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

消化内科 (共12位医生)

科室简介

消化内科专业由孟祥中教授于2000年创建,短短的10余年内,消化内科不断发展壮大,现分为病房、内镜中心及门诊3个部分,住院有床位70张,年门诊量达3万余人次,各类内镜检查量达2万余人次,年均收治病人数2400余人次。目前消化科拥有一支技术精湛、医德高尚、治学严谨的医务队伍,共有专科医师17人,其中博士学位2人,硕士学位9人,副高职称以上医师9人 ,硕士生导师1人。护士26名,主管护士7人。主要收治各种胃肠道疾病及肝胆胰疾病。尤其擅长治疗消化道出血、消化道肿瘤、酸相关性疾病、胆石症、胰腺炎、肝硬化等。

消化内科十分重视学科发展和人才梯队建设,除了加强已有中青年人才的培养外,2010年底还引进原上海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消化中心黄志刚副教授作为学科带头人,学科以中青年骨干为主,医教研全面发展。2011年以来通过优化组合,初步形成胃肠、肝病、胆胰、内镜介入、消化血管介入等多个临床专业组,科室焕发出了奋发向上的勃勃生机。

消化内科主要研究方向:消化道肿瘤防治的基础与临床、内镜诊断与治疗介入研究、胃肠道动力障碍性疾病研究。以胃肠疾病诊治为中心,大力开展内镜、血管介入等系列微创治疗。消化内镜中心目前拥有宁波地区最先进、配置最为完善的Olympus260系列胃镜、肠镜、高清放大内镜、色素内镜、超细内镜及十二指肠镜、超声内镜,在小肠疾病诊治方面专门配置了Olympus公司单气囊小肠镜、金山OMOM胶囊内镜。常规开展胃镜、肠镜、无痛内镜、超声内镜检查。并开展多项先进的内镜下治疗技术。

消化内科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内镜下诊治:利用Olympus公司260高清、放大内镜、窄带成像技术、色素染色、超声内镜开展早期消化道肿瘤如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的诊断,极大地提高早期肿瘤的诊断率。在此基础之上,开展了早期消化道肿瘤的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和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近百例,间质瘤、胃肠道息肉等行EMR或ESD每周十余例,取得了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内镜下胆胰管疾病的介入治疗:对胆总管结石、胆胰管良恶性狭窄、慢性胰腺炎等疾病,开展ERCP、EST及取石、碎石、扩张及支架置入等系列治疗,从根本上改变了既往胆胰疾病外科手术的传统观念,患者创伤小、恢复快。每周二至三个下午行ERCP手术。超声内镜(EUS)诊断及介入治疗:对于粘膜下、消化道邻近脏器病变的诊断,EUS具有独特的优势,提高疾病的定性诊断水平,我科开展常规小探头、环扫EUS及超声内镜细针穿刺术。每周超声检查和治疗病人十余人。其他内镜下治疗:包括内镜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内镜下治疗、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套扎和硬化注射术、消化道良恶性肿瘤狭窄扩张及支架置入。单气囊小肠镜、胶囊内镜检查及治疗:小肠全长5-7米,是人体中最长的器官,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小肠被称为消化道检查的盲区,高达50%小肠疾病难以获得确诊,小肠疾病的诊断曾是消化系疾病中的一个难点。2011年我科引进最新的Olympus单气囊小肠镜及金山OMOM胶囊内镜,真正实现了全消化道的无盲区检查,显著提高了临床上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不明原因腹痛的诊断率,使传统方法难以发现的小肠疾病如:小肠克罗恩病、小肠结核、小肠肿瘤、血管病变、憩室病等都得到确诊。消化道血管介入微创治疗:对晚期消化道肿瘤如原发性肝癌、胃癌、肠癌及消化道出血等疾病,我科常规开展血管介入诊断治疗,局部灌注化疗及栓塞治疗,结合金属支架置入,对消化道恶性狭窄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针对肝硬化晚期脾功能亢进,我科开展分次脾栓塞术,能达到外科脾切除效果。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心脏不舒服缓解方法有哪些
郝盼盼
回答: 心脏不舒服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物理干预、药物治疗、中医调理、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心脏不适可能与情绪波动、心律失常、冠心病、心肌炎、心力衰竭等因素有关。 1、调整生活方式 避免吸烟饮酒,减少高盐高脂饮食,每日钠盐摄入控制在5克以下。保持规律作息,每日睡眠7-8小时,午休不超过30分钟。适度进行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运动时心率控制在220-年龄×60%范围内。突发心悸时可尝试深呼吸,用鼻吸气4秒,屏息2秒,用嘴呼气6秒。 2、物理干预 心前区闷胀时可用40-45℃热水袋热敷10-15分钟,避开左锁骨中线第五肋间区域。心悸发作时可用冰袋包裹毛巾敷于颈动脉窦处,每次不超过5分钟。血压正常者可行Valsalva动作:深吸气后屏息,模拟用力排便动作10秒,重复2-3次。 3、药物治疗 硝酸甘油片可舌下含服缓解心绞痛,单次不超过0.5毫克。美托洛尔缓释片适用于窦性心动过速,需监测心率不低于55次/分。阿司匹林肠溶片用于冠心病二级预防,注意观察消化道出血倾向。普罗帕酮片治疗室性早搏,用药期间定期复查心电图。地高辛片改善心力衰竭,需监测血药浓度防止中毒。 4、中医调理 膻中穴按压可缓解胸闷,用拇指顺时针按揉3分钟。内关穴针刺对心悸有效,需由医师操作。丹参滴丸含服改善微循环,每日3次,每次10粒。生脉饮口服液调理气阴两虚型心悸,连服2周。耳穴压豆选取心、神门等穴位,保留3天。 5、手术治疗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适用于血管狭窄超过75%的冠心病患者。射频消融术可根治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成功率超过90%。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用于恶性心律失常高危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瓣膜置换术适用于重度瓣膜病变导致的心悸气促。 日常应避免突然的寒冷刺激,冬季外出注意保暖。监测晨起静息心率,波动超过基础值20%需就医。随身携带急救卡片注明病史和用药。每周测量2次血压并记录,控制高压低于140毫米汞柱。出现持续胸痛超过15分钟、意识模糊、血压低于90/60毫米汞柱时须立即呼叫急救。保持情绪平稳,可练习八段锦、太极拳等舒缓运动,每日饮水量控制在1500-2000毫升,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增加心脏负荷。 郝盼盼主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