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市中心医院

医院介绍 Hospital about us

基本资料

医院等级:三级甲等

医院类型:综合医院

医院性质:公立

医院医保:

特色科室:普外科肝胆外科专业、心血管内科、血液内科、心胸外科

预约挂号
医院介绍

丽水市中心医院(浙江大学丽水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1971年筹建,1973年开诊,是国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区域性标杆医院。医院职工3000余人,其中高中级职称1000余人。开放床位1630张,51个临床专科,100多个特色专科、专家门诊,2018年门急诊病人175.76万人次,出院病人7.3万人次,手术量5.54万台次。医院拥有CT4台(西门子Force开源CT、飞利浦ICT等)、磁共振3台(西门子Aera1.5T超导型磁共振、PHILIPS3.0Tlngenia MRI等)、数字减影心血管造影机3台,以及PET-CT、ECT、直线加速器、飞秒激光等200余套先进医疗设备,其中Force开源CT、3.0T磁共振、PET-CT均为业内先进设备。医院曾开展心、肝、肾、骨髓及角膜移植,常规开展心脏直视手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律失常射频消融、关节镜手术、脑缺血疾病支架植入和脑血管瘤介入治疗、微创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复杂肝胆胰肿瘤切除、准分子近视激光手术等高难度手术,开展各种腔镜下微创手术达100余种,形成了以介入治疗和微创治疗为特色的先进医疗。建设有国家高级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心血管内科、普外科(肝胆外科)、心胸外科、血液内科是浙江省重点(扶植)学科/温州医科大学重点学科;心血管内科、骨科、肿瘤中心、眼科、神经内科、肾内科是浙江省浙中区域专病中心建设单位;影像诊断与介入微创中心是浙江省重点实验室;心脑血管病综合防治、影像诊断与介入微创研究为丽水市重点科技创新团队;妇产科、儿科、神经内科、肾内科等37个学科是丽水市医学重点学科。市抗癌协会、护理学会、康复医学会及市医学会所属14个专业分会、15个市质控中心和6个市级医疗技术中心挂靠本院。医院承担对全市的医疗及医院管理指导和疑难、急危重症救治任务,医疗服务覆盖整个丽水市,辐射金华、温州和福建闽北地区,是区域性标杆医院。医院有正高二级岗专家3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6人,全国劳模2人,全国优秀医院院长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省劳动模范7人,省优秀科技工作者2人,省卫生高层次创新人才4人,省医坛新秀8人,省151重点资助人才、第一层次、第二层次培养人才6人次,以及一大批在省内享有较高知名度的医学专家。此外,医院还有国家学(协)会分会常委、委员107人次,省级副主委、常委83人次,省级委员379人次,市级学术团体主委45人次,并先后建立了3个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省博士后工作站、1个博士工作站、18个专家工作站。医院是浙大医学院、温医大的非直管附属医院,承担着两所大学临床教学和研究生培养,以及10多所医学院校的见习、实习带教工作,并接受国外留学生到院见习、实习。近年来医院获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450余项,获省市科技进步奖80余项,获国家专利230余项。医院重视内涵建设,持之以恒倡导精细化管理,医院管理成果影响力不断扩大,成功举办两届“现代医院精细化管理高峰论坛”,三次名列“中国医院竞争力地市级百强排行榜”全国百强,目前为72名,两次出版医院管理类专业书籍《医院精细化管理实践》,深受市场欢迎。2017年医院入围中国公立医院品牌传播百强榜地市级医院五十强,位列第21位;获中国医疗机构品牌传播飞跃奖公立医院十强,位列第七位。此外,医院还在文化建设、制度建设和医疗建筑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医院先后制定和汇编了六版《医院制度》(内部发行),如今第七版《现代医院内部管理制度》基本完稿,即将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近年来,医院先后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平安医院等百余项省级以上荣誉称号,已有全国各地近千批次医院或行政单位来院参观学习,院长受邀到全国做医院管理专题报告300余场,医院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得到了全国同行的广泛认可。未来,根据医院发展新定位,我们提出了医院“十三五”七大目标:一是院区改造、基建等基础建设任务基本完成,医疗硬件环境走在全国前列;二是医疗技术与省城大医院基本同步接轨;三是科研工作实现质和量的突破;四是人才集聚、结构分布走在全省地市级医院前列;五是医疗设施条件位于全国地市级医院前列;六是教育培训制度健全,管理和培训质量走在全国地市级医院前列;七是医院制度、后勤、绩效、文化等运营管理模式走在全国前列。院训:“面对生命,我们尽心尽职”使命:“为区域内百姓提供最合适的医疗服务,最悉心的人文关怀”核心价值观:“敬业惟精、协同惟和、创新惟绩、务实惟信”目标:“打造全国地市级标杆医院”愿景:“患者满意、职工爱戴、同行称赞、政府放心、社会推崇”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提供高质量的医疗保健服务”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心脏杂音怎么回事
高云
回答: 心脏杂音可能由生理性因素、心脏瓣膜病变、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听诊检查、心脏彩超、心电图、心脏CT、心脏核磁共振等方式诊断。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遵医嘱进行针对性治疗。 一、生理性因素 健康人群可能出现功能性心脏杂音,多见于儿童、青少年或孕妇,与血流速度加快有关。剧烈运动、发热、贫血等状态下,血液黏稠度降低或心输出量增加可能导致无害性杂音。此类杂音通常为收缩期吹风样,强度较低且无病理意义,无须特殊治疗,定期复查即可。 二、心脏瓣膜病变 心脏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是最常见的病理性杂音原因。二尖瓣狭窄可产生舒张期隆隆样杂音,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则表现为舒张期叹气样杂音。可能与风湿热、退行性变、感染等因素有关,常伴随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轻中度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呋塞米片、地高辛片等药物,严重者需行瓣膜修复或置换术。 三、先天性心脏病 室间隔缺损会产生粗糙的收缩期杂音,动脉导管未闭表现为连续性机器样杂音。这类结构性异常多在婴幼儿期被发现,可能伴有发育迟缓、紫绀等症状。小型缺损可能自愈,中大型缺损需通过封堵术或开胸手术矫正,术后需长期随访。 四、心肌病 肥厚型心肌病可在胸骨左缘闻及收缩期喷射性杂音,扩张型心肌病多伴发二尖瓣反流性杂音。病因包括遗传因素、高血压、代谢异常等,患者可能出现心悸、晕厥等表现。治疗需结合美托洛尔缓释片、螺内酯片等药物控制症状,晚期需考虑心脏移植。 五、感染性心内膜炎 细菌感染心脏内膜可形成赘生物,导致瓣膜损伤并产生变化性杂音。常见于有基础心脏病、静脉药瘾者,伴随发热、皮肤瘀点等症状。需静脉注射青霉素钠注射液等抗生素4-6周,严重瓣膜损害者需手术清除病灶。 发现心脏杂音应避免剧烈运动和高盐饮食,戒烟限酒并控制血压。日常监测心率变化,若出现胸痛、晕厥等症状需立即就医。确诊病理性杂音者需遵医嘱定期复查心脏彩超,按时服用抗凝或强心药物,术后患者应注意伤口护理和预防感染。保持规律作息和情绪稳定有助于心脏健康。 高云副主任医师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内科