透视、摄影、乳腺摄影、口腔全景、CT、MRI诊断及介入治疗工作,开展心脑血管、四肢及胸腹血管诊断和治疗造影,胆囊、胆道造影,消化道造影,小肠插管造影,泌尿道造影,乳腺导管造影,子宫输卵管造影,胸膜腔造影等。做到当日病人当日检查,受到患者好评,得到上级的肯定。

室内质控与室间质控

科室设有专人负责室内与室间质控。定期对洗片机检查、保养。机房设有曝光条件和机器操作规程,有摄片记录和摄片折签名。诊断报告需经主治医师以上审核签名。CT、MRI增强检查有造影剂名称、数量记录。每年度按照规定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质控检查。X线、CT、MRI、DSA诊断与手术、病理符合率94%以上。每年省放射质控检查均在90分以上,位于全省前列。

近年来,科室科研工作取得了很多进步,获2003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2011年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奖三等奖1项;2005-2006年度宁波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1项,2007-2008年度宁波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1项,荣获国家专利(ZL00259531-1)1项,目前已被全国二百余家医院所接受使用。宁波市级立项课题4项。2000年以来共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一级杂志6篇。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假性自闭症孩子的症状可以恢复吗
王志新
回答: 假性自闭症孩子的症状通常可以恢复,通过科学干预和家庭支持可显著改善行为表现。假性自闭症多由环境刺激不足、教养方式不当或短期心理创伤等因素引起,与典型自闭症谱系障碍的神经发育异常有本质区别。 1、环境调整 创造稳定的生活环境和规律的作息有助于缓解假性自闭症状。家长需减少电子屏幕暴露时间,增加亲子互动游戏,如积木搭建、绘本共读等结构化活动。保持家庭氛围和谐,避免频繁更换照料者或居住环境,逐步帮助孩子重建安全感。 2、行为干预 应用正向行为支持技术可改善社交回避行为。家长需通过即时奖励强化孩子的眼神接触、简单指令回应等行为,采用图片交换沟通系统辅助表达需求。每日安排15-20分钟地板时间游戏,跟随孩子兴趣引导互动,避免强迫性社交训练。 3、感统训练 针对感觉处理异常可进行专业感统康复。旋转秋千、触觉刷等前庭觉训练能改善注意力分散,平衡木、蹦床活动可调节肢体协调性。家长需观察孩子对声光刺激的敏感程度,逐步脱敏训练每周3-4次,每次不超过30分钟。 4、心理疏导 短期创伤事件引发的症状需心理治疗介入。游戏治疗能帮助孩子表达压抑情绪,沙盘治疗适用于语言受限者。家长需配合治疗师记录行为变化,避免在治疗过程中表现出焦虑情绪,防止二次心理伤害。 5、营养管理 均衡饮食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增加富含Omega-3的深海鱼类、维生素B族丰富的全谷物,限制精制糖和人工添加剂摄入。对存在挑食行为的孩子,家长需采用小份量多次供餐,将新食物与偏好食物混合过渡。 假性自闭症的干预需要家长保持耐心,建立稳定的日常活动流程,每天固定安排社交互动时间但不过度刺激。定期评估孩子对干预措施的反应,若3-6个月未见改善或出现自伤等严重行为,应及时寻求儿童精神科医生评估排除典型自闭症可能。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将孩子与其他儿童过度比较,关注微小进步并及时给予积极反馈。 王志新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