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市中心医院

血液内科 (共4位医生)

科室简介

血液科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2人,住院医师4人;硕士学位2人,在读硕士 2人,专职中高级检验师14人。核定床位37张,实际开放床位40张。
  血液科业务范围与技术水平:恶性血液病的MICM分型:在骨髓细胞形态学基础上,开展细胞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的检测,在省内较早开展,目前全市唯一能开展恶性血液病的MICM分型;在全市率先开展分子靶向治疗:如CD20单抗治疗B细胞淋巴瘤,硼替佐米、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均获得巨大成功,使一大批患者获得新生;自体干细胞移植技术:.1999年12月丽水市首例骨髓移植治疗难治性高度恶性淋巴瘤,2000年5月、2002年11月分别完成首例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白血病和淋巴瘤。2009年5月-2010年5月再次成功完成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和恶性淋巴瘤3例;细胞分离技术:开展了高白细胞、高红细胞及高血小板的分离去除治疗、血浆置换术、造血干细胞单采等;白血病的早期诊断及MRD监测:随着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融合基因检测、白血病微小残存病灶检测等项目的开展,对白血病的早期诊断和复发倾向监测及评估预后等方面研究跃上了新台阶;恶性血液病超大剂量化疗:在无菌层流病房的保护下,实施恶性血液病的超大剂量化疗,使恶性血液病的5年生存率较3年前提高40%;疑难、罕见血液病诊治:免疫抑制(ATG/CSA)治疗重型再障、细胞分化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重型、血浆置换治疗成功抢救SLE、TTP、自免溶贫、MM等,成功诊断及治疗急性浆细胞白血病、毛细胞白血病、朗格罕组织病等罕见的血液病;先后受邀参加医科院血研所;上海市血研所主持的国家重点课题,完成了全国白血病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因素及发病率调查,填补了国内(我市)空白,参与完成了国际著名的维甲酸、三氧化二砷诱导分化(凋亡)治疗早幼粒细胞白血病I--II--III期研究,参与了乌苯美司、长春地辛等III期临床研究。
  血液科主要仪器设备:配有为血液病的正确诊断及科研提供保障的中心实验室:下设骨髓细胞形态学、骨髓病理、免疫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实验室免疫学实验室:已开展免疫酶标、免疫荧光技术、配备60多种单抗及其它检测技术。
  血液科遗传学实验室:我院早在97年就在我市率先开展染色体检测,染色体分带技术日渐成熟,至今已检测上千病例,年检测病例已达200多例
  血液科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已开展融合基因、多药耐药基因蛋白的检测、微小残存病灶检测等技术,填补了市此项技术的空白。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醉酒后睡觉打呼噜吐泡泡是怎么回事
何海贤
回答: 醉酒后睡觉打呼噜吐泡泡可能与酒精抑制中枢神经、舌根后坠、胃内容物反流、咽喉肌肉松弛、急性酒精中毒等因素有关。醉酒者可通过侧卧体位调整、观察呼吸状态、清理口腔异物、限制饮酒量、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 1、酒精抑制中枢神经 酒精会抑制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导致咽喉部肌肉张力下降。此时软腭和悬雍垂可能因松弛而振动,产生打呼噜声。建议醉酒者保持侧卧位,避免仰卧时舌根阻塞气道。若出现呼吸暂停超过10秒,需立即唤醒并就医。 2、舌根后坠 酒精作用下舌肌松弛易发生后坠,可能部分阻塞上呼吸道。气流通过狭窄通道时形成涡流,引发打呼噜并伴随唾液积聚。家长或同伴可将醉酒者头部偏向一侧,用手轻托下颌保持气道开放,同时用纱布清理口周分泌物。 3、胃内容物反流 酒精刺激胃酸分泌并降低贲门括约肌张力,可能导致胃内容物反流至口腔。混合唾液后形成泡沫状物质,表现为吐泡泡现象。醉酒后2小时内不建议平躺,可遵医嘱使用铝碳酸镁咀嚼片、雷贝拉唑钠肠溶片等抑酸药物。 4、咽喉肌肉松弛 酒精的肌松作用会使咽部肌肉群松弛度增加,导致会厌不能完全遮盖气管入口。此时呼吸气流可能将咽喉部分泌物吹成气泡,伴随鼾声出现。这种情况可尝试抬高床头30度,使用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稀释痰液。 5、急性酒精中毒 严重醉酒时可能出现中枢性呼吸抑制,伴随呕吐反射减弱。胃内液体反流至气管可引发气泡样分泌物,属于危险征兆。需立即送往急诊科处理,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临床常用纳洛酮注射液拮抗酒精毒性,配合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 醉酒后应避免立即平卧,建议采用稳定的侧卧位并有人陪护观察。次日清醒后需补充电解质水或口服补液盐,进食易消化的粥类或面条。长期饮酒者出现频繁打呼噜吐泡泡时,需排查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或胃食管反流病,可进行多导睡眠监测或胃镜检查。日常需控制饮酒量,男性每日酒精摄入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 何海贤主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耳鼻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